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潔
古人就有“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的說法,有些湯品已經(jīng)有了上千年的歷史。
宋嫂魚羹是傳統(tǒng)杭幫菜,據(jù)《武林舊事卷七·乾淳事親》記載,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宋高宗趙構(gòu)登御舟閑游西湖,“命盡買湖中龜魚放生,并喧喚在湖賣買等人”。當(dāng)時,賣魚羹為生的宋五嫂被叫上了船,還被賞賜了金銀絹匹。從此,她的魚羹被稱作“宋嫂魚羹”,聲譽(yù)鵲起。這品湯是將鱖魚或鱸魚蒸熟后剔去皮骨,加入火腿絲、姜絲、蔥絲、香菇、竹筍末、雞蛋和雞湯等煮制而成。從搭配上看,這品湯食材豐富,其中鱖魚高蛋白、高鈣、低脂肪,易消化吸收;香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菌多糖,有助提高人體免疫力;竹筍低脂、高蛋白、高纖維,利于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但火腿屬于加工肉制品,烹飪時盡量少放。宋嫂魚羹有肉有魚有粟有菌,營養(yǎng)非常豐富,但嘌呤含量較高,高尿酸血癥、痛風(fēng)等人群不宜多喝。
胡辣湯屬中原知名小吃,以河南最為著名。明代著名清官于謙與胡辣湯有著不解之緣。有一次,于謙在鄭州巡查期間腹中饑餓,找到一家飯鋪。當(dāng)天正好是他的生日,老板知道后,為他做了一碗辣湯,于謙十分喜歡。巡查歸途,他患了傷風(fēng),又差人在這家飯鋪買了一碗辣湯,喝完就睡下了。沒想到第二天,于謙的傷風(fēng)痊愈了,身體十分輕松。他打聽到飯鋪主人姓胡,于是特意起名為胡辣湯。牛肉、白菜、土豆、胡蘿卜、粉條、花生、木耳、面筋是其必要食材,加入胡椒后,具有增進(jìn)食欲和祛寒解酒等作用。但胡辣湯以肉、主食居多,且口味偏重,最好配食綠葉菜,比如大拌菜、涼拌黃瓜、花生拌芹菜等。此外, 胡辣湯較辣,胃腸道功能差等人群應(yīng)少喝。
廣府湯又稱老火靚湯,即廣府人傳承了數(shù)千年的食補(bǔ)營養(yǎng)秘方。據(jù)史書記載:“嶺南之地,暑濕所居?;浫撕V信湯有清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 廣府湯主要食材是豬肺、烏雞、乳鴿、牛尾等動物食材,常搭配紅棗、花旗參、山藥、茯苓、玉竹等滋補(bǔ)之品,味道鮮美,食材多樣,營養(yǎng)比較全面。以花旗參烏雞湯為例,具體做法是:將烏雞、花旗參用小火慢熬,至少3~4小時,湯中除了了姜、鹽,一般不放其他調(diào)料,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據(jù)《生命時報》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