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曈羽
我長時間的付出和遷就,別人根本就不在意,更多的是覺得理所應當,而我卻在等待反饋中變得被動不安。
初三時我陷入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谷期,因為我的好兄弟k,以及我的“好朋友”x和q。
k無疑跟x的關(guān)系是比較好的,對此我一直感到疑惑。為什么啊?她比較好看嗎?也不會??!她比較有心嗎?也不會?。∏∏∠喾?,她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不夠優(yōu)秀,是不是我付出的不夠多,所以人家跟我關(guān)系不是最好的。我偷偷拿出爸媽藏起來的手機,跟k“聯(lián)絡(luò)感情”。我得到的效果也很顯著,我跟k的關(guān)系確實會好過x。讓我感到挫敗的是,x好像根本不當回事,因為她跟k去了同一所高中。就算k確實跟我的關(guān)系好一點兒,也不過就是在每個節(jié)日互送祝福,假期會一起出來玩兒。
而q她很有趣,以至于我的朋友漸漸疏遠我,眾星捧月般圍繞在她周圍。那段時間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為人處事的方式不對,苦苦思索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可能他們當時根本就沒注意到我的低落,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直使我耿耿于懷。
我實在是想不通,我并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但我就是很糾結(jié)。偶然看到一句話:“得不到回報的付出,就要適可而止,否則,打擾了別人還傷害了自己。”我突然就明白了,我糾結(jié)的是那些個小事嗎?不是,我糾結(jié)的是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卻一無所有。
我很注重人際交往的付出跟回報,朋友不開心了,我一定絞盡腦汁想哄人開心的法子。誰過生日了,省吃省喝,禮物我買!最后我得到的也不過是幾句謝謝和無數(shù)張好人卡。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我是“我付出了就一定要得到回報,不然都給我滾蛋”的社會姐,仔細想想才猛然發(fā)覺,我就是個隨叫隨到的樹洞二傻子。
我改變不了別人,我只能改變自己。我不再一味地付出,而是在得到別人的好意時加以回報。結(jié)果出乎我的意料,用我同學的話來講:“我覺得我們班的人都很喜歡你?!蔽倚χf:“會嗎?”她說:“難道不會嗎?你這樣性格好,笑起來又好看的人當然受歡迎啊?!?/p>
是啊,會的。一個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就在于TA的獨特性啊。一味地遷就別人,喪失了自己,這樣的朋友還不如一個Siri。
心理解碼:
努力卻換不來回報,也許因為你過于刻意
“為什么總有人不用費多大力氣,便能得到許多人的喜愛?”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容易被人喜愛的人,并沒有刻意去“努力被別人喜愛”吧。放下那些努力的偽裝,嘗試去看看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1.認識到真正致命的是什么
一個人在奮斗的時候,往往會陷入到看不見盡頭的努力中,逐漸耗竭原有的動力,只剩下緊迫做事情的焦慮和放松之后的自我厭惡,二者交替進行。
所以人們需要意識到,有害的并不是閑下來本身,而是它所引發(fā)的孤獨和自我厭惡,那才是真正致命的東西。
2. 越努力,越焦慮
有無數(shù)的人告訴你,要努力去改變自己,努力去變得更好更好更更好。但當你看不到這條“變得更好”的路的盡頭的時候,焦慮和抑郁也常常隨之而來。
我們需要看到自己的努力,探索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到底在追求的是某個目標,還是只是在漫無目的地“瞎忙著”。逐漸認識到這些之后,依據(jù)自己的本心,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努力不能做到所有的事情,比如努力變自由,努力快速進入睡眠狀態(tài),努力去練瑜伽,這些聽起來就很荒唐可笑,因為一用力,這些東西就頓時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