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是“勤于學習、勇于實踐”的典范,他被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稱為“元帥詩人”,這與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息息相關。
愛讀書:一生嗜書如命? 葉劍英一生鐘愛讀書,自然也愛藏書、寫作。無論是少年家境貧寒進私塾上學堂,還是青年入軍校上戰(zhàn)場,抑或是中年戎馬倥傯、晚年崢嶸斗爭時,葉劍英都堅持手不釋卷、書不離身。葉劍英熱衷藏書,他的居所就是他的“藏書樓”。他非常喜歡淘書買書,藏書種類也豐富多樣,達數(shù)千冊之多。他每到一地,總是想方設法抽出時間逛書店、尋書讀。葉劍英筆耕不輟,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詞文章,也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篇目。
葉劍英讀書不拘泥于書籍種類。他讀書涉獵廣泛,既讀經(jīng)史子集、諸子百家,也學自然科學、馬列哲學;既讀軍事理論、武器知識,也學經(jīng)濟理論、教學管理;他為了讀各種外文書籍,還認真學習外語,比如他能熟練閱讀俄文著作,甚至翻譯過俄文材料,晚年還苦學了英文。他熟讀《詩經(jīng)》《楚辭》《戰(zhàn)國策》《史記》,讀歷史、學軍事、看哲學。凡有收獲、欣喜若狂,讀書學習成了葉劍英一生的生活習慣。
葉劍英讀書不局限于時空,勤于讀書、嗜讀不倦。他一再強調:抓緊時間工作,擠出時間學習,偷點兒時間休息。他一直嚴格按照這個方法安排自己的時間,并且還經(jīng)常向同事們推廣,同事們對此反響極好。所謂“擠出時間學習”其實就是找尋各種時間讀書,除了白天的工作間隙,他還在早晚休息時間擠出大量時間讀書,也在外出路上或者視察考察中間尋機讀書。
好讀書:“三遍法”學用結合? 葉劍英愛讀書,更好讀書。他在讀書學習的經(jīng)歷中,研究總結出了一套科學有效、簡單好用的讀書方法,即讀書“三遍法”。這成為他讀書的重要助力,也為后輩學子提供重要借鑒。
葉劍英的讀書“三遍法”,即“一讀、二記、三用”?!耙蛔x:瀏覽、圈點”,也就是先按順序看書、讀書,看的同時也要嘗試說明白、寫清楚,既用眼、又用嘴、還用手,這樣能更多更好地調動所有感官,讓大腦保持高效率運轉,以最大限度地理解書中內容;“二記:筆記、腦記”,也就是把書中的重要內容隨時記下來,可以在書中任意空白處標注、批注,最終還是為了用腦記,尤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讀過就能理解記住;“三用:毛主席怎樣用馬列的,我們又怎樣學毛主席的用”,葉劍英這里的“用”其實就是強調的融會貫通,把所讀所學的知識用之于實踐。
讀書“三遍法”強調“讀”、重視“記”,并非泛泛而談,它有非常具體的做法,即邊讀書邊批注。葉劍英讀書批注主要有三種形式:“符號批注、時間批注、文字批注?!彼^符號批注就是邊讀書邊標注不同的符號,比如他曾經(jīng)在一些書里批注有紅杠、藍杠、紅框、藍框以及逗號、問號等各種符號,這些不同符號其實就是他對書中某一處內容的意見或看法。這種符號批注真實反映了他在讀書時的思考和想法,無論什么時候再看都能很快進入思考狀態(tài)。
所謂時間批注就是讀書時記錄的時間地點或者次數(shù)。葉劍英習慣反復閱讀,同一本書可能翻閱多次,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全部回看,時間批注能夠很準確地查閱回顧,這是非??茖W高效的讀書方法;所謂文字批注就是在所讀書中的某個地方或者書尾留下的具體文字內容。葉劍英的讀書“三遍法”關鍵點就在文字批注上,他曾在讀過的書里,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字批注。
葉劍英的讀書“三遍法”落在“用”上,是強調學用結合的典范?!白x、記、用”其實就是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讀書學習是為了運用它、踐行它。葉劍英曾經(jīng)提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這是他對讀書目的的科學解讀,學習就是為了“用”,“如果理論不能指導實際,不受實際檢驗,那算什么理論!”這正是他的讀書“三遍法”中強調學用結合的擴展和延伸,是他讀書治學的基本遵循和一貫原則。
樂讀書:一人讀眾受益? 1948年,葉劍英讀了兩本大部頭(很厚、很全、文字量非常大)的軍事著作,合計約75萬字。他覺得同志們非常有必要讀一讀,但這需要大量時間。因此,他創(chuàng)造性地想出一個辦法:把這兩部大部頭著作分成若干小部分,分別交由多人學習,并總結提煉出精華要義,而后匯總成簡本小冊子,發(fā)放給大家精讀研習。最終這一實驗取得成功,同志們都全面又精要地學習領會了兩本軍事著作,真正領會了先進軍事理論。這一讀書法既解決了大家沒有時間精心研讀大部頭著作的困難,又讓同志們能提綱挈領地學習吸收其中的精華思想,事實證明非常有用。
這種“一人讀書,眾人受益”的讀書學習理念,正是葉劍英樂于讀書精神品格的精彩展示,也是葉劍英推廣其讀書樂趣和益處的輝煌成績,更是葉劍英“勤于學習、勇于實踐”的最好注腳。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