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 姜梅紅
一、導入,概括主要內容、梳理小說情節(jié)
1.導入,復習小說三要素
同學們,語文課本的第四單元是小說單元。單元導讀告訴我們:“小說大多是虛構的,卻又有生活的影子。”單元導讀中還告訴我們學習小說要注意語文要素——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通過對《橋》的學習,我們知道,小說就是要通過環(huán)境、故事情節(jié)來塑造人物形象。
今天我們一起再來學習一篇短篇小說,它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的,齊讀課題——《窮人》。
首先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作家,(出示作家簡介PPT)為什么高爾基對他有這么高的評價呢?讓我們一起走近窮人,體會托爾斯泰小說的精彩。
[點評]本冊教材的小說單元屬于特色單元。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具有極強的文體意識,一上課,就明確告訴學生本單元是小說單元,然后請學生關注這一單元的人文主題和學習要素,并且勾連上節(jié)課《橋》的學習內容,再次點明——小說就是要通過環(huán)境、情節(jié)來塑造人物形象。
2.概括主要內容
師:大家都在課前預習過課文,誰來說說小說中寫了哪幾個窮人?
生:桑娜、漁夫、西蒙、五個孩子、兩個孩子。
師: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關系?鄰居。
師:快速默讀課文,用一兩句話說說兩家人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兩人說。
師:同學們,在概括窮人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先了解小說中有哪些人物,想想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就可以概括主要內容了。
3.梳理故事情節(jié)
師:在這些人物中,有一個人始終貫穿全文,我們的心也隨著她而跌宕起伏。這個人是誰?文中的她有哪些擔心呢?板書桑娜
(出示PPT)擔心出海捕魚的丈夫,擔心生病的西蒙一家,擔心丈夫是否同意收養(yǎng)。
師:誰能根據(jù)桑娜的擔心梳理一下小說的情節(jié)呢?
生: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漁夫的妻子在家等待漁夫的時候,發(fā)現(xiàn)鄰居西蒙死了,于是她把西蒙的兩個孩子帶回了家,害怕被丈夫責罵,結果發(fā)現(xiàn)丈夫和自己想的一樣,最后他們收養(yǎng)了這兩個孩子。
PPT:等丈夫、抱孤兒、得支持
兩人說情節(jié)。
小結:你們看,如果我們把主要人物找到了,想想她做了哪些事,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就可以理清課文的脈絡了,這就是小說的情節(jié)。
[點評]教學時應該落實書后習題要求,課文后第一道思考題就是要求先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教師分三步落實此要求:第一步是緊扣課題,找小說中寫了哪幾個窮人,理清他們之間的關系。第二步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三步是找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桑娜,根據(jù)桑娜的“擔心”梳理出小說的情節(jié),使學生明白把主要人物找到之后,圍繞她擔心的人和事,有機串聯(lián)就可理出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
二、環(huán)境描寫,反映人物內心
1.讀第一節(jié),勾畫有關環(huán)境的詞語
師:桑娜是怎樣等待丈夫歸來的,讓我們先把目光投向漁家小屋。
出示第一自然段。
師: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魚的丈夫回來)
師:這是屬于小說三要素中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中一段什么描寫?環(huán)境描寫。說到環(huán)境描寫,本單元《橋》這篇課文中的洪水,渲染了緊張氣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徇私情、舍己救人的老漢形象。那《窮人》的環(huán)境又能讀出怎樣的人物形象呢?請大家再次快速默讀第一自然段,勾畫出有關環(huán)境的詞語。
讀詞。
2.通過描寫環(huán)境的詞,讀出人物形象
師:我們讀到了小屋里、大海上,除了環(huán)境,你還能讀出什么?
生:這是對比描寫,我還讀出了漁夫生活的艱辛。
生:我讀出了桑娜對漁夫的關心。
生:桑娜的勤勞能干。
生:熱愛生活、積極樂觀。
3.通過環(huán)境,讀出人物起伏的內心。
師: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段文字,不同的環(huán)境描寫,桑娜的內心有什么變化嗎?(溫暖、幸福、平靜再到心驚肉跳)
師:同學們,我們看,不一樣的環(huán)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覺。環(huán)境描寫能反映出入物跌宕起伏的內心,塑造出人物形象。這就是托爾斯泰小說的精彩之處。
4.朗讀
指名讀。
5.寫字
師:洶涌澎湃是什么意思?我們看,“洶涌澎湃”有什么特點?都是三點水,都是左窄右寬?!芭取钡钠惨鸸P略高,右邊橫的起筆略高。(師范寫,生描一個)
[點評]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是為了凸顯人物形象的。課文把故事安排在一個寒風呼嘯、又黑又冷的夜晚,教師首先指導學生勾畫出“小屋里”“大海上”有關環(huán)境的詞語,從中感受到桑娜的勤勞能干,漁夫捕魚生活的艱辛,還有桑娜對丈夫的牽掛。然后再將環(huán)境描寫的詞語前后勾連,體會到桑娜從溫馨平靜的內心到心驚肉跳的情感變化,為下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做好了鋪墊。
三、心理描寫,反映人物心靈
師:環(huán)境描寫可以反映出人物跌宕起伏的內心,塑造人物形象。其實心理描寫,也可以推進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塑造人物形象。列夫·托爾斯泰被人們稱為“心理描寫大師”。這篇課文中有多處心理描寫,請你快速瀏覽課文,找到你認為最精彩的心理描寫讀給大家聽。
生交流。
師:這是桑娜抱回孩子后的一段心理描寫。
出示:這里的心理用一個詞形容是——忐忑不安。
師: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呢?心神不定。
師:“心”“上”“心”“下”四個部件組成,看著這個詞都讓人覺得心里極為不安。
提示自讀。
(1)想一想:請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桑娜為什么會忐忑不安?
(2)畫一畫:默讀第9自然段中描寫桑娜心理的部分,畫出打動你的詞句或標點。
(3)寫一寫:從這些詞句感受到什么。(可以是針對一個詞一個句子,也可以是針對一個標點做批注)
(4)議一議:同桌之間交流感受;
設計:(1)他會說什么呢?在桑娜想象中漁夫會說什么?
漁夫會說:我們自己家五個孩子都養(yǎng)不活,你還想收養(yǎng)西蒙家五個孩子。
漁夫會說:我們再苦再難,也要收養(yǎng)西蒙的孩子。
是呀,漁夫到底會怎樣說呢?桑娜內心真是忐忑不安。你能來讀讀這句話嗎?
(2)自己的五個孩子怎么夠他受的了?
早出晚歸地干活,光腳,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是呀,丈夫已經夠艱難了。
(3)“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俊?/p>
那么桑娜到底為什么會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
(4)這里有四處問號,說明她內心是有疑問的,她在問誰?請把問號和省略號連起來讀讀,你讀出了桑娜怎樣的內心世界?請你讀一讀。
桑娜在問自己,她此刻內心是自責、忐忑、猶豫的。
(5)是呀,糾結、忐忑,桑娜此時的內心是無比的矛盾,桑娜的內心只有矛盾嗎?堅定。從哪里讀出來的?“嗯,揍我一頓也好!”這段心理描寫直擊了桑娜矛盾堅定的內心。你讀出了怎樣的桑娜?(心地善良、勇敢、有同情心、有愛心)
(6)桑娜從剛開始的忐忑、猶豫,到后來的堅定。我們來數(shù)數(shù),3個感嘆號,4個問號,5個省略號。這些符號有什么作用?
復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一連串的省略號表現(xiàn)出桑娜的思緒時斷時續(xù),體現(xiàn)了她矛盾的心理。
小結:同學們,你們看,在這段心理描寫中,短短幾行字就用了那么多復雜的標點符號,當僅用文字不能滿足表達的需求時,標點符號也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這就是托爾斯泰的高明之處。
誰能讀出桑娜矛盾和堅定,讀出她的善良來嗎?四人小組讀一讀、賽一賽,比比誰能讀出忐忑的心情,注意讀好標點符號。師配樂讀。生讀。
[點評]這篇課文中有不少有關桑娜心理的描寫,尤為重要的是桑娜抱回孩子后的一段心理活動描寫。教師著眼于關鍵詞“忐忑不安”,通過還原場景領會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桑娜為什么會忐忑不安?還原桑娜內心世界:從自責、忐忑、猶豫、害怕到最后的堅定,特別善于通過一次次的朗讀感悟桑娜的心地善良、有同情心、勇敢而又有愛心的人性之美。
總結:今天我們閱讀了《窮人》這篇小說,觸摸到托爾斯泰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和心理描寫,感悟到桑娜的勤勞能干、心地善良等品質。這篇課文還有很多精彩之處,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探究,進一步體會窮人的形象。
[總評]
(一)具有文體意識,落實語文要素
教師首先告訴學生第四單元是小說單元,引導學生關注單元導讀,知道小說這一體裁的三要素: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小說的學習任務就是要通過環(huán)境、情節(jié)的描寫來刻畫人物。接下來第一步緊扣文題《窮人》,讓學生來說說小說中寫了哪幾個窮人?這些人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借助關系圖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他們之間的事情,然后話鋒一轉,找到貫穿始終的主人公桑娜,從扣住她的主要內心活動方面梳理出與之相關聯(lián)的主要情節(jié):等丈夫、抱孤兒、得支持。
在抱回西蒙家的孩子之后,有一大段桑娜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師在這里設計了多層次的讀。在這些文字和符號中品味涵泳,通過一次次的朗讀設計,品味文字背后桑娜更加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而讓主人公的形象立體起來。
文章的環(huán)境描寫可以說是《窮人》這一短篇小說最經典的一段文字,教者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讀中把這些有強烈對比意識的畫面推到讀者面前,通過“大海上”和“小屋里”鏡頭的不斷切換,對比閱讀,映照出人物起伏的內心。女主人跌宕起伏的內心恰似洶涌澎湃的海浪一般,更能凸顯出其勤勞能干、善良溫柔的品性。
(二)重視內容整合,提升學生素養(yǎng)
統(tǒng)編教材非常重視文本內在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應充分考慮如何整合單元內容,在教學設計時做到瞻前顧后。不僅關注到這篇課文,而且關注到前一篇課文《橋》。分析環(huán)境描寫之前,引導學生先回顧《橋》這一課中有關洪水的描寫所起到的渲染緊張氣氛作用,前后勾連,把單元導語、課后思考練習題、習作、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等作為一個整體,將閱讀與表達的方法和能力有機聯(lián)系、相互促進。在教學這一節(jié)課的開始,使用了“資料袋”中有關高爾基對托爾斯泰評價的一句話“不認識托爾斯泰,不可能認識俄羅斯”,不僅是對托翁的高度評價,同時也暗暗地告訴學生托爾斯泰在俄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讀他的小說對研究和認識俄國社會現(xiàn)實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已經觀照到對這些內容的整合,我們完全能夠預見到在后面的學習中教師將會進行更加有效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