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蕾莉亞·塔索 劉夢
身患癌癥的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仍堅持在床上進行創(chuàng)作。
奧德修斯與妻子相認,是《荷馬史詩》中最動人的故事。特洛伊戰(zhàn)爭勝利之后,奧德修斯不顧海神波塞冬的咒語啟航回家,一路上歷盡劫難,在海上漂泊了十年,才最終回到了伊薩卡島。
然而,他的妻子佩內洛普一開始卻認不出他,因為他早已在雅典娜的幫助下改變了容貌。為了驗證他是不是真的奧德修斯,佩內洛普故意說他們當年的婚床已經叫人搬走了,奧德修斯大驚失色地說不可能,因為那張床由他親手打造,是用臥室里那棵橄欖樹的樹干挖空制成的,不可能被搬走。這件事只有奧德修斯本人知道,聽到這里,佩內洛普流著淚抱住了丈夫。就這樣,歷盡艱辛的奧德修斯,終于與妻子相認了。
在這個故事里,這張在樹干中挖出來的婚床,是奧德修斯和佩內洛普相認的關鍵,它象征著生命的結合、家庭的團聚,還有忠貞不渝的愛情。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還有著許多與床有關的有趣故事。
想要追溯床的發(fā)明時間,就和想探尋人類從何時開始打獵一樣荒謬。出于或多或少的睡眠需求,所有陸生哺乳動物都傾向于為自己找到一個能安心過夜的舒適庇護所。
床與人類文明同步發(fā)展,我們在床上出生、相愛、生活、生病、死亡……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床上做很多事。比如,二戰(zhàn)時期,英國首相丘吉爾就喜歡躺在床上治理國家,他這么做純粹是因為覺得這樣舒服;而畫家馬蒂斯和弗里達則因生病和殘疾的緣故,只能躺在床上作畫;還有彌爾頓和普魯斯特,這兩位大作家都習慣在床上寫作。
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床形”床(非鋪于地面的草褥子)出現(xiàn)在古亞述和古埃及。公元前14世紀法老圖坦卡蒙統(tǒng)治時期的五張床如今陳列在埃及博物館中。這些床的床身都鑲滿了用黃金和象牙制成的裝飾品,還配有獅頭圖樣的雕飾。
其中有三張床是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于1922年在圖坦卡蒙王62號陵墓中發(fā)現(xiàn)的,在那里,他還發(fā)現(xiàn)了戴著黃金面具的圖坦卡蒙王木乃伊和一張精美的棺床。床腿上刻有集合了河馬、鱷魚和獅子特征的神話人物像,上面所有的裝飾品都是由黃金制成的。這幾張床的共同特征是都有床腿和床頭,放腳的部位略微凹陷,這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一項技術創(chuàng)新。而且這種床還表現(xiàn)出了雙重用途:既能讓法老生前躺在上面睡覺,也可以讓他死后躺在上面安息。
尼古拉·巴拉比諾的畫描繪了晚年病重的伽利略躺在床上給學生們授課的場景。
被一次嚴重車禍傷到脊椎的墨西哥畫家弗里達·卡羅不得不永遠躺在床上,即便如此,她仍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畫作。
最早將華蓋放置到床上的是波斯人,華蓋既可以作為一種奢華而莊重的裝飾物,同時又具有防蟲的功效。到了中世紀后期,床幔在北歐的富裕家庭中也變得常見起來,北歐人不是為了防蚊,而是因為當?shù)靥鞖夂洌o床加上帷幔能避免夜間熱量散失。因此,比不了波斯華蓋的華麗,北歐的帷幔上會蓋有厚厚的織物,只留一處開口供人進出。
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床上華蓋的高度與床主人的社會地位掛上了鉤,身份地位越顯赫,華蓋也就架得越高。從那時起,床就成為了主人階級地位的體現(xiàn),也變成了社會不平等的象征。16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崇尚奢靡之風,他在凡爾賽宮里放置了400多張床,每張床的周圍都鑲滿金箔,華蓋上也裝飾有各色羽毛和寶石。而與此同時,凡爾賽宮外的平民百姓們,大多還只能睡在草墊子上。
直到法國大革命后,貴族和宗教的特權受到了沖擊,床才逐漸成為一種功能性更強、裝飾性更弱的家具。也是從那時起,法國開始流行用兩張可拼接的單人床來代替雙人床,這樣一來,夫妻可以在夏天睡得更涼快,床墊里也不容易生跳蚤和臭蟲。
當然,我們在談到床的時候,不能忽略了它與愛的關系。在一段婚姻中,床是絕對的核心要素。直到19世紀,還有很多國家的婚禮儀式中存在著這樣一項流程——讓親朋好友參觀新郎和新娘的臥室,尤其是他們的婚床。
據(jù)記載,在英國瑪麗二世和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的婚禮后,整個英國皇室都去參觀了他們的臥室,并向坐在婚床上的這對新人表達了祝福。從17世紀開始,歐洲皇室的睡床都被加上了一段欄桿,以防走進臥室的人對床上事物一覽無余。
不過,完全將床和隱私聯(lián)系到一起,是近代才有的觀念。在中世紀,很多國王的臥室都兼具會議室的功能,臥室里的床也就成為了公共設施,國王和大臣經常會一起坐在床上商議國事。直到18世紀,床都還是一種可以和朋友、家人,甚至是敵人共享的家具。比如,為了與奧爾良公爵和解,法國國王查理八世曾邀請他來睡自己的床。法國孔代親王路易一世·德·波旁也曾和他的戰(zhàn)俘吉塞三世公爵共睡一張床。
英國藝術家特蕾西·艾敏用作品《我的床》來展示灰暗時期自暴自棄的生活狀態(tài)。在2014年的佳士得拍賣會上,該作品以250多萬英鎊的價格成交。
床不僅是愛情的見證,也是愛情果實的見證。在文藝復興之后,床的功能屬性開始變得同它的裝飾屬性一樣重要。在中世紀晚期到19世紀的歐洲,人們都把分娩用的產床稱為“苦難之床”。據(jù)史料記載,在14世紀,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曾為妻子菲利帕·德·埃諾打造過一個極其豪華的產床。
不過,要在床上分娩,首先要在床上受孕。在很多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在舉行婚禮前,先對婚床進行祝福的習慣。比如,埃及人會在婚床上撒滿種子,以祈求奧西里斯神保佑新娘順利受孕;中國人則會給婚床上鋪滿棗子和花生,以祝福新婚夫妻“多子多?!?而在一些歐洲地區(qū),神父在主持完婚禮儀式后,也會為新婚夫妻的房子和婚床祈福。
[編譯自西班牙《真有趣》]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