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振
生活中,有一些人總喜歡小看別人,也不是完全瞧不起別人,就是要在表面上把別人小看三分才舒服。
小看的動機無非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或比自己過得好,所以小看一下別人,從心理上獲得一點優(yōu)越感和心理補償;還有一種人,小看別人,是為了達到嘲諷別人、顯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小看別人,其實是小看自己。這種陋習不根除,就走不出自己誤設(shè)的人生格局,限制了自己的發(fā)展空間。
“小看”之詞顛倒過來就是“看小”。在我的老家有句民間諺語:“3歲看大,7歲見老?!闭f的是一個小孩,3歲時的一切舉止,可以洞見他成人以后的品質(zhì);7歲時就可以看出他老年時的稟性特征和人生歸宿。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小”再也不是單指“看小時候”了?!翱葱 敝傅氖强醇毠?jié),看細微之處,看細致程度等,“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小不忍則亂大謀”“小心駛得萬年船”……無一不是“看小”看出了大文章、大氣度、大趨勢。
人生的一些層面,有的可以“看小”,有的卻不能“看小”。例如,可以將個人的待遇、享受、困難、挫折等方面“看小”,達到舉重若輕、輕松生活的目的;而在家國情懷、個人品質(zhì)、人格與修養(yǎng)等方面,絕不能“看小”,也就是說,不能認為無關(guān)緊要、可有可無,要無限“看大”才行。要知道,把這些方面“看大”,才能真正成就“大我”。
我認為,小看別人的人,是小看了自己的格局和氣度;一切本該“看小”的東西,如名利、困難、挫折等,要盡力小看,不要高看,免得影響自己的心情和幸福指數(shù);一切不該小看的方面,如節(jié)操、志向、修養(yǎng)等,絕不能小看,要 “回頭看”,時常加以警醒和自律,厘清頭緒,加以濡養(yǎng)修煉,使它變成受人稱贊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傲慢與偏見、誤會與沖突,往往是小看別人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預(yù)計不足、判斷失誤或思想不良,往往“看小”可知。一個人或一件事衰敗,往往先“敗于小處”“壞于細處”,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所以,我們要避免小看陋習形成,還要懂得“看小”,謹小慎微,防微杜漸,以古訓(xùn)“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鑒,并當成人生的一門大學(xué)問,大力倡導(dǎo)和孜孜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