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永樂大典》,600年的遺失懸案

      2020-08-09 08:45:45毛予菲
      環(huán)球人物 2020年15期
      關鍵詞:翰林院朱棣永樂

      毛予菲

      此次拍賣的兩冊《永樂大典》,一冊“湖”字類,一冊“喪”字類。此圖為“湖”字冊。

      2020年7月4日,巴黎德魯奧拍賣公司2號廳的一場拍賣,牽動著中國人的神經(jīng)。當天下午4時47分,兩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以640萬歐元(約合5247萬元人民幣)拍出,買家來自中國內(nèi)地。

      兩冊殘本的背后,是一套曠世宏編。《永樂大典》誕生于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被其后300多年出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队罉反蟮洹返纳硎揽部离x奇:經(jīng)歷明清兩朝藏書閣的熊熊大火、數(shù)百年中國的風云激蕩,正本神秘消失,不見片紙只字,副本也從萬冊巨制流失到今僅剩400余冊。

      “自永樂六年正式成書至今,《永樂大典》已經(jīng)跨越600年風雨歷程。其成書、收藏、流通、散佚、收集、研究等,是一部備受世人矚目的傳奇,也是中華古籍聚散離合的悲歡縮影?!?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向《環(huán)球人物》記者介紹。

      一項“超級文化工程”

      1402年,歷經(jīng)4年苦戰(zhàn),朱棣終于從侄兒朱允炆手中奪下皇位。此前一年,他開始為登基做準備。野心勃勃的朱棣,要通過“盛世修書”向世人證明,自己不僅是一介武夫。他希望借此籠絡文士,炫耀文治,確立正統(tǒng)地位。

      大才子謝縉即刻被召來。朱棣對他說:天下古今事物,篇軼浩繁,不易檢閱,朕要將有文字以來的經(jīng)史子集百家之書,還有天文、地志、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的資料都收集起來,匯集為一書??梢姡扉σ幾氲氖且徊壳盁o古人的類書,這可謂是一項“超級文化工程”!

      謝縉不敢懈怠。兩年后,《文獻大成》即成。此時朱棣已經(jīng)即位,年號永樂。開始,永樂皇帝還很欣喜,當場下令為編書功臣賜紗。但不久,他就覺得《文獻大成》體量太小,夠不上輯“百家之書”的標準。

      1405年,朱棣又拉來“黑衣宰相”姚廣孝和禮部尚書鄭賜,下令重修大典。這一次,除朝廷官員外,參與修書的還有民間學者,甚至術士僧侶,“編輯者3000余人”。當時有人形容修書盛況,“天下文藝之英,濟濟乎咸集于京師”。3年后,“擴充版”大典方告成功。

      明朝之前,我國已經(jīng)有一些類書,比如《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冊府元龜》,但都僅1000卷?!队罉反蟮洹穭t多達22973卷,11095冊,3.7億字,體量前所未有。作為大型類書,《永樂大典》按各個門類事物輯錄。上至前秦、下至明初的散載諸書,從此成為前后有序的系統(tǒng)文集。而從書法價值上來看,謄抄手們使用的是明代小楷臺閣體,全書溫潤古典,成為寫本中的精品。

      這一次,永樂皇帝很滿意,正式定名《永樂大典》,并親自寫序,將其藏于南京文淵閣。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永樂大典》隨其他藏書一同被運到紫禁城,存于文樓內(nèi)。

      然而,這部傾舉國之力編纂的大典,永樂皇帝翻閱并不多。它被束之高閣,淪為朱棣修飾“文治”的點綴品。真正對其愛不釋手的,則是嘉靖帝朱厚熜。

      在歷史上,這位明朝的第十一任皇帝一直飽受爭議。他不穿龍袍穿道服,常年不上朝,卻親率百官齋沐登壇,但政事又一件沒落下,內(nèi)閣的運轉都在控制之中。據(jù)史料記載,這位行事作風獨特的皇帝,十分愛看《永樂大典》,案頭常有幾本放置,隨時查閱,每晚睡前也要仔細閱讀。

      1557年,紫禁城著了一場大火,奉天門與三大殿都被燒毀,好在《永樂大典》被及時搶運出。這場大火給嘉靖帝提了個醒,他決定“重錄一部,貯之他所,以備不虞”。

      用了6年時間,《永樂大典》重錄本完成,無論字體大小,還是格式裝幀,全部仿照正本,做工精細、抄錄工整,一點涂改、刪除、添加的痕跡都沒有。自此以后,人們稱重錄的《永樂大典》為“嘉靖副本”,而永樂年間的修撰本為“永樂正本”。

      1402年,明永樂帝朱棣下令“盛世修書”。1408年,《永樂大典》修成。

      1557年,明嘉靖帝下令將《永樂大典》重新抄錄一部,“貯之他所,以備不虞”。

      蹊蹺的是,副本完成后,正本卻下落不明了,像人間蒸發(fā)一樣一張紙都沒留下。明末時,宮中出現(xiàn)多個關于正本下落的猜測傳聞。有一種說法是,李自成和他的大軍匆匆撤離北京時,放火焚燒宮殿,正本在這場大火中化為灰燼。另一種猜測是,嘉靖皇帝將正本作為隨葬品帶入了永陵地宮。對《永樂大典》研究多年的當代古籍研究家張忱石先生認同第二種猜測,他指出,嘉靖當年急著抄錄副本,其實是已經(jīng)打上了正本的主意。不過,如今永陵地宮一直封存,正本下落仍是未解之謎。

      開辟出輯佚學的新天地

      在整個明朝,《永樂大典》的利用率并不高。如此一部皇皇巨著,只是帝王的私人圖書,即使高層官員,也沒有機會接觸和閱讀。不過也正因如此,嘉靖副本在明朝時保存完整。

      到了有清一代,作為“輯佚古書之淵藪”的《永樂大典》,才開始被真正利用起來。在清朝學術界,幾代文人于史海中鉤沉,開辟出了輯佚學的新天地。

      雍正年間,翰林院進士全祖望和孛紱最先在書庫中發(fā)現(xiàn)《永樂大典》的副本。兩人大喜過望,相約每天讀20卷,從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世所未見之書”。 他們提出建議,通過《永樂大典》中保存的大量古籍與文獻,“補人間之缺本,正后世之偽書”。一年后,全祖望罷官歸鄉(xiāng)。這時,兩人已經(jīng)輯出王安石《周官新義》、張淳《古禮》、高氏《春秋義宗》等十余種失傳已久的古籍。

      1772年,即乾隆三十七年,朝廷開設四庫全書館,準備利用《永樂大典》,編纂《四庫全書》,“??薄队罉反蟮洹飞⑵k事處”成立。到1781年,翰林院的學士輯出失傳古籍365種,包括《春秋釋例》等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薛居正監(jiān)修的《舊五代史》??梢哉f,沒有《永樂大典》,就沒有如今的“二十四史”。

      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朝廷修《全唐文》與《一統(tǒng)志》,翰林院內(nèi)的一些對古代文化典籍有興趣的學士,繼續(xù)利用《永樂大典》輯佚,《宋會要》《中興禮書》等幾百頁的書卷一點點恢復原貌、再現(xiàn)學林。當然,這些輯佚都是在嘉靖副本的基礎上進行的。

      然而,這些成就并不能掩蓋一個巨大的遺憾——《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的流失,由此開始。

      《四庫全書》修編之前,朝廷對嘉靖副本進行了第一次全面清查,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缺失了1000多冊。乾隆帝認為,應是當年借閱輯錄佚書的大臣們私下攜書回家,導致不斷遺失。他立即派人去相關大臣家中搜尋,但什么也沒發(fā)現(xiàn),只能不了了之。

      《四庫全書》修成后,由于監(jiān)管不嚴,嘉靖副本被盜成風。一位官員在隨筆中記錄了翰林院盛行的偷盜伎倆:冬天早上進翰林院時,隨身帶一件棉袍,不穿在身上,而是裝在包袱里,打成兩冊《永樂大典》大小的形狀。夜晚下班回家,他們拿出棉袍穿上,卻將兩冊大典塞進包袱,趁著夜色,騙過看守人員。這些被偷運出的《永樂大典》,多以每冊10兩銀子的價格,賤賣給了覬覦已久的書商。

      戰(zhàn)亂中,嘉靖副本的流失愈加嚴重。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翰林院被搶,丟失的《永樂大典》書冊更是不計其數(shù)。1875年,光緒重修翰林院時,《永樂大典》已不足5000冊。1900年義和團圍攻英國駐華使館,一把大火殃及使館北面的翰林院。藏書樓敬一亭被焚毀,嘉靖副本遭遇了滅頂之災——一部分被人趁亂盜走,一部分化為灰燼,另一部分被棄之不顧。在風雨飄搖的年代,朝廷已無力保護這部曠世之作。

      此次拍賣的兩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細節(jié)圖。

      2020年7月4日,巴黎德魯奧拍賣公司2號拍賣廳,兩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的拍賣現(xiàn)場。

      2018年9月,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文獻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一展廳開展。

      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在教育部任職的魯迅建議,將翰林院殘存的《永樂大典》,由教育部撥交京師圖書館。這批移交的副本,僅剩64冊。從萬冊巨制到60余冊殘本,《永樂大典》副本的命運可謂凄涼多舛。

      “中國人民應盡之天責”

      時代風暴中,《永樂大典》承載盛世景象,寄托家國情懷。為了《永樂大典》殘本的收集工作,一代代學者與圖書人前赴后繼,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28年,國民政府遷往南京,北京更名北平,京師圖書館更名國立北平圖書館。在這座由慈禧下令修建的西式小樓中,副館長袁同禮和考訂組組長趙萬里,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四處搜索流落民間的《永樂大典》殘卷。多方探尋之下,到1934年,國立北平圖書館藏《永樂大典》達到93冊。

      一邊是古籍保護意識的覺醒,另一邊則是持續(xù)動蕩的亂世?!熬乓话恕笔伦兒?,以防不虞,政府下令文物南遷。包括《永樂大典》在內(nèi)的一批古籍精本與其他國寶,在槍林彈雨、兵荒馬亂中顛沛漂泊,開啟了南遷之行。幾經(jīng)波折后,1965年,這批古籍經(jīng)上海到美國寄存,最后轉運臺灣,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新中國成立后,政局穩(wěn)定,出現(xiàn)文物捐獻的熱潮,《永樂大典》的收集工作打開了全新的局面。1950年,北京圖書館(1949年國立北平圖書館更名)館員顧子剛率先捐獻3冊;1951年,著名藏書家周叔弢捐出715種珍善古籍,其中有一冊《永樂大典》,他在附信中寫道:“此亦中國人民應盡之天責也”;1958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兩位副館長梁思莊和耿濟安,將4冊送交北京圖書館;1964年,國家還在經(jīng)濟困難時期,周恩來總理還特批北京圖書館,從香港藏書家陳清華手中購回一批古籍善本,其中有4冊《永樂大典》……

      流失海外的《永樂大典》,也逐漸回歸祖國。1951年,蘇聯(lián)列寧格勒大學東方學系歸還中國11冊;3年后,蘇聯(lián)國立列寧圖書館將原藏52冊送還;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理奧托·格羅提渥訪問中國時,將原來保存在萊比錫大學圖書館的3冊交還……

      自此之后,每一次《永樂大典》出現(xiàn),都成為轟動全國的大事件。

      1983年,山東掖縣農(nóng)民孫洪林家中,竟發(fā)現(xiàn)了一冊。當時中華書局做了《永樂大典》的掛歷,孫洪林看見后,說“這東西我家也有”,大家最初都覺得是個笑話。北京圖書館得到消息后,抱著試一試的希望,派專家來到孫家,一看居然是真的。這一冊最早存放在孫洪林的姑奶奶家。老太太不識字,把書的“天頭地腳”裁了下來,用來夾鞋樣。還好,農(nóng)家婦女因承襲祖上“敬惜字紙”的傳統(tǒng),沒有損壞有字的部分。后來,孫家將此冊捐獻給北京圖書館。

      另一次是在2007年。此時北京圖書館已改名國家圖書館,并成立古籍保護中心。為推進古籍收集工作,中心派專家前往江浙滬地區(qū)尋訪調(diào)研。一個回到上海的加拿大籍華人找到他們,拿出了兩冊《永樂大典》。第一冊是影印本,大家看到心里涼了半截;第二冊還保存著明代舊裝,經(jīng)初步檢驗為真,可幾位調(diào)研員都有點不敢相信,最后,國家圖書館與國家文物局派專家進行了4次鑒定,確認此冊為真。6年后,這一冊《永樂大典》入藏國圖。

      前些日子,出現(xiàn)在法國拍賣場的兩冊《永樂大典》,也吸引了全世界華人的目光。競拍當晚,華人媒體記者與法國華僑圈里的知名人士紛紛到場。拍賣開始,臺上所有工作人員都在接電話。11分鐘后,敲槌定音。據(jù)介紹,這兩冊的藏家是法國人,其祖上的一位海軍,曾于19世紀70年代來到中國,與一些中國官員相交頗深,獲贈了很多東西,包括這兩冊《永樂大典》。買家則來自中國浙江,據(jù)說是位一心期盼國寶回歸的企業(yè)家。

      回顧《永樂大典》的收集與保存,陳紅彥如此感慨:“政府的支持、愛國人士的奔走尋訪、國外收藏的送還、幾代圖書人的嘔心瀝血,無一不讓人感動。從另一個側面看,這也正是中國古籍善本收集與回歸的曲折歷史?!?/p>

      如今,全球存《永樂大典》副本400余冊,其中有200余冊尚流落海外,散布在日本、韓國、英國、德國、美國、越南等公私藏家手里。

      而在所有圖書人的心中,還另外存有一簇希望之火,雖然微弱,卻不曾磨滅——那就是《永樂大典》正本,有一天會重現(xiàn)蹤跡。

      猜你喜歡
      翰林院朱棣永樂
      自己睡覺
      朱棣“魂牽”建文帝
      尋根(2022年2期)2022-04-17 11:01:38
      彩色筆動起來
      方復 《蘇東坡重返翰林院》
      陶瓷研究(2019年6期)2019-06-21 09:51:36
      錚錚鐵骨話沈鵬
      《永樂大典》所見明人佚集二種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40
      從《舊京詞林志》看明代南京翰林院地位的下降
      『影帝』朱棣
      明代翰林院在高級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
      朱棣壓頂,解縉“三字撥千斤”
      孟连| 宜宾县| 聊城市| 九寨沟县| 栾城县| 昭平县| 临泉县| 龙陵县| 梁平县| 平遥县| 乌拉特中旗| 固原市| 山阴县| 乐陵市| 吴旗县| 龙南县| 常宁市| 岢岚县| 漾濞| 兴仁县| 赤水市| 铜梁县| 定日县| 山丹县| 将乐县| 普兰县| 迁安市| 新沂市| 监利县| 延庆县| 呼玛县| 梅州市| 临江市| 内乡县| 铜陵市| 禹城市| 镇江市| 清涧县| 仪陇县| 任丘市| 蓬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