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江
上圖攝于珠峰東坡,為海拔7804米的中國第二高峰——珠穆朗卓,想要一睹它的全貌并不容易,需要從定日縣曲當鄉(xiāng)出發(fā),徒步近3天才能到達離它最近的卓窮山谷。下圖為措學仁瑪日照金山,遠處一排雪山從左至右分別為馬卡魯、珠穆朗卓、洛子峰、珠穆朗瑪峰。
喜馬拉雅山脈是一條由巖石構成的巨龍,地球上沒有哪條山脈比它更加偉岸、雄壯。它鎮(zhèn)守中國西南邊陲,坐擁地球之巔,高聳入云、橫亙東西,像一堵天然的巨墻隔絕著青藏高原和南亞次大陸。
這道自然的分界線,阻擋了絕大部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成為青藏高原高寒干旱的重要原因。但是,大自然是神奇的,巍峨聳立的喜馬拉雅山脈雖然是難以逾越的一道障礙,但它卻在西藏日喀則所轄的亞東縣、定結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吉隆縣地界上,打開了五條南北縱向的溝谷,即亞東溝、陳塘溝、嘎瑪溝、樟木溝、吉隆溝,地理上俗稱“喜馬拉雅五條溝”。
這五條溝從東往西沿著喜馬拉雅山脈的山脊線游走,承擔起運輸印度洋暖濕氣流的重任。所以,在溝谷沿線,我們看到了與印象中的喜馬拉雅截然不同的景觀:良田肥沃富饒、濕地水草鮮美、森林郁郁蔥蔥、花朵姹紫嫣紅……而在五六百公里的范圍內,這五條溝的海拔從5000多米一路下降到3000米以下,較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自然景觀在視線范圍內的急劇變化,加之它們周邊聳立著多座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雪山,如珠穆朗瑪峰、洛子峰、馬卡魯峰、卓奧友峰、希夏邦瑪峰。雪山相伴,景色多變,如此奇特的地貌和風光,堪稱喜馬拉雅景觀的精華所在,令人嘆為觀止。
喜馬拉雅五條溝是自然的饋贈,它們的出現(xiàn),不僅作為氣流通道使喜馬拉雅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風貌,更扮演著青藏高原與南亞次大陸交通要道的角色。
五條溝所在的西藏日喀則市,與印度、尼泊爾、不丹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753公里。所以,日喀則是通往三國及南亞諸國的重要門戶,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而喜馬拉雅五條溝的存在,無疑使得這種溝通與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其沿線也成為西藏最繁榮富庶之地。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先后17次進入日喀則,深入喜馬拉雅腹地探訪這五條溝。徒步過程雖然充滿艱辛,但那曠世的美景卻讓我感到無比幸福,而藏于其中的迥異的風土人情,更讓我體驗到不一樣的人生經(jīng)歷,成為終身難忘的回憶。
我將多年行走的記錄編著成書,透過這些文字和圖片,人們會對喜馬拉雅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白色、寒冷與荒蕪人煙并不是它僅有的代名詞,它還充滿綠意、溫暖與人脈久長。只是這種美沒有張揚在高山之處,而是隱藏在溝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