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上期文章的題目是“大盤穩(wěn)中有升,短線回調整理”,實際上,各主要指數都短暫調整了兩個交易日,隨后便又重拾升勢。從形態(tài)上看,三-1浪之后的三-2浪十分簡潔,而三-3浪上升比較清晰。在此,同樣以上證60分鐘K線作分析。(見圖一)
今年初的全球疫情,使國際社會一度陷入恐慌,經濟失速,活力大降。不過,發(fā)展是硬道理。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次天災人禍,但從來沒有任何困難能阻擋社會前進的步伐,這應該得益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反脆弱能力。
在短暫停擺后,各國政府都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諸多救市措施快速跟進,甚至一些西方國家的貨幣發(fā)放大大超過預期,使得市場資金量不減反增。水漲船高,美國股市各大指數不僅基本得到修復,而且納斯達克還創(chuàng)出了新高。
歸根結底,K線技術圖形是對宏觀基本面的直觀反映??梢韵胍?,普萊切特先生正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了資本主義特有的經濟運行規(guī)律,才能化繁為簡,準確預料到流動性泛濫會給美股帶來V形反轉。從歷史走勢觀察,美股在每次暴跌之后,先橫盤再反彈的U形走勢很少,多數都是直接空翻多。
其實,國內A股市場也是同樣。2015年7月、2016年2月、2017年1月、2018年2月、2019年1月,大盤指數在以上各次大跌后,都出現迅猛反彈,沒有橫向筑底過程。今年的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走勢更是自然順暢,該漲就漲,該跌就跌,一副我行我素的做派,似乎并不理會外部紛繁復雜的各種干擾影響。在浪形方面,一浪簡明,三浪主升復雜,目前應處于五浪階段。(見圖二)
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不斷創(chuàng)新高,源自于較長時間的量能積累。從去年初開始,就有新增資金入場,并保持著上漲放量、調整縮量的良性態(tài)勢。尤其是三浪運行過程中,2月3日之后,指數一路向北,全然不顧疫情事件的蔓延發(fā)酵,連續(xù)大漲三周時間,走出了相當凌厲的三-5浪。這段走勢明顯有違基本面,但是,卻正好符合艾略特波浪原理,不僅使浪形得以走完整,而且還非常契合“1浪復雜,5浪簡單”的波浪運行規(guī)則。
同樣,對于三月份的A股大幅下跌,與其用海外疫情爆發(fā)、歐美股市拖累等理由來解釋,還不如說“在三浪上升結束后必有四浪調整”來得通透。難道國外的間接影響反而會更嚴重?顯然,那些牽強的借口不太符合邏輯。更何況,如果不能事先做出研判,只能在事中或者事后解釋,也缺乏實際意義。到底是什么神秘力量在左右大盤走向?是否可能以及如何提前定性定量分析?這些問題才真正值得深入思考。
從創(chuàng)業(yè)板前期低點1184點,到今天的2382點,在上證指數同期漲幅僅22%的情況下,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已率先翻番!
具有市場代表性的國證A指,當前點位距離3月高點只有一步之遙,近期也有可能創(chuàng)出新高。(見圖三)
從上證指數日K線分析,多數技術指標尚未到達高位區(qū)域,短線還有一定上行空間。不過,在收斂三角形上軌附近,也許會遇到阻力。(見圖四)
由圖四可見,上證指數處于第3浪段之中,高點連線附近可能出現4浪調整。
從7月22日起,上證指數將按照全新編制方法計算,去蕪存菁,更能體現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必將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志性事件。研判未來行情走勢需要想象力,當下不妨謹慎樂觀,維持多頭思維,適時把握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