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
我是湖北人。湖北雨水多,湖泊遍布,有“千湖之省”的說法。我少年時生活的村莊,出門便是大湖,波濤說不上浩渺,卻也很有幾分動人。門口那大湖之外隔著江堤,正對著長江瘦弱處。湖北交通發(fā)達,九省通衢說的就是那里。大學(xué)畢業(yè)后,到廣東生活,海見得慣了,交通自是不必說,更是暢達。由于長期在這兩個地方生活的緣故,我對水是有親切感的,青山綠水對我來說再自然不過了。去延安之前,我想起了賀敬之先生著名的《回延安》,那詩在課本上讀過,至今印象深刻。在詩的開篇,先生寫到”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的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請注意關(guān)鍵詞“灰塵”“黃土”,這也符合我對黃土高原的想象。
從深圳寶安機場飛往延安,不過兩個半小時的飛行時間。前兩個小時,我在休息。快到延安了,我打開了遮光板,想從空中看看陜北的景況。好幾年前,飛過甘肅。快進入蘭州時,我盯著下方的高原,溝壑密布,山石林立,幾無綠影,草木隱匿無蹤。陜北在我的想象中,應(yīng)該是黃土嶙峋,畢竟那是著名的黃土高原。一片接一片的綠,樹木叢生,蒼翠塞入眼中,盯著遮光板下方,我有點迷惑,真的已經(jīng)進入陜北了嗎,到延安了嗎?飛機降落在機場。帶著疑問,我進入了延安城。是日,延安陰。次日,晴。接下來幾日,陰雨連綿。這太出乎意外了,灰塵和黃土不見蹤跡,反倒雨水和綠色豐沛。
這雨水和綠來得不容易。1999到2019年,延安人一戰(zhàn)二十年。20年的艱苦付出,延安人創(chuàng)造了綠色奇跡。從衛(wèi)星遙感圖上觀測,陜北的綠色邊界向北推移了400公里,每年注入黃河的泥沙量也從之前的2.58億噸降低到0.31億噸。說到這個,延安人不能忘記一個人,朱镕基總理。為了延安的退耕還林工作,朱镕基總理兩次來延安。當了解到坡地一年只能出一百來斤糧食,朱镕基總理說“一百來斤你那個地就都讓個體農(nóng)戶去承包,你給我種樹,我給你提供樹苗,我的糧食全部無償給你,給你個糧本,到糧店去領(lǐng)糧。我一年給你調(diào)六億斤糧食怎么樣?不問你要錢,我就問你要林!”也是在那次視察中,朱镕基總理提出了“退田還林,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的十六字方針。截止2018年,延安全市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077.47萬畝(累計納入國家計劃1017.42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19.4%,占全國計劃內(nèi)退耕還林面積的2.1%,陜西省的26.7%。工程涉及28.6萬農(nóng)戶,124.8萬農(nóng)村人口。全市退耕還林生態(tài)效益價值總量達218.8億元,其中水源涵養(yǎng)能力達到了5.95億立方米,僅涵養(yǎng)水源一項的生態(tài)效益價值就達到了53.21億元。這是一份傲人的成績單,也許數(shù)字總是顯得抽象,細節(jié)更加動人。
說說蘋果。蘋果大約是最親民的水果,再偏僻的城市,只要有水果店,蘋果總是有的。以前,聽說過陜西的蘋果。我有個朋友,寫小說,陜西人。有兩年,他在微信上賣蘋果。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我買了兩箱。家人吃過,說好。我有點好奇,平時他們很少吃蘋果,也難得說一句好。問怎么個好法?答曰“甜,脆”。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同行的當?shù)鼗锇槁?,他大笑,你吃的說不定就是我們延川的蘋果。說這話時,我們正去往蘋果園的路上。在這兒,我不能隱瞞我的好奇心,此前,我從沒見過長在樹上的蘋果。把這話講出來后,不可避免地又一次遭到嘲笑,你還作家,連長在樹上的蘋果都沒見過。這當然是開玩笑了,卻也說明一個問題,有些東西,即使在生活中,看上去非常熟悉,你以為你了解很多,其實你依然所知甚少。比如說蘋果,我以為種蘋果很容易,蘋果樹嘛,種下不就完事了,等著結(jié)果采摘就行。這么想就太天真了。當?shù)氐呐笥阎钢O果園問我,看到蘋果園上面的那張網(wǎng)沒,猜猜干什么的?我張嘴就來,防鳥啄食。朋友笑了起來,你能想到這個已經(jīng)挺不容易了。不過,這網(wǎng)主要是防冰雹的。蘋果成熟期,如果讓冰雹打了,減產(chǎn)不說,品相也差,賣不出價來。果農(nóng)種點東西很不容易,種蘋果想著簡單,其實一年四季沒個停。進了果園,大家都興奮起來,果子結(jié)得太漂亮了,又大又紅,滿樹滿枝的。我拍了幾張照片發(fā)到朋友圈,南方的朋友一片驚嘆,蘋果能結(jié)這么多啊,枝都壓低了。當?shù)氐呐笥延质且活D笑,枝是低了,也不光是果子壓的,枝條拉開,光照更充分,果子才能長得更好啊。說罷,指著地上鋪的反光膜問我,不覺得這個反光膜奇怪嗎?我說,一進來就注意到了,沒好意思問。朋友說,其實明白了道理就不覺得奇怪了,反光膜能把光反射上去,讓果子底部也接受光照,這樣果子紅得更均勻漂亮些。說罷,指著樹根處的土堆說,外行看個熱鬧,內(nèi)行的知道處處都是工夫,要想種好果子,哪有想象的那么簡單。這還是只是種,產(chǎn)銷都是學(xué)問。
從果園出來,進了村委會院里。村書記指著一排冷庫說,果農(nóng)摘了果子,事情還多著呢。目前,通過分級分選、冷藏冷鏈、品牌包裝、精深加工和市場營銷等后期整理,帶動了全產(chǎn)業(yè)鏈轉(zhuǎn)型升級。全市智能選果線從2012年的空白到現(xiàn)在的88條;冷氣庫儲藏能力從73.9萬噸增加到120萬噸;直銷店從110個增加到331個,覆蓋全國20個省72個城市。2018年果季銷售蘋果3.27萬噸,銷售額4.23億元,平均銷售價格12.9元/公斤。同時,現(xiàn)在還有了“延安蘋果”“洛川蘋果”兩個區(qū)域公用品牌,延安的蘋果是真正做大做強了。截至2018年底,延安蘋果總面積達到380.2萬畝,產(chǎn)量289.2萬噸,鮮果產(chǎn)值128.7億元,果業(yè)收入占農(nóng)民收入的50%以上,洛川、富縣等南部縣區(qū)農(nóng)民收入的90%來自蘋果。小小一個蘋果,帶著農(nóng)民脫貧致富了。熱情的果農(nóng)摘了果子給我們品嘗,時值八月下旬,早熟的果子熟了。果農(nóng)說了果子的名稱,那兩個字不好記,發(fā)音是“嘎啦”,只記得果子結(jié)實,果色紅潤,甜脆得很,好像屬于富士系列。據(jù)說再過一段時間,才是大批量上市的時候。路旁有果農(nóng)擺了果子在賣,趁著這個空檔,我問了幾句,種蘋果劃算嗎,掙錢嗎?果農(nóng)笑瞇瞇地說,現(xiàn)在和以前不一樣,果子不愁銷路,比以前種地掙錢多了。遇到什么問題,還有政府派的技術(shù)員上門服務(wù),種植水平也比以前提高了。后來,我才了解到,延安從1947年由洛川縣農(nóng)民李新安引入苗木開始成片栽植果園起,已有70多年的歷史。真正得到爆發(fā)式發(fā)展,還是近一二十年的事。退耕還林,扶貧攻堅是帶動延安蘋果大規(guī)模種植的一個重要原因。二十年過去,山變清了,水變綠了,農(nóng)民日子好過了。
經(jīng)濟發(fā)展了,還要富頭腦。新時代的延安人通過退耕還林為自己贏來了青山綠水,通過攻克扶貧攻堅戰(zhàn)獲得了美好的生活,錢袋子滿了,腦袋更要富起來。我也算去過一些地方,延安對文化和教育的重視還是深深震撼了我。以延川為例吧,大家都知道延川出過一個大作家,他寫過《平凡的世界》,他叫路遙。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對路遙保有絕對的尊敬,但延川人對路遙的尊敬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從延安到延川,沿路都有到路遙故居的指引,路遙的名字一次次地出現(xiàn)。下了高速,山坡上一面巨大的廣告牌寫著“路遙故居”四個大字??梢赃@么說,路遙在延川是無處不在的,他已經(jīng)進入了延川百姓的生活。這么說沒有一點夸張的成分。因為,延川還有一個“路遙廣場”。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唯一一個以當代作家命名的廣場,但這確實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在路遙故居時,工作人員告訴我,延安以路遙為主題的展館有三個,路遙故居只是其中一個。路遙成為一個象征,文化的象征,對路遙的尊重,也顯示了延川人民對文化的尊重。開始,我以為這只是一個極端的個案,路遙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很快,在延川的一個村子里,我看到的一幕告訴我,他們對文化和教育的熱忱出自內(nèi)心。在那個村子,有一個特別的展室,里面展示的是該村的教育。如果僅僅只是一串數(shù)字,表明該村出了多少大學(xué)生,碩士、博士,也不會讓我覺得太意外。讓我感動的是,它詳細介紹了該村的重教典型,為了讓兄弟姐妹、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付出了多少艱難困苦。另外一面墻上,展示的是該村走出的優(yōu)秀學(xué)生,還有他們的簡介。那一會兒,我有點震驚。這個偏遠的村落,有清華、北大,還有不少海外名校的學(xué)子。他們從貧瘠的村莊走出去,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成為這個時代的棟梁之才。從村子里出去,看著滿目的溝壑,我感嘆了一聲,從這兒走出去太不容易了??梢韵胂蟪?,他們的父輩付出了怎樣的努力。那一刻,我甚至有點不安,我有珍惜過我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嗎?
延安是一片有故事的土地,一片凝結(jié)著歷史記憶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壯烈和精彩,也有太多的辛酸。我聽過這片土地上的民歌,他們的每一句唱詞都讓人撕心裂肺。如果歷史是一條河流,延安曾是其中最壯懷激烈的一章。新時代的延安人,用新的聲調(diào)唱出新的歌曲,這首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用心去聆聽。這也是一片面向未來的土地,它的生機與活力,寄托著我們對未來的信念。
加油,延安的青山綠水!
加油,延安的父老鄉(xiāng)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