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忠
國難思良將。當美國制裁華為等高新企業(yè),扼住我國芯片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咽喉時,人們就會想起張汝京這個名字。
他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是中芯國際的創(chuàng)始人,傾盡全力把中國拽進了最尖端技術的芯片賽道。不到20年時間,中芯國際便成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世界排名第四的芯片制造商。
張汝京在半導體行業(yè)沉浮了40多年,5次“再就業(yè)”,每一次“從頭再來”,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印證著他的拳拳愛國心。
張汝京1948年出生于南京,不到一周歲的時候跟隨父母去了臺灣。從小成績優(yōu)異的他從臺灣大學畢業(yè)后,留學美國,先后獲得工程科學碩士學位、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之后,張汝京入職美國半導體巨頭得州儀器公司,從研發(fā)設計工程師干起,在半導體行業(yè)摸爬滾打30多年。
張汝京在業(yè)內素有“建廠高手”之譽,無論何時何地,他總是有能力以有限的資金和時間,建設出最具規(guī)模、員工素質最齊整的芯片工廠。從1990年起,他帶領團隊先后在意大利、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國參與建廠和管理,每處停留兩三年,待工廠步入正軌便離開,走向下一個“建廠循環(huán)”。
張汝京建廠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如同師傅帶徒弟,他手把手帶新員工,強調實操。例如,與歐洲工廠有較大差距的日本團隊,經(jīng)過張汝京親自培訓,合格率已接近歐洲工廠 。
對于員工,張汝京更看重的是做事踏實的品質,而他自己也從來沒有領導架子。共事過的人都談到,與張汝京一同工作時的氛圍“像一個大家庭”。張汝京另一個有感染力的地方是細心,幾乎每個與張汝京共事過的人都會提起這一點?!懊看卧陔娞堇镉龅剑寄芙谐鑫业拿?,公司里成百上千的人,他幾乎可以記住每個人?!边@是不少“老部下”愿意一直追隨他的原因。
“你什么時候回祖國大陸去建一座工廠?”一次,張汝京的父親張錫綸到美國看望他時,問了他這個問題。張錫綸是我國著名的煉鋼專家??箲?zhàn)時期,他和妻子主持第21兵工廠,生產(chǎn)了中國90%的重機槍。他們都是家國情結極重的人。父親的一句問話,戳動了張汝京。
1997年,從美國得州儀器公司提前退休的張汝京開始籌劃這件事。他找到了愿意支持自己在大陸建廠的投資銀行,也召集了一批精英創(chuàng)業(yè)團隊,可誰知剛忙活了兩個多月,便遭遇李登輝當局逼迫在大陸投資的臺商撤資。張汝京只能轉移陣地,在臺灣成立了世大半導體公司。但他留在大陸的團隊,在全部撤離之前已經(jīng)將邏輯集成電路的線寬做到了當時國內最尖端的0.5微米。
2000年,成立僅三年的世大半導體就實現(xiàn)了盈利,很快被當時臺灣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臺積電并購。張汝京轉身回到大陸,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開啟了他的又一段傳奇。
當?shù)弥獜埲昃┮诖箨懡◤S時,除了他在得州儀器和世大的100多位海外同事,還有300多位臺灣同胞,也跟著他來到上海。張汝京靠著這400多位團隊成員和30多年積攢的資源,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募集了10億美元的啟動資金,以令人咂舌的速度讓中芯國際于2001年在上海建起3座晶圓生產(chǎn)廠,刷新了晶圓加工廠建造速度的世界紀錄。同時,中芯國際的0.25微米以下生產(chǎn)線,也將大陸芯片第一次推進至納米級。
2003年,張汝京又在北京建起2座晶圓生產(chǎn)廠,還收購了原摩托羅拉在天津的晶圓生產(chǎn)廠。3年多時間建6座廠,初期集成電路線寬從0.25微米、0.18微米一直做到90納米的成績,大抵也只有張汝京這樣的“建廠狂魔”才能做到??梢哉f,這三年,中芯國際把中國芯片產(chǎn)業(yè)拉快了30年。至2005年,中芯國際已經(jīng)成為全球前三大晶圓代工廠。
這個時候的張汝京已經(jīng)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但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隨著全球半導體產(chǎn)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市場競爭也開始硝煙彌漫。在中芯國際創(chuàng)立的第9個月,臺積電便以“公司離職員工涉嫌通過電子郵件將公司重要資料外泄”為由,將中芯國際告上法庭。在臺積電看來,臺灣,尤其是臺積電人才的不斷流失,是張汝京“惡意挖角”所致。
為此,臺積電先后多次對中芯國際提起訴訟。張汝京曾試圖挽救局面,在北京高院和美國加州對臺積電提起反訴,但最終無果。2009年初冬,美國法院判處中芯國際敗訴,4天后,張汝京和律師團飛往香港,與臺積電緊急談判。
最終的和解協(xié)議除了中芯國際賠償2億美元現(xiàn)金及10%股權,張汝京還被告知必須離開中芯國際。那是一場平靜且快速的告別,從敗訴到公布離職,僅僅7天。張汝京對在場的伙伴們強調:“不要認為這是人生中很大的失敗,不要被打趴下。”他還簽署了一份競業(yè)禁止協(xié)議:從2010年起算,三年之內,不得再從事與芯片相關的工作。
辭職后,他進入LED研發(fā)制造領域,不到3年時間,就在大陸投資了3家LED企業(yè)。企業(yè)步入上升期,張汝京卻將公司轉讓給北大青鳥,因為三年競業(yè)限制期已滿。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更愿意回到自己念念不忘的行業(yè),再次創(chuàng)業(yè)。
許多人說,張汝京的一生是“三起三落”。不過,在他自己的認知中,只有離開中芯國際才是人生中唯一一次“落”,因為是“被迫離開”。
2014年,張汝京在上海臨港開建大硅片制造工廠新昇半導體,后來被上海硅產(chǎn)業(yè)集團收購;2018年他轉戰(zhàn)青島,創(chuàng)立國內第一家CIDM模式的半導體公司芯恩半導體(以下簡稱“芯恩”)。芯片市場細分領域很多,而芯恩重點關注汽車電子、智能家電、智能制造等領域。
節(jié)儉和提效是張汝京創(chuàng)業(yè)的特色。芯恩開建后,他購入了大量二手設備。不僅價格便宜,而且老師傅帶著徒弟維修,又增強了員工對設備的熟悉程度。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時用來裝運二手設備的木質集裝箱也沒被浪費,經(jīng)師傅們巧手改造后,這些集裝箱成為臨時工廠中的工作臺、鞋架、置物臺等。“有人蓋工廠,規(guī)模不到我們的一半,花費是我們的八成,效果還沒我們好?!睆埲昃┱f。
芯恩更像是張汝京團隊的一個集體夢想。追隨他的人始終沒有離開,每個名字背后的簡歷都閃耀著光芒。就拿季明華來說,他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擁有235項美國專利,在40納米、28納米以及14納米工藝方面有豐富經(jīng)驗。從上海到青島,他的薪酬降低了一半。但他不在乎,感召他的是張汝京身上的使命感和理想主義。相識20多年,季明華認為張汝京的心態(tài)從未改變?!安还茉庥隼щy還是失敗,只要是要做的事情,他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直到成功。”
張汝京今年72歲了,依舊精神矍鑠,中氣十足。他工作時間是每天早7點半至晚7點半,有時候去工廠的實驗室,戴著口罩一待就是4個多小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張汝京心心念念只有一件事,做出國際領先的“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