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垚
要說今年最火的網(wǎng)紅小吃,冠軍寶座非“臭名遠揚”的螺螄粉莫屬了。
在疫情期間,我們怎么也想不到,斷貨的除了口罩以外,還有螺螄粉,甚至還因此上了熱搜。
那時候朋友圈里如果有人發(fā)了一碗螺螄粉,那么一大批贊已經(jīng)在趕來的路上,其中還夾雜著些許羨慕嫉妒恨的目光。
這兩年,螺螄粉的名聲在美食圈愈發(fā)響亮,也幾乎成為廣西柳州的特色名片。提到柳州,大家的第一反應不是別的,而是螺螄粉發(fā)源地。
就連廣西的大學食堂里,都有專門的螺螄粉窗口。在廣西上大學的小五說,大學期間她對螺螄粉的情感變化如下:
(有所耳聞)好奇——(聞到酸臭味)嫌棄—一第一次吃)好像還不錯—-(又想吃了)莫名上癮——(不吃難受)欲罷不能
就連這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僅僅用了兩個禮拜。
但也有人對螺螄粉散發(fā)出的奇怪味道望而卻步,甚至難以接受,大老遠聞到就捏著鼻子跑走了。
那么螺螄粉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食物,能夠觸發(fā)這么多神奇的劇情?
螺螄粉最早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柳州夜市,雖然歷史較短,但田螺和米粉在柳州傳承悠久。在柳州從事40多年文物考古工作的劉文認為,從一個小的方面來說,柳州的歷史文化發(fā)展軌跡就是一段采集食用螺螄的歷史。
那個時候,柳州夜市興起,谷埠街菜市口門前成為柳州市內(nèi)批發(fā)生螺的最大集散地,而“嗦粉”和“嗍螺”是柳州人長久以來的傳統(tǒng),于是有的夜市商家就干脆把這兩種東西放在一起賣,同時經(jīng)營起煮田螺和米粉來。隨著之后慢慢加入熱騰騰的螺螄湯底,螺螄粉的雛形就漸漸形成了。
但螺螄粉之所以能夠在美食圈名聲大噪,其實并不是因為螺螄湯底,而是因為酸筍這一配料的加入。酸筍是廣西的一種傳統(tǒng)調(diào)味品,菜肴中加入少量的酸筍,其味濃郁綿長??崾钐欤2酥屑尤肷僭S筍汁。剩菜雖過了夜而無餿味。
廣西城鄉(xiāng)多數(shù)家庭都備有酸筍缸。做酸筍的人最寶貴的就是那一缸酸水,酸筍泡好后是不用換水的,只要不壞,這些水用得越久越好,以后做直接放新筍就行了。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里,柳州的“酸筍大王”葉亞亮就有幾十口半人高的瓦缸,專門用來腌制酸筍,其中最老的幾口已經(jīng)用了三十多年,是他的寶貝。
正是酸筍的加入讓螺螄粉出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味道,聞起來又酸又臭,但吃起來卻別有一番風味。一碗小小的螺螄粉里匯集了酸辣鮮臭幾種“極端”口味,這就讓愛它的人欲罷不能,不喜歡的人卻一下都聞不了。
之前有留學生小哥發(fā)帖稱自己常年在國外,因為格外思念這股奇特的味道,在家里煮了一碗螺螄粉。沒想到煮完粉正準備大快朵頤的時候,警察突然破門而入。一時間面面相覷,幾臉懵圈,警察接下來發(fā)出了一句靈魂拷問:“請問你是在吃shi嗎?”
原來是螺螄粉的味道傳到了隔壁鄰居家里,鄰居聞到這個味道時很恐慌,以為是某種新型生化武器,于是趕緊報了警。最后,小哥被罰款40歐元,并且被予以警告:不要再在家中煮螺螄粉了!
相信每個螺螄粉愛好者都經(jīng)歷過,被說“吃shi”也真的只是我們的日常罷了。
最后還是建議那些沒試過螺螄粉的朋友,不要被臭味嚇跑,靜下心來好好品嘗一下,說不定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來源/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