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巧云
“大家好啊!我又回來看望大伙兒了!”
這天下午剛上班,走廊里就響起了爽朗的笑聲。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我不禁笑著迎了出去,原來是“送花爺爺”來了!果不其然,這次,“送花爺爺”手里又拎了兩盆花。
“送花爺爺”姓邵,80多歲了,是我們中醫(yī)科的一名老病友,出院后,就時常來醫(yī)院看我們。每次來醫(yī)院,“送花爺爺”都不空手,總是拎著一兩盆花。因此,我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送花爺爺”。
看到“送花爺爺”來了,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和他相識相交的畫面。
那是3年前,一次晨會早交班時,一位家屬急急慌慌地推門而入,緊張地說:“15床犯病了?!彪S即,科室主任帶著醫(yī)務人員急忙奔向病房,看到患者斜躺在床邊,干嘔不止。護士立即上前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一邊測量生命體征,一邊安撫患者情緒。主任、管床醫(yī)生問診后,給予患者內關穴、足三里穴、合谷穴針灸治療。幾分鐘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家屬直夸中醫(yī)療效好。
不久,患者康復出院。過了一段時間,我在病房走廊看到了手里提著兩盆花的患者——“送花爺爺”。我忙問他:“您需要幫忙嗎?”“送花爺爺”把手放到耳朵旁走近我,問我說的是什么。我又大聲重復了一遍后,他說:“護士長,我想你們了,來看看你們。這是我的家呀!”他把花放下,坐在護士站的椅子上,也不說什么事,只是不停地問我:“張主任在嗎?”“翟大夫在嗎?”……他把中醫(yī)科的醫(yī)務人員挨個問了一遍。后來,我得知“送花爺爺”不是來看病的,只是想來看看。
原來,那次住院之后,中醫(yī)科就成了“送花爺爺”心中的牽掛。轉眼幾年過去了,“送花爺爺”的記憶力一日不如一日,可他仍然記得來醫(yī)院中醫(yī)科的路,依然提著花來看我們,看他心目中的“家”。長此以往,“送花爺爺”的家人也對中醫(yī)科輕車熟路了,總能在這里找到老爺子。
心與心的交流與碰撞,總能促進醫(yī)患和諧。我們要不忘醫(yī)者初心,牢記健康使命,讓每一個病患抱著希望前來,帶著溫暖離開。因為有愛,所以溫暖!
(作者供職于開封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