李蕙君
最近,家庭代際和諧促進真人秀《婆婆和媽媽》非常吸睛,節(jié)目中明星夫妻與媽媽和婆婆的相處模式引起廣泛熱議,許多人更是拋出一道千年謎題:婆婆究竟能否當成媽?
接受“婆婆”跟親媽的差異
俗話說,“婆媳親,全家和”。很多家庭因婆媳關(guān)系不和睦導致家庭“火藥味”很濃,戰(zhàn)事升級不斷。其實很多時候,這并不是婆婆不近人情,而是做兒媳的在心里就沒有把婆婆當成媽來對待。
要想婆媳相處得親如母女,首先,接受“婆婆”這個“媽”跟親媽的差異,不要苛求“越界”。婆婆不要期待兒媳婦像女兒、兒子那樣“一模一樣”的對待自己,從而提出兒媳婦難以達到的要求;兒媳雖然改口稱婆婆為“媽媽”,但不要將婆婆的行為與自己的母親相比,形成“婆婆哪里都不如媽媽”的不正確評價。尤其不要盯著對方的缺點,更不能求全責備,婆婆不要拿自己和家人的標準看待,要求媳婦事事做得十全十美;兒媳婦更不要當面指責婆婆。若有分歧,要用商量、平和的口吻與其溝通。
不要先入為主筑隔閡
據(jù)調(diào)查,在失敗的婚姻中,有70%與婆媳關(guān)系不睦相關(guān)。很多兒媳總在抱怨婆婆的不通情達理,而忽略了她們良好的一面,那是因為先入為主,認為世上婆婆都是壞的,婆婆不可能是“媽”,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多完美的人都不能好好相處。
孝順公婆天經(jīng)地義,他們雖不是親爸媽,但是生養(yǎng)了你這輩子最愛的人,因此對待婆婆要感情上重視,心情上理解,原則上堅守。當婆婆侵入你們生活和育兒問題時,與其抱怨,不如想想自己是否已盡為人父母的義務(wù),是否與婆婆溝通交流過底線原則。若婆婆過于頑固,明知你的底線原則而故犯,那就要學會對她說不,讓愛人去溝通解決。要知道一味地忍讓從來不能息事寧人,無原則的客氣才害人匪淺。
把握區(qū)別感受另一種母愛
親媽生你養(yǎng)你,她的地位和功勞無可取代,但婆婆也可以成為媽,她用的是另一種愛和你相處,這樣的愛雖然沒有生育養(yǎng)育之恩來得深刻,但只要把握好兩者的區(qū)別原則,一樣可以其樂融融:
一是言語有區(qū)別。對親媽可以口無遮攔,想啥說啥;對婆婆,要盡量注意語氣,尤其要用軟語商議,更忌指手畫腳。二是家務(wù)有區(qū)別。對親媽,家務(wù)可以隨便做,親媽能夠容忍有一個懶惰的女兒;對婆婆,家務(wù)“承包”得越多越好,絕對不可以讓自己應該干的活由婆婆代勞,要知道,婆婆最瞧不上懶惰的媳婦。三是服侍有區(qū)別,親媽不舒服,自然知道子女會盡孝,即使你不看望服侍,親媽也會想出許多理由替你開脫;婆婆就比較敏感了,會誤解你嫌棄她,對她不上心,不把她放在眼里。老人最怕自己老了沒價值,你認可她,哄哄她,就是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