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熙
(江蘇省海門市三廠初級中學 226100)
常態(tài)化的錯題再練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材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來開展,為此,我們需要真正做到精準再練的話,我們需要注重以下三點:
我們需要對教材進行精準的分析和解讀,我們平時的訓練不能高于教材對學生的目標,這是加重學生的負擔,我們也不能盲目的降低教材的目標,這會誤人子弟.為此,我們需要深入分析教材,精準鎖定學生平時練習的目標,這有這樣,我們才能迎合教材實施的需要,也能滿足學生升學考試的需要.
比如,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教學過程中,我們訓練的目標在于以下三點:(1)參與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探究,能結合探究總結凸透鏡的成像特點.(2)結合實驗結論,能解釋生活中關于凸透鏡成像的現(xiàn)象.(3)能結合凸透鏡成像的本質,解釋成像原因,并介紹部分實驗現(xiàn)象.而我們在再練的過程中,我們就需要充分定位這些目標,真正服務于教材目標的實施,服務于課程價值的實現(xiàn).
這些定位,讓學生從實驗到實驗結論,再到學以致用,學生會經(jīng)歷真正的實驗探究、實驗分析、實驗解密的過程,無論是從實驗探究能力,還是實驗評價能力,或是綜合應用能力,都是有的放矢.
學生在一開始參與訓練的過程中,肯定會或多或少的出現(xiàn)解題錯誤的現(xiàn)象,這些錯誤是學生最真、最原始的思維寫照,是學生真實問題的暴露,為此,我們需要結合這些錯題做的精準的解密,只有達成這一點,我們才能科學合理的命制符合學生再訓練、再提升的錯題再練.為此,我們需要在學情把控中做到以下幾點:
1.錯題摘要
我們要從學生的錯題中進行歸納、分類,摘抄出具有典型特征、典型原因的錯題,成為自己所執(zhí)教班級或者學校的錯題庫,成為錯題資源再練的寶貴財富.
2.錯因分析
錯題基本分成以下幾種:一是審題不仔細,粗心錯誤,即不該錯的錯誤.二是知識與技能把控不準確,導致部分環(huán)節(jié)忽略或認知錯誤,即可以原諒的錯誤;三是解決方法、解題方法、思維定位錯誤,即確實能力不夠的錯誤.
[2] Fang Tian, “Trump reportedly approves US Navy’s annual operation plan in South China Sea”, People’s Daily Online, July 25, 2017, http://en.people.cn/n3/2017/0725/c90000-9246195.html.
3.再練定位
結合學生的錯題和錯題的摘要、原因,我們需要定位好我們的再練內容,就是對學生出現(xiàn)的三種錯誤的原因進行一一的突破,這種突破需要對錯題進行再編寫、變式等,并預設好我們再練可以達成的高度和效果.
比如:學生出現(xiàn)下列錯題:
圖1
錯題1如圖1所示,瓶內有一些水,用帶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內打氣一會兒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過程中,下列關于瓶內氣體說法正確的是( ).
A.氣體對瓶塞做功,氣體的內能減少
B.瓶塞對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減少
C.氣體對瓶塞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加
D.瓶塞對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加
分析這種錯題基本屬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這一情境中做功改變內能的本質,為此,我們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去分析具體的物理情境中的物理知識與本質,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對接物理問題的本質,用相應的物理知識來解密現(xiàn)有的現(xiàn)象.
再練:如圖2所示,能量轉化情況相同的是( ).
圖2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這一的再練將生活中這么一類問題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進行分類和歸納,有效的幫助學生對一類問題的突破和解答,可以達到以一頂百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錯題再練的過程中,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再次,我們的錯題再練不能太難,要讓所有的學生知道,我們的再練是學生的曾經(jīng)錯誤的再現(xiàn),略有變式,這種變式只要學生真正理解原來的錯題就能正確解答,但是我們的再練又不會是原題再現(xiàn),而是基于學生理解基礎上的能力考查,考查能力包括審題能力、分析能力、解讀能力等等.每次變式都讓學生想再練,因為是證實自己真正突破的關鍵所在.勇于再練,因為再練可以讓學生超越自我、超越競爭對手.謹慎再練,原因是再練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小陷阱、小誤區(qū)、小變通,這種環(huán)節(jié)都會讓學生一錯再錯.比如,下面的原題和變式:
錯題2如圖3所示,小物塊A和彈簧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彈簧左端固定于豎直墻面.向左移動物塊A并壓縮彈簧至B處,靜止釋放物塊A,此后物塊的動能( ).
A.一直變大
圖3
B.一直不變
C.先變大后不變
D.先變大后變小
再練:如圖3所示,小物塊A和彈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彈簧左端固定于豎直墻面.向左移動物塊A并壓縮彈簧至B處,靜止釋放物塊A,此后物塊的動能( ).
此時的變式僅將原題中的“粗糙”改成“光滑”,其他情節(jié)都不發(fā)生改變,這種變式充分考察學生對原來物理情境中受力情況的剖析,也充分考察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相應的受力分析,并突破“力與運動”這一難點.在變式的過程中,教師的變式要從多個維度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參與,真正通過深入的思維訓練和多維度辨析,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之,我們在錯題再練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精準再練,精準教材、精準學情、精準激勵,真正讓再練成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再提升的紐帶.教師需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挖掘學生的錯誤的本質,剖析教材的重點、難點,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