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魯國人,儒家創(chuàng)始人。主要作品《論語》,為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語錄體,“四書”之一。《論語》共20篇,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篇名,如《學(xué)而》《為政》等,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2.左丘明,魯國史官。主要作品為《左傳》,《曹劌論戰(zhàn)》《崤之戰(zhàn)》《燭之武退秦師》等選自此書。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史實,富有文學(xué)性。
3.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圣”。主要作品為《孟子》,由其弟子編輯,“四書”之一。共7篇,各取篇中開頭幾字為篇名,如《梁惠王》《公孫丑》《告子》等,記載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論。孟子長于論辯,善用比喻,對后世議論性散文的發(fā)展影響較大。
4.列子,名御寇,道家。主要作品為《列子》,又名《沖虛真經(jīng)》,《愚公移山》出于此書。
5.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為《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現(xiàn)存33篇,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后世文學(xué)有很大影響。
6.荀子,名況,字卿。主要作品為《荀子》,其中《勸學(xué)篇》《天論》等最有代表性。另有《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影響。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xué)說的思想體系。韓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繼承者。
7.呂不韋,秦相,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共160篇,《察今》《察傳》等出于此書,雜家的代表著作。
8.屈原,名平,我國第一位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楚辭新詩體。后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主要作品為《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峨x騷》和《詩經(jīng)》中的國風并稱“風騷”,成為“文學(xué)”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