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本文采用綜合標準化方法,分析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綜合標準化對象,確定了標準化目標和相關要素,繪制了相關要素表,提出了標準綜合體規(guī)劃的編寫內容,構建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標準綜合體結構圖。本研究可以為綜合標準化方法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提供參考,有助于發(fā)揮標準化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關鍵詞 ?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標準綜合體;構建
中圖分類號 ? ?S1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5-0180-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the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ation obj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 determine the standardization goal and relevant elements, draw the relevant elements table, put forward the content of the planning of the standard-complex, and construct the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standard-complex.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ation method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help to play a supporting and leading role of standardiz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
Key words ? ?crop stra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tandard-complex; construction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tài)文明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黨和國家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內容,從戰(zhàn)略高度加以推進[1]。農作物秸稈科學處理關系到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污染防治、生態(tài)文明提升、美麗中國建設。我國是世界農業(yè)生產大國,作物秸稈資源量大,但由于處理不當(隨意丟棄、露天焚燒),不但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導致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甚至引發(fā)火災和交通事故,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綜合標準化是運用系統分析方法,建立標準綜合體并貫徹實施,從而達到確定目標的標準化活動[2]。綜合標準化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復雜的綜合性問題,不刻意追求單個標準最佳,而是追求標準系統整體最佳[3]。秸稈綜合利用涉及秸稈資源調查、秸稈收儲運、秸稈利用技術、秸稈利用效果評價等諸多因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秸稈綜合利用問題是一個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系統性問題,綜合標準化方法非常適合解決此類問題。
1 ? ?綜合標準化對象分析及目標確定
1.1 ? ?綜合標準化對象分析
農作物秸稈是農業(yè)生產的副產物,是可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資源。我國是世界農業(yè)大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農村的種植結構和能源結構發(fā)生了較大變化,造成農作物秸稈的大量剩余,每年的秸稈產生量約10.4億t。秸稈種類包括玉米、水稻、小麥、油料、棉花等農作物,占比分別約約為32.5%、25.1%、18.3%、4.4%[4]、3.1%,主要分布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四川等糧油主產省份,秸稈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區(qū)域特點。
秸稈處理利用是關系到農業(yè)清潔生產、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業(yè)綠色發(fā)展的大事,也是留住鄉(xiāng)村綠水青山的關鍵,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是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yè)農村環(huán)境、實現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綠色發(fā)展的重要舉措。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的意見》明確提出“依法嚴禁秸稈露天焚燒,全面推進綜合利用”。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fā)展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y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目前,我國農作物秸稈的主要利用方式有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和基料化,但由于農作物秸稈種類多、產量大、分布散、季節(jié)性、能量密度低、堆積密度小、儲運空間大等特點,嚴重地制約了其大規(guī)模利用。秸稈本身是一種可再生的資源,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對于穩(wěn)定農業(yè)生態(tài)平衡、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huán)境壓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因此,本研究的綜合標準化對象確定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1.2 ? ?綜合標準化目標確定
2016年以來,財政部和農業(yè)農村部選擇部分省區(qū)開展了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經過2年多的試點,我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3.68%,肥料化占比56.53%、飼料化占比23.24%、燃料化占比15.19%、基料化占比2.32%、原料化占比2.72%,基本形成以農用為主、以肥料化和飼料化為主的利用格局[6]。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飼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利用為主攻方向,以出臺扶持政策、完善利用制度、強化保障措施為推進手段,形成政府推動、市場驅動、主體帶動的長效機制,切實提高秸稈利用產業(yè)化水平。
2018年10月,在全國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暨秸稈綜合利用現場交流會上,農業(yè)農村部明確了我國秸稈綜合利用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露天焚燒現象顯著減少。2018年11月,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和農業(yè)農村部聯合印發(fā)的《農業(yè)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zhàn)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因此,農作物秸稈利用綜合標準化的總目標確定為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效率,利用率達到85%以上。
2 ? ?相關要素分析
根據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現狀和實際過程,采用系統分析方法,分析和確定影響農作物秸稈利用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秸稈利用的基礎條件、可提供技術條件、支撐條件和利用效果評價等。因此,確定農作物秸稈利用綜合標準化對象的相關要素為秸稈利用基礎條件、秸稈利用技術、秸稈利用支撐和秸稈利用測評等。
為清晰地描述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系統結構、相關要素及其相關要素之間的關系,應根據綜合標準化對象、目標以及相關要素分析的結構,繪制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相關要素圖。
2.1 ? ?秸稈利用基礎條件
農作物秸稈的數量、種類、分布等基礎情況,既決定秸稈收儲運的方法,又影響秸稈利用技術和支撐技術的選擇;秸稈收儲運是秸稈綜合利用的前提。
2.2 ? ?秸稈利用技術
利用技術是秸稈綜合利用的關鍵,直接決定了秸稈的利用途徑、利用效率。目前,秸稈的利用技術主要為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5個方面的利用技術。
2.3 ? ?秸稈利用支撐技術
秸稈綜合利用需要機械設備、基礎設施、質量管理、社會化服務等配套技術的支撐。通過配套技術的利用,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節(jié)約成本、充分發(fā)揮各種資源的作用等,對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4 ? ?秸稈利用測評
秸稈綜合利用效果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測評得出。測評內容包括秸稈利用過程監(jiān)測、秸稈利用質量檢測、秸稈利用效果評價等。
3 ? ?編制標準綜合體規(guī)劃
標準綜合體規(guī)劃是協調解決跨部門綜合標準化工作的依據,是建立標準綜合體、編制標準制定、修訂計劃和確定相關科研項目的指南[2]。根據綜合標準化對象的系統分析和目標分解的結果,科學編制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標準綜合體規(guī)劃,規(guī)劃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及其相關要素;二是需要制定、修訂的全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相關標準;三是綜合標準化最終的總目標值、分目標值,以及秸稈利用的基礎條件、可提供技術條件、支撐條件、利用效果評價等相關要素的技術要求;四是必要的科研項目,如秸稈飼料化、肥料化、燃料化等相關利用技術的研究、最優(yōu)參數的確定等;五是各項工作的組織及完成時間期限、經費預算及來源、物資供應等保障措施。
4 ? ?標準綜合體構建
根據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相關要素及相關要素之間的關系和功能要求,采用層次分析法將相關要素進行組合排列,利用并列式結構表達各相關要素的內在聯系,構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標準綜合體結構框架(圖1)。可以看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標準綜合體結構由2個層次組成,分別為要素層和指標層,其中要素層由秸稈利用基礎標準、秸稈利用技術標準、秸稈利用支撐標準以及秸稈利用測評標準等4個標準子體系組成;指標層由各標準子體系下若干技術要素組成。
根據標準綜合體規(guī)劃的要求,編制標準明細表,并按照標準制修訂計劃的要求,在限定的時間內整體完成所有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和現行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等)的收集工作。最終形成一個功能完備、結構層次分明、標準相關指標協調優(yōu)化、標準之間相互配套的標準綜合體。
5 ? ?結語
中國的綜合標準化方法是在吸收蘇聯綜合標準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自己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形成的適應中國標準化發(fā)展的新理論方法[7-8]。本文以“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為對象,開展綜合標準化方法在農業(yè)資源綜合利用中的應用,以期為綜合標準化理論方法的發(fā)展和完善提供實踐經驗。
6 ? ?參考文獻
[1] 張友國.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新作為[J].紅旗文稿,2019(5):22-25.
[2] 陶學明.淺析小麥種植標準綜合體構建[J].標準科學,2017(6):63-66.
[3] 李春田.綜合標準化的理論基礎[J].中國標準化,2011(3):4-7.
[4] 張立寬.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問題與建議[J].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2019(3):23-25.
[5] 李明,陳瓊,黃榮,等.我國秸稈綜合利用標準體系現狀[J].中國標準化,2016(10):118-121.
[6] 石祖梁,王飛,王久臣,等.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特征、技術模式及發(fā)展建議[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19(5):8-16.
[7] 付允,肖寒,李鵬程,等.綜合標準化模式與典型案例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3(2):75-80.
[8] 李春田.現代標準化方法——綜合標準化第十二章綜合標準化的現實意義[J].中國標準學報,2011(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