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學校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團隊建設水平、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yǎng)、學校文化積淀和發(fā)展等方面,而這當中,尤以教師團隊建設最為重要。只有教師團隊建設與發(fā)展,方可開展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yǎng)培育與提升,以此推動學校精神、學校文化的傳承、發(fā)展,所以說教師是學校能力建設的第一資源,怎樣推動教師團隊發(fā)展,成為學校能力建設的首要課題。
筆者認為一個人、一個團隊的成長與發(fā)展,其實都基于情懷、理念、技術這三個層面。
一、情懷,是成長的基石
一個人,在一崗位上能走多遠,是基于他對這份職業(yè)的內在認同與情緒熱愛的基礎上的。只有熱愛,才能迸發(fā)出干事與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皯B(tài)度比能力重要”,就很好地詮釋了情懷在一個人、特別是一個團隊建設上的作用。
教師這份職業(yè),是一份良心工程,必將要求教師整個團隊在工作過程中秉承唯實唯細的職業(yè)精神。但在現(xiàn)實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實在與細致,也就預示著繁瑣與反復,要求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斷創(chuàng)新與提升。但縱觀各個學校中,要好些教師,在職業(yè)磨礪中,激情不在,創(chuàng)新不在,拿著老舊的教學設計、陳舊的教育思維,做著機械反復的教育,于是就有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職業(yè)倦怠。而真正去審視當前的教育,不管是教育教學環(huán)境、對象和培育要求,都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教師老是拿著昨日的舊船票,早已無法登上今天教育的這艘新客船了。而去深入研究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人才的成長歷程中,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的優(yōu)秀中都始終保持著經(jīng)營事業(yè)的激情,都有著深厚的職業(yè)情懷。
只有教師、整個教師團隊始終保持著教育情懷,始終保持著對這份職業(yè)、這份事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才能讓教育始終保持前行的狀態(tài),讓我們的團隊始終展現(xiàn)出攀爬的姿勢。
在教師團隊建設上,通過尋找教師身邊的感動,展示“我們眼中的最美”,讓優(yōu)秀教師引領團隊發(fā)展,讓高尚情懷推動團隊成長。在團隊中,只有在教育情懷的推動下,原本在細節(jié)管理中的繁瑣,必將因為不斷創(chuàng)新與提升,成為成功與成就體驗的平臺,從而讓教師從煩中解脫,成為“用精細成就精致”的創(chuàng)造性成長載體,只有在教育情懷推動下,教師才會把教育做實在,從而實現(xiàn)“從實在中出實效”的教育愿景。
在教師團隊發(fā)展中,始終秉承著“心在哪里,我們的腳步就會到那里!”的教育情懷,只有愛了,就會想到,才能做到。在一個團隊中,讓教育情懷引領成長,私心雜念就少了,成長愿望就多了,教育就會純粹起來,成長行動就自然而然變得強烈而持久。
二、理念,是發(fā)展的平臺
“一個人,一個團隊,能夠看得多遠,是由他站得有多高來決定的。”這就告訴我們團隊的核心理念的重要性。
都說三等教師教知識,二等教師教方式,一等教師教思維。一名教師,一個教師團隊,能給予學生怎樣的教育,這個教育教學定位,就是基于教師對教育教學價值的思考,對教育教學理念的積淀基礎上的。為此,在教師團隊建設上,就應該進行頂層設計,加強教育教學思想與理念的培訓與引導,讓教師把腳尖踮起,把眼皮抬高,把目光看遠。
在團隊建設上,積極開展“怎樣讓我們的教育教學行動在孩子的心中埋下幸福成長的種子?”“真正做到教學生一時,想學生一世”“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影響更深遠”等系列大討論,同時加強名師、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教學比對行動和培訓,從而讓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教師團隊中萌發(fā)。讓每一位教師都總“教書匠”走向“教育者”!
而就學校來說,教師和教師團隊建設,必須以團隊推動個體發(fā)展,讓團隊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明白:“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方成景”,只有把整個團隊發(fā)展提升起來,才能實現(xiàn)“水漲船高”的建設愿景。
三、技術,是成長的核心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家長在了解和選擇教師時,普遍比較青睞年輕教師,上了年紀的老教師卻往往不是很受歡迎,而在醫(yī)生這個行業(yè)卻是老醫(yī)生更受歡迎,究其原因就是核心技術的問題。倘若教師在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中,本著對教育教學不斷深化技術研究與經(jīng)驗積累,讓自己在每一年都不一樣,都在教學技術上有真積累、真提升,做到“心中有夢想,腦中有理念,手上有技術,腳下有舞臺”,就能真正經(jīng)營好教育育人這個事業(yè)。這樣的教師,即使年紀最大,也必將成為孩子、家長心中的“搶手貨”。
也就是說,在團隊建設上,學校應該積極開展技術提升活動,讓技術彰顯職業(yè)特質,讓積淀成就職業(yè)人生。
有情懷,有理念,更要有堅持、堅守和踐行。教育不能只是理論家,更是行動派,實踐家。教師只有每一時,每一天認真教學,認真引導,才能讓教育有效、教學優(yōu)效。教師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孩子的人格、道德、情感養(yǎng)成,關注孩子的思維、習慣的培育。
有一篇小短文《這條魚在乎!》:那個在海灘上拯救小魚的男孩,一直在告訴大家的是“這條魚在乎!”。教育或許無法把每一個孩子搜教育成為優(yōu)秀,但應該有把每一個孩子引向優(yōu)秀的心,因為每一條被教育的“小魚”都會在乎,以對生命的崇敬來做我們的生命教育。
都說,一個好教師將成就一批好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應該加強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術和能力修煉,成為一名真正擁有核心教育教學技術的好教師。
(一)從管理能力上提升技術
教師團隊在質量提升工程提出的“向教學管理要質量,向課堂優(yōu)化要質量,向教學研究要質量,向精致常規(guī)要質量”教學理念,而這,在現(xiàn)實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核心就是管理能力、教學技術、科研意識和反思改進??v觀團隊建設實際,有效的組織管理是教師團隊建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在智力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其非智力因素就顯現(xiàn)出了重要的決定作用,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在平時要加強管理,讓學生愿學、會學、樂學。就同一個學校的同一個學段來看,各個班級學生的整體的智力水平應該是差不多的,但為什么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各個班級的差距就產(chǎn)生了呢?究其原因,其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教師的管理與組織。
曾經(jīng)聽有教師在交流中講道,義務教育,在某種意義上講,課堂管理和組織能力將決定教師的教育教學效率,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試想,一位教師的教學,如果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都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下,即使教授的內容少,但學生都入情入心了,教學效果自然就好了。相反。如果教師無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無視課堂信息交流,只是自顧自地沉浸在自己的教學天地中,這無疑就是對牛彈琴,課堂教學效率的優(yōu)化根本就無從談起。
顧明遠說過,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他首先是一名優(yōu)秀的團隊建設者和管理者。在教師團隊建設上,教師都應該從管理能力上不斷地修煉自己,提升自己。從哪些方面著手?
1.研究和觀察別人來提升自己。有對比才能發(fā)現(xiàn)差距,才能有成長的動力。在任何一個團隊中,都有部分管理水平高,管理成效顯著的教師,這些優(yōu)秀的組織管理者就是整個團隊觀察研究的對象和指導教師。組織團隊成員對這些觀察研究對象的管理過程進行跟蹤觀察與研究,學以己用,同時也讓項目組對本組成員的課堂進行觀察,找差距,找不足,定措施,定計劃,最后達到整體提升。
2.提高管理標準來提升自己。在教師團隊中的每一位教師都具備成長發(fā)展的能力與素養(yǎng),而他們在平時的管理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不一樣,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工作定位和標準起到了決定作用。只有當每一位教師都真正正視自己的工作狀態(tài)。努力提高成長和工作標準,消除“八尺板頭”思想。對自己要求高一點,工作實一些,成長自然就會快一步。
3.團隊研訓提升自己。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要做團隊研修的組織者、參與者、貢獻者和共享者。在團隊研究中積極學習,努力提升。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注定走不遠,只有把個人置身于團隊中,在組織的推動下,在成員的相互激勵與扶持下,才能產(chǎn)生持久而有力的成長動力。在教師團隊建設中,積極引入“學?!ぜ摇钡睦砟?,把學校當家庭,就是要把自己融入學校團隊,把學校的每一件事都當作自己的事情,把學校的每一寸地,每一件物當作自己的家當管理,把學校的每一個人都當作自己的親人來對待。這樣一來,學校再也不會有“我?guī)湍阕觥边@樣的聲音和想法。讓每一位團隊成員置身團隊、感受團隊、貢獻團隊。從而就會把團隊中每一位從不同的成長背景,不同的性格品質、不同的價值追求的成員都演變成為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大家的包容促進了和諧,大家的團隊參與推動了整個學校的發(fā)展。
4.在反思實踐中提升自己。做教師的總是在重復昨天的故事,自然而然地,職業(yè)的倦怠感就會油然而生。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反思意識和提升發(fā)展意識,總是拿著去年的教學設計上著今年的課,揣著前年的想法來教現(xiàn)在的學生。那么這種教育行動就變得毫無生機。只有不斷反思和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教育教學思想,才能在發(fā)現(xiàn)不足中改進提升,才能在總結中提升。教師應該做自己成長路上的指揮員,指導自己與同伴前進;做評判員,評價自己比評價他人更有價值;做戰(zhàn)斗員,負重前行是我們自己最大的“內功”。教育工作是永遠在路上的一項工程,當只是想著當下時,會覺得很累,教師要想想走過的路,反思之下,會警醒自己,大家其實能做得更好;想想將要走的路,如何能走得更出彩,教師其實還會做得更好。正確評價和審視自己是一種高尚的品質,也是一種優(yōu)秀的成長能力。反思是最有力的前行,在團隊建設中,努力實施教育教學反思和改進行動,讓教師思維能力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這將是優(yōu)秀團隊最寶貴的團隊特質。學校應該積極引導全體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進行反思和改進、實踐,讓自己每時每刻都保持著比對、反思、改進、提升這樣積極向上的成長姿勢。
(二)從教學技能上提升技術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同樣的學生,為什么不同的教師教學的效果會存在很大的差異?這里除了教學管理組織能力的差異外,第二個決定因素就是教育教學技能所起到的作用了。更加現(xiàn)實的問題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有的管理的班級學生整體體現(xiàn)出“很聽話”,但學生整體表現(xiàn)卻“不夠聰明”,倒是有的班級學生不那么“聽話”,但任課教師卻總是在說:“這個班級學生就是紀律差點,但孩子們卻是很聰明的!”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教育需要聽話的孩子(習慣良好),更要聰明的孩子(思維優(yōu)秀)。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不是禁錮學生,而是引導與培育,讓學生更多地進行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覺思考、自動反思與改進,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教師應該更多的是要強調自主學習、自我管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總是著急著把學生引導到自己預設的標準答案上來,而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覺思考,自由多元表達的基礎上,步步為營,讓學習水到渠成。
教師需要及時進行自我審視,教學中的成語接龍式的教學要不得,自我講授注入式的教學更要不得。
基于每一位教師個體來說,提升教育教學技能是每一位教師成長的必然之路。
(三)從閱讀學習上提升技術
有一篇小推文——《教育最可怕》。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一群不喜歡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這可能就是我們當今教育的尷尬。
顧明遠教授在2016年教育學會年會高端論壇上提出的教師成長的核心途徑是閱讀。教師都應該為自己擠出時間靜靜讀一些自己喜愛的書籍,讓自己的思維能夠在閱讀中始終保持活躍,讓自己的認知能夠在閱讀中始終指向前方。只有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不斷進行閱讀交流,才能使教師團隊不斷發(fā)展、不斷提升。學校在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應該搭建各種讀書平臺,讓其共同閱讀、共享閱讀。
第一,人人讀書,人人發(fā)展?;诿總€人讀書思考的興趣不同的客觀現(xiàn)實,團隊在開展共讀一本書的同時,請每一位教師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方向,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目進行閱讀,并進行有計劃的交流與分享,讓智慧在共享中閃光。
第二,團隊讀書,讀書團隊。學校應該在各個教師團隊中開展團隊研讀活動,讓每個團隊根據(jù)自己團隊的課堂教學研究方向開展學術研讀活動,同時倡導教師,在讀書過程中結成愛好相仿的教師,自然結盟,形成自己的個性讀書團隊,開展共讀共享活動。學校的教務處、教科室要為各個團隊的研讀提供服務,更要為每個讀書聯(lián)盟的讀書交流活動提供服務與支持。
共享是最幸福的成長。一枝獨秀難成景,萬木齊發(fā)春滿園。讓讀書在團隊中共享工成長,團隊共享是協(xié)作、是交流、是包容、是扶持,構建的各個機制,搭建的各種平臺,都是為每一位教師成長發(fā)展服務,同時也希望每一位教師要包容身邊不同個性、不同成長背景、不同發(fā)展意愿的同伴,只有把以往的蘋果交換轉變?yōu)橹腔劢粨Q(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交換后還是一個蘋果;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換后就是兩種、三種思想),共享才能綻放光彩,成長才會自主自覺。同時,讓共享與分享成就教師的教育思想,在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提出“讓每一位教師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的理念,積極為教師搭建平臺,推動教師開展閱讀與實踐教育成果分享。例如,讓喜歡看家庭教育書籍,開展親子教育研究的教師在家長學校舉辦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讓喜歡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和專題講座等等,讓每一教師在閱讀與研究中雙軌成長,既有進(閱讀),又有出(交流與分享)。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備課,最生動的教材,最崇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也是最美麗的人生習慣,最發(fā)自內心的精神需要,更應該是教育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四)從基本素養(yǎng)修煉上提升技術
教師應該手中有“活”,就是要求教師真正具有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和技能,這當中被稱為謀生手段的就應該是我們的教育教學基本功。在教師團隊建設上,要深化基本功自我修煉行動。三筆一話中的三筆,學校應該建立教師三筆字訓練和展示展評的長效機制讓基本功始終在自主修煉的成長道路上。當然,現(xiàn)代的教育,教師的基本功除了書寫與表達,還包括對校本作業(yè)和教材知識圖譜的自主編制、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使用與開發(fā),同步課堂的有效開展等方面。學校都應該通過多個途徑,搭建多元平臺,開展多種活動,讓基本素養(yǎng)成就團隊成長。
什么是創(chuàng)新,把常規(guī)做實做細做精就是有效的創(chuàng)新。把教育職業(yè)的基本素養(yǎng)提升與修煉行動與教育教學常規(guī)有機結合,在精致常規(guī)中創(chuàng)新,在立足基礎上提升,讓教師團隊成長回顧教育本源。
(責任編輯:文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