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龍登玖,男,侗族,生于1965年,貴州天柱人,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自然資源部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鴨綠江》《參花》《精短小說》《微篇小說》《齊魯文學(xué)》《文學(xué)百花苑》《杉鄉(xiāng)文學(xué)》《中國楹聯(lián)報》《中國國土資源報》《貴州都市報》《黔東南日報》等。
一個人最不可以驕傲,哪怕再聰明,再厲害,也總有他不懂的地方。就像名滿天下的蘇學(xué)士,也曾三次被人難住,搞得臉上灰撲撲。
蘇軾,或者說蘇子瞻,蘇東坡,那是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叱咤文壇的天之驕子,他那氣勢磅礴的《赤壁懷古》,膾炙人口的《丙辰中秋》,歷來都是唐詩宋詞里熠熠生輝的名篇,為人們世代所傳頌。此人天資高妙,過目成誦,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風(fēng)流,勝曹子建之敏捷。然而,他卻恃才倨傲,有時聰明過了頭,結(jié)果不但給自己惹下了許多麻煩,也給身后的名聲多多少少留下些遺憾。
話說宋朝神宗皇帝在位時,東坡一舉成名,官拜翰林學(xué)士,在宰相王安石手下供職。東坡平時自恃其才,不把上司看在眼里,對上司頗多譏誚。一日,王安石在說文解字,偶然談到東坡的坡字,從土從皮,謂坡乃土之皮。東坡不以為然,當(dāng)眾取笑道:“照相公這么說,滑字乃水之骨了?!蓖醢彩膊桓嬢^。復(fù)一日,王安石又在給大家說文解字,并說古人造字,一般都有用意。東坡聽不下去,插言道:“鳩字九鳥,宰相可知其故?”王安石不知,欣然請教。只見東坡笑道:“《毛詩》云:‘鳴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共是九個?!蓖醢彩徊徽Z,心里煩他講話輕薄,于是把他貶出京城,到一個叫湖州的偏遠地方當(dāng)差去了。
東坡在湖州三年任滿,需要回京朝拜天子。途中經(jīng)過丞相府,想到當(dāng)年因為得罪了宰相才被貶謫在外,于是準備先到丞相府拜望一下王安石。來到相府,管家說相公外出未歸,讓他坐等一會。東坡走進書房,看見桌上有張紙條,上面寫著兩句詩: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認得是王安石的筆跡,想:“黃花就是菊花,這種花即便焦干枯爛,也從不落瓣,哪來的‘滿地金?這老頭純粹亂寫!”于是忍不住提筆在后面依韻補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睂懲?,久等宰相不來,便回住處去了。
東坡剛走,王安石即回。走進書房,看見有人動他的紙條,便問管家。管家道:“是蘇學(xué)士剛剛來過?!蓖醢彩豢?,也認得是東坡的筆跡,嘴上不說,心里卻想:“蘇軾這家伙,雖受懲罰,輕薄之性依然不改,敢來譏訕老夫,看我不把他削職為民!”又想道:“等等,他也不曉得黃州那地方菊花落瓣,這也怪他不得。”于是保留他的工作,把他貶到黃州當(dāng)個小小的團練。
東坡清楚是自己又得罪了宰相,也無可奈何,含怨赴黃州當(dāng)差去了。來到黃州,連日大風(fēng),一天猛然看到后花園里菊花落瓣,滿地鋪金,嚇得東坡目瞪口呆,半晌無語……
他只道普天下菊花都一個樣,卻不知道萬事萬物也有例外,偏偏黃州的菊花它就落瓣。這才認識到了自己輕易說人笑人的錯誤,也才想到宰相貶他來黃州的用意,一時間懊悔不已。于是跑來向宰相謝罪,王安石道:“何罪之有?這都是因為子瞻過于聰明,以致疏忽如此。一直以來,還不知子瞻學(xué)問到底如何,今天老夫自不量力,要考子瞻一考?!睎|坡欣然道:“請相公出題?!蓖醢彩溃骸翱紕e樣,又說老夫刁難。久聞子瞻善于作對,今年閏了個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個兩頭春。老夫就將此為題,出句求對,以觀子瞻妙才?!蓖醢彩S即寫道:“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睎|坡雖目窮萬卷,才壓千人,但這對聯(lián)出得蹊蹺,一時對不出,羞容滿面。
王安石又問:“子瞻從湖州到黃州,可是從蘇州、潤州經(jīng)過么?”東坡道:“此是便道?!蓖醢彩溃骸疤K州金閶門外,到虎丘,這一帶叫山塘,約有七里之遙,其半路稱為半塘。潤州古代稱為鐵甕城,有金山、銀山、玉山,這叫三山。想來子瞻都曾游覽過吧?”東坡答道:“是?!蓖醢彩溃骸袄戏蛟賹⑻K潤二州,各出一對,求子瞻對之。蘇州對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潤州對是:‘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p>
東坡絞盡腦汁,思想多時不能成對,只得謝罪而出。
列位,即便是以東坡那樣的才華,都還三次被人難倒,何況學(xué)問不及東坡的人!這便是《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難蘇學(xué)士”的故事,啟示后人,作為一個人驕傲自滿的經(jīng)典看樣!
堅定信念
一個人最難做到的是堅定信念,因此許多人都不能成功。看了《喻世明言》第十三卷,深深為一個人所折服,那是信念堅定的典范!
張道陵,自稱真人,龍虎山中歷代住持道教的第一代天師,道法高深,可分形散影,有先知之能。他知道某月某日,將有一個叫趙升的人要來找他拜師,便事先吩咐門徒,說如此如此。
時至這天,趙升果然到來,說他仰慕真人,特來拜謁。門下弟子回言:“師父出游去了,不敢擅留。”說完把門關(guān)了。趙升無奈,便在門前等候。一直到晚上,依然閉門不納,趙升只好露宿于外。
次日開門,趙升又上前求見。諸弟子說:“我們師父很是刻薄,我等服侍數(shù)十年,尚無絲毫秘訣傳授,你見他何益!”趙升道:“傳與不傳,只憑真人。但我遠道而來,只求一見,以慰平生仰慕之情。”諸弟子又說:“要見也由你,只是師父確實不在。誰知道他幾時方回?足下不要傻等,以免誤了前程。”趙升道:“我這次來,出于一片至誠。若真人十日不回,愿等十日;百日不回,愿等百日?!北娙艘娝B呆數(shù)日并不離去,漸生厭煩,甚至惡語相加。
趙升全不計較,由他們罵,如此過了四十多天。一天,真人忽然對門徒說:“趙家弟子到此四十余日,受辱已夠,可以放他進來?!壁w升一見真人,涕淚俱下,叩頭求他收為弟子。真人已知他真心求道,但還想試他一試,于是把他差往田舍,看守黍苗。
趙升奉命來到田邊,但見只有茅屋一間,附近不時有野獸出沒。趙升早晚看守黍苗,忠于職守,毫不懈怠。忽然一天夜里,來了個女子,十分美貌,說:“我是西村農(nóng)家之女,出來賞月迷路至此,腳痛不能再走。求你可憐容我一宿,感激不盡!”趙升正待拒絕,那女子兀自往他床上,倒身便睡。趙升無奈,只得讓她睡了;自己另鋪些草,躺在地下。半夜,那女子勾引他,要他給她蓋被子。趙升心如鐵石,不為所動,爬起來走出茅屋,在田埂上坐到天亮。
光陰荏苒,不覺春去秋來。趙升奉真人之命,提著板斧去山后砍柴。偶然砍倒一顆枯松,因用力過猛,連根拔起,下面現(xiàn)出黃燦燦的一窖金子。趙升想:我出家之人,要這金子何用?于是重新將土蓋好。正擬挑柴回家,忽然來了三只老虎。那老虎裝腔作勢,撕咬他的衣服,卻不傷及肉體。趙升全然不懼,對老虎說:“我平生不做昧心之事,若前世欠你的,今生你就吃掉我吧,鄙人決不怕死!”三虎聞言,都不好意思地低著頭走了。
不一日,真人吩咐趙升上街買絹。轉(zhuǎn)來走到半路,忽聽身后有人叫喊:“偷絹的賊給我站??!”趙升回頭一看,乃是賣絹的那人。那人飛奔而來,一把揪住他說:“你錢都沒付怎么就扛著絹跑?趕快還我,這事就算了!”趙升明明付了錢的,但他也不爭辯,并想:此絹師父要用,如果還了他,怎么回復(fù)師父?便脫下自己身上的貂裘與絹主,抵其絹價。趙升回到家把絹交給真人,真人問:“你的貂裘呢?”趙升答:“身體突然發(fā)燒,沒有穿?!闭嫒税蛋祰@道:“不吝己財,不談人過,真難得??!”
又有一天,趙升和大家在田間收谷。忽見路邊一人乞食,衣裳破爛,面目骯臟,身上長瘡,臭不可聞。人人掩著鼻子,叱喝他走開。趙升獨懷不忍,扶他進屋,將自己那份飯食省給他吃,還燒水給他洗澡。晚上,想到他無依無靠,又親自作伴,噓寒問暖。天亮,那人忽然不辭而別,趙升也不加抱怨。
時值初夏,真人一日會集諸弟子,同登天柱峰絕頂。天柱峰三面絕壁,真人引眾人于峰頂俯瞰,有顆桃樹長在絕壁之上,如同一個人伸出條胳臂,下臨萬丈深淵。樹上長滿桃子,紅得誘人。真人說:“哪個敢去摘那桃子,就傳授成仙的秘訣給他?!北娙四睦锔遥可陨钥茨窍旅?,一個個腿軟。只有一人挺身而出,乃是趙升。他說:“師父叫取桃,此桃必有可得之理。況且有師父在此呵護,絕不會讓我等摔下深谷?!闭f完,看準桃樹,往下便跳。
竟有這種怪事,那一跳不偏不倚,兩只腳剛好踩在兩丫樹枝上。等趙升摘完桃子,真人伸手拉他上來,手臂忽然暴長兩三丈,眾人莫不大驚。大家吃完桃子,真人又說:“趙升心正,所以能踩中桃樹,不至墜下。我也想親自跳一次,看是如何?!闭f完一躍而下。
眾人急看,樹上哪里有人?分明是已墜入深谷,不知死活!當(dāng)下人人只是驚呼,卻無行動。只趙升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吾師自投深淵,我輩怎敢獨生?不如下去看個究竟。”言畢奮身跳下。
這一跳,剛好落在真人的面前。只見真人端坐于磐石之上,笑道:“我就料定你會下來?!庇谑菍⑺械婪卦E都傾囊相授,趙升盡得衣缽。
以上便是《喻世明言》第十三卷——“張道陵七試趙升”的故事。第一試:辱罵不去。第二試:色不動心。第三試:見金不取。第四試:遇虎不懼。第五試:償絹不吝、被誣不辨。第六試:心存濟物。第七試:舍命從師。
按道家的說法,一個人必須去除七情六欲方可入道,因此,張道陵才用種種辦法來考察趙升。其實,什么美女呀,金子呀,老虎呀,絹客呀,乞丐呀,都是張道陵幻化出來的替身,就是想看趙升是否六根清凈,“道心堅固”。故事雖然是寫的神話,但它給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堅定的信念!那種易受外界干擾、左右搖擺的人,那種根基不純、禁不得一點誘惑的人,那種怕死覓活、稍遇困難就退縮的人,永遠都只能是半途而廢,不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