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宮
摘 要:現(xiàn)如今,家庭暴力事件仍然還不失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家庭成員在家暴行為中受到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侵害。針對這些受害者,如何給予他們最大程度的保護,讓他們能夠遠離傷害,幸福生活。因此,文章詳細介紹了家庭暴力中受害者的分類及產生的原因并提出在現(xiàn)行法律制度下如何完善我國家庭暴力受害者權益保障的措施。
關鍵詞:家庭暴力;權益保障;配套措施
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順利出臺且施行[1]。它的順利施行,在很大程度上預防和打擊了家庭暴力犯罪。但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常常能夠聽到不少關于家庭暴力的事件。受害人因為瑣事或者無緣由地就被毆打、傷害、限制自由。婦女、兒童、老年人都是家庭暴力事件中的弱者,這種行為具有暴力性、持久性和隱蔽性。當他們的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要如何在第一時間內迅速、便捷、安全的維權。因此,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推進《反家庭暴力法》的實施,完善配套機制,提高社會認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家庭暴力事件的發(fā)生幾率。
一、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群體分類及產生原因
在當今社會,比較常見的家庭暴力行為有如下幾類:第一,婚姻暴力。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夫妻雙方其中一方對另一方施加暴力,導致對方身體或者心理受到傷害[2]。而這種暴力行為不僅僅只是針對身體上的,還包括精神上的冷暴力、經濟暴力等。在受害者中女性占據的比例較高,更容易受到侵害。與女性相比,在家庭暴力受害者中男性僅僅占據10%。第二,老年人暴力。近年來,老年人和男性成為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害者一方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主要體現(xiàn)在成年子女對年邁的父母不盡贍養(yǎng)義務及打罵虐待等行為,這導致很多老年人不能老有所依,孤苦無助。而隨著女權思想的影響以及女性在這個社會的地位越來越高,女性的獨立化也體現(xiàn)在了婚姻家庭生活中,夫妻雙方平等甚至要求男性成為更加模范的丈夫,在家庭矛盾中,少部分男性也成為了受害者。第三,未成年人暴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乏耐心和引導,常常用辱罵毆打的方式來懲罰和教育??偸菍ζ洳扇”┝Φ慕逃绞?,讓孩子不能在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生活中成長,對其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可能會成為伴隨一生的陰影。
(一)婦女
婦女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肌肉力量遠不如男性,所以在家庭暴力行為中經常都是受害者的角色,這種暴力行為在每個國家都是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據資料顯示,在最近幾年的各地家庭暴力案件中,女性受害者的比例超過80%,受害者的年齡普遍在25歲~50歲之間[3]。在家庭暴力中,婦女是最常見的受害者,特別是很多農村地區(qū)婦女在家庭中沒有什么地位。她們大多數人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對外界的了解知之甚少。這導致她們的維權意識也十分薄弱,農村地區(qū)婦女被家暴后,絕大多數都會選擇繼續(xù)忍耐或者回娘家逃避,她們?yōu)榱撕⒆?,也不愿意放棄家庭,很少會利用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她們當中,也只有少部分婦女會鼓起勇氣選擇報警或者尋求村干部的幫助。
(二)老年人
對于老年人的家庭暴力,社會認知程度不足。人們對家庭暴力的印象主要停留在認為多數是配偶之間的暴力行為。沒有深入理解家庭暴力的范圍,輕視了對老年人權益的合法保護[4]。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許多老人不僅得不到子女的贍養(yǎng),反而被認為是一種拖累,被冷落被忽視,缺乏家人的關心,甚至被傷害。老年人之所以受到家暴,關鍵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經濟原因導致的紛爭。比如:老人給予子女的財產分配不均勻、贍養(yǎng)義務不明晰、或者成年巨嬰們強制奪取老人的財產,無止境的索取[5]。第二,年輕人對老年人抱有嫌棄的態(tài)度。覺得老年人年事高、身體弱,需要人常年照顧,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特別是在農村地區(qū),老年人將自己辛苦勞作一輩子攢下的存款和土地都交給孩子,晚年生活就指望孩子照料,但最后事與愿違,缺乏有力的經濟保障。
(三)未成年人
一直以來,對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行為都是頻頻發(fā)生,新聞報道也屢見不鮮。每每在看到此類事件時都會生氣痛惜,卻也找不到更長遠、合適且持久的解決方法。未成年人主要依賴父母家庭,渴望父母的愛,而家長撫養(yǎng)方式不科學也容易對未成年人形成持續(xù)的家庭暴力。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未成年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包括親身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6]。輕微的家庭暴力容易影響孩子的性格,讓孩子變得沉默、膽小、甚至寡言。嚴重的家庭暴力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xiàn)心理上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許多家庭暴力行為都是日積月累,周而復始的,對未成年人造成的傷害是持久、不可逆的,甚至影響未成年人的整個人生,可能使其成長為破壞社會秩序的人。盡管如此,在現(xiàn)實社會,這種家庭暴力行為往往發(fā)生在隱蔽性極強的家庭區(qū)域,受傷害者不能在最短時間內尋求有效的幫助。
二、我國家庭暴力受害者權益保障的完善措施
(一)不斷完善有關立法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和實施,有效遏制和緩解了家庭暴力的增長趨勢,但為了更好地促使該制度發(fā)揮作用,要不斷進行完善:
(1)注重法制、道德宣傳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缺乏保護自我的能力,維權意識也比較薄弱,對法律知識了解又甚少。而且很多人依舊保持傳統(tǒng)的老舊思想,覺得家丑不可外揚,會傷面子,會被看笑話,所以常常采用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來解決問題。當受傷害以后一味地逃避容忍,助長了施暴者的囂張氣焰[6]。因此,要加大力度宣傳反家暴經典案例,鼓勵受害人勇敢站出來,學會合法收集和保存證據,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利益。并且,要在全社會宣揚尊老愛幼、男女都平等、家庭美滿的良好風氣。
(2)明確規(guī)定提供家庭暴力救濟的部門職責
絕大部分的家庭暴力都發(fā)生在隱蔽性極強的私人場所,最快捷的求助方式是撥打110或者跑出家門向受害者所居住的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等部門求助。但現(xiàn)實情況是,除了公安機關,其他相關部門很難作出懲戒措施,更多的只是簡單的調解和教育,受害者得不到最長久、有效的保護。因此,要明確學校、婦聯(lián)、村民委員會等相關部門的家暴強制報告職責,共同建立反家暴工作聯(lián)動機制,形成有效的保護屏障。
(二)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
(1)人身保護令制度申請條件存在不足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針對網絡家庭暴力的新特性,在立法中可以適當拓展家庭暴力的取證范圍。作為法官,可以要求受害人提供大量的、真實的證據材料,比如:微信聊天記錄、錄音錄像以及傷情鑒定等等都可以作為法律證據。申請人身保護令說明申請人已經受到人身危險,想要利用申請人身保護令的方式,使個人的人身安全受到保護,申請程序應該迅速和簡單,開設綠色通道。如果申請條件非常嚴格,申請人就很難成功申請到人身保護令而不能迅速保護受害者。
(2)人身保護令執(zhí)行主體的職責不明確
我國《反家庭暴力法》中將防治家庭暴力等多項職責列入到其工作章程的范疇,使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對于廣大受害者來說,人身保護令就是一把保護傘,必須要促使其標準化和科學化,對實踐中人身保護令在送達和執(zhí)行的過程中遭遇拒收或者暴力抗拒等情形,加強規(guī)范治理。切實保護人身保護令的執(zhí)行,使其普遍應用于司法具體實踐中。
(三)重視對未成年人與老年人的保護
(1)未成年人與老年人保護的缺乏
由于血緣聯(lián)系以及相同生活空間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家庭暴力受害者是以兒童以及老人為主。經濟控制行為造成未成年人及老年人沒有獨立的人格,生活很被動,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和心理。老年人缺乏勞動能力也沒有經濟來源,生活不能自理。理應由孩子贍養(yǎng)或者與孩子共同生活,這時孩子對老年人實施家庭暴力,就難以獲得真正的保護[8]。未成年人由于個人沒有經濟來源而由父母照顧,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盡管我國相關法律中已經正式看待該問題,然而還是需要不斷完善。
(2)重視受害者的心理輔導
大多數人在受到家庭暴力侵害以后,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不僅僅是施暴者需要做心理矯正,對受害者同樣需要。有關部門不僅要保護受害者的身體,更加要重視他們的心理疏導治療。使他們真正獲得身心健康[9]。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于家庭暴力中精神傷害的量刑很模糊,缺乏標準的評估方式。這會導致很多家庭冷暴力行為躲過法律的制裁。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結合將于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民法典》,表明社會更加注重保障公民個人的權益。為了更加有效的提升社會和諧,同時降低家庭暴力的發(fā)生,完善《反家庭暴力法》的配套措施非常有必要。近年來,我國家庭暴力的問題仍然頻發(fā),受害者得不到及時長久的保護?;诖耍覈⒎ú块T必須要針對性合理制定有關的法律。執(zhí)法部門落實相關舉措:加快開通反家庭暴力綠色通道;建立反家庭暴力咨詢服務投訴熱線;積極舉辦相關主題宣傳活動;召開反家庭暴力機制研討會等等,真正促進家庭和睦,樹立司法權威,有效減少家庭暴力事件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全國人大信息中心[N],2016-03-02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6180770/504eIW-hFEaczkd4C9lSDL9WlZj9MqLIGLLpRqAJDA8PL7biA628oywdm8V1fXZNAmC4TTcMHu4bLrRZxhyFslBS6QIedBQaHHOBuq7gVIjbr6wmKe2QSyUK6DU.
[2] 姬恒.防治家庭暴力之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3] 陳璐.家庭暴力受害者權益的法律保障[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8.
[4] 胡夏霖.家庭暴力議題的新聞建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8.
[5] 鄧昕妍,陳蘇芳.司法權介入家庭暴力的可行性研究——以甘肅省農村婦女權益保障為視角[J].商,2016(29):263-264.
[6] 黨振興.完善人生安全保護令讓弱勢者遠離家庭暴力[J].人民法院報,2020.
[7] 劉晶.關于我國家庭暴力防治的法律思考[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3.
[8] 何寶霞.反家庭暴力法視野下拉薩家庭暴力預防對策研究[D].西藏:西藏大學,2019.
[9] 谷旭牧.淺析家庭暴力的預防及制止對策[J].法制博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