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 王曉宇
【摘 要】目的:分析34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原因及護理體會。方法:對本院收治的34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一般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收治時間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分析全部患者感染發(fā)生原因,歸納護理體會。結果:手術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原因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占比29.41%)、泌尿系統(tǒng)感染(占比23.53%)、胃腸道感染(占比20.59%)、呼吸道感染(占比26.47);感染源主要包括革蘭氏陰性菌(占比20.59%)、革蘭氏陽性菌(占比17.65%)、真菌(占比17.65%)、其他菌(44.11%)。結論: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后容易產生感染情況,所以應控制好感染源,如此才利于降低感染情況出現率。
【關鍵詞】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醫(yī)院感染;發(fā)生原因;護理體會
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飲食結構的日益變化,與此同時糖尿病疾病的發(fā)病率也愈發(fā)呈現出升高態(tài)勢。醫(yī)院感染會嚴重威脅到胸外科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也為消極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的一大突出因素。
為抑制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本文主要研究34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原因及護理體會,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收治的34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一般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收治時間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全部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45.3±4.7)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9±1.3)年,其中1型糖尿病16例,2型糖尿病18例。全部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32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查閱全部患者的病例,進行相關記錄,主要記錄內容涵蓋全部患者的性別、年齡、主要感染部位以及細菌感染類型等項目[1]。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觀察全部患者感染部位,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胃腸道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這四項指標。占比=(每項感染例數)/本組患者數×100%。
②觀察全部患者細菌感染情況,包括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真菌、以及其他菌這四項指標。占比=(每項感染例數)/本組患者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患者感染部位
34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后均出現程度不一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胃腸道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但其中切口感染占據比重最大。詳細內容見表一。
2.2 分析患者細菌感染情況
34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后感染源,包括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真菌、以及其他菌,其中其他菌占據比重最大。詳細內容見表二。
3 討論
3.1 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原因分析
分析胸外科糖尿病患者術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原因,利于提升醫(yī)院感染管理的效果與質量,降低各項感染情況的出現率[2]。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產生感染情況會受到年齡、空腹血糖值等影響。危險因素包括不當運用抗菌藥物。所以,在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過程中,應科學運用抗菌類藥物,防止發(fā)生不科學運用藥物情況。
3.2 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護理體會
一方面應強化預防危險因素產生,排查易出現的感染因素,針對年齡較大,病程偏長,以及空腹血糖值偏高的患者,更應加以重視[3]。另一方面應注重開展健康教育,患者血糖控制程度和患者臨床治療的依從性之間具備較大關聯,而許多患者產生依從性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認知疾病程度較低,未能夠謹遵醫(yī)囑科學治療糖尿病疾病,在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因此說,健康教育對于胸外科糖尿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除上述外,還需根據不同患者的疾病狀況,實施個性化護理措施,針對長久臥床休養(yǎng)的患者,需輔助患者翻身,強化護理患者口腔、以及尿管等,及早發(fā)現感染隱患,防范感染情況的出現[4]。
糖尿病屬終身性疾病,雖說難以徹底治愈,但該疾病卻可控,許多人均片面認為糖尿病疾病的發(fā)病難以預估,然糖尿病疾病在發(fā)病時還是存在征兆的,如非患者主觀控制的情況下,體重日漸降低;眼部產生疲勞感;易口渴,排尿次數增多等都為其征兆,若未能加以重視,則會致使患者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所以務必要增強患者的疾病防范意識,若發(fā)現存在相應癥狀,務必要及時至院接受診斷及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原因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占比29.41%)、泌尿系統(tǒng)感染(占比23.53%)、胃腸道感染(占比20.59%)、呼吸道感染(占比26.47);感染源主要包括革蘭氏陰性菌(占比20.59%)、革蘭氏陽性菌(占比17.65%)、真菌(占比17.65%)、其他菌(44.11%)。
總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較高,針對此情況,應科學抑制醫(yī)院感染源,防范感染情況的產生。
參考文獻
唐鳳蕾,尤婉婷.56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原因及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9,17(33):172-174.
張旭艷,王新榮,毛紅,王中京,丁勝,李麗,楊帆,蔣小婉.糖尿病足患者生存狀況與感染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24):3781-3785.
陸薇.110例胸外科糖尿病患者手術后醫(yī)院感染發(fā)生原因分析及護理體會[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8,31(06):4197-4198.
郭靜,楊燕,金曉希,王沛,祝官梅.糖尿病患者醫(y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15):2304-2307+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