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秋香 磨麗莉 周芳珍 馬秋蘭
廣西南寧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精神科 530001
精神分裂癥是一類自知力缺乏的重性精神病,起病于成年早期,病程越長,海馬萎縮越嚴重,患者預后不佳[1]。慢性化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以陰性癥狀為主,其日常生活懶散,存在明顯的社會功能損害,導致精神殘疾,而且患者出現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不良的情緒導致病情波動、癥狀反復、病程長、治療依從性差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是利用1~2mA微弱的直流電流反復刺激而達到調節(jié)大腦皮質神經細胞活動,刺激或/和抑制大腦皮層細胞興奮性的一種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1]。輔助tDCS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沖動、刻板行為及情感障礙,提高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1],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提高護理效果,預防疾病的衰退。筆者采用tDCS治療結合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進行康復訓練,效果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9年1—6月住院的慢性期精神分裂癥9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入組標準:(1)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慢性期的病程至少持續(xù)2年);(2)年齡18~60歲;(3)入組時患者合作,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哺乳期婦女;心境障礙患者;重大軀體疾病、腦出血及體內有金屬置入、不合作者;精神活性物質依賴者。研究組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齡(39.50±9.41)歲。平均病程(8.87±2.91)年。對照組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齡(40.52±9.71)歲,平均病程(9.90±3.15)年。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抗精神病藥物,兩組患者所用的精神藥物的種類、劑量相同。兩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精神科護理和疾病健康教育,研究組聯合tDCS治療,具體實施:(1)進行經顱直流電刺激儀治療時,選擇左側前額葉皮層背外側(例如頂部中央位置)為刺激部位;(2)將陽極電板放置于頭部,陰極電板放置于對側軀體的肩部;(3)兩塊電極板下均墊上用飽和鹽水浸泡過的棉布墊,有利于電極板與皮膚良好接觸和導電,并固定好電極板;(4)治療環(huán)境安靜,溫度舒適,避免外界干擾;治療前予以5min的放松訓練,講解治療的注意事項、意義,耐心解釋患者的疑問并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完成治療任務;(5)調節(jié)治療參數,刺激強度1.5mA左右,治療1周后,可更換另一功能區(qū)刺激。tDCS治療持續(xù)時間:25min/次,1次/d,5次/周,共8周。(6)每次tDCS治療結束后,予以精神鼓勵及表揚,詢問患者對治療的感受,傾聽患者的訴求,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1.3 評價標準 于入組前和第8周末評定護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觀察量表(NOSIE-30)[3]評定患者行為障礙,NOSIE-30用于慢性的精神病人的行為障礙的觀察非常敏感,總分=(128+總積極因素-總消極因素)分,總分值越低說明行為障礙越明顯;采用IPROS[4]評定其社會功能情況,IPROS總分(0~l44)分,以總分來判斷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程度,分數越高社會功能缺陷越重,分數越少其社會功能缺陷越輕;采用自知力與治療態(tài)度問卷量表(ITAQ)[4]評定治療依從性,總分為0~22分,ITAQ總分越高說明治療依從性越好。
2.1 兩組NOSIE-30、ITAQ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OSIE-30)總分、總積極因素、總消極因素和ITAQ 總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8周末兩組與治療前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研究組NOSIE總分、總積極因素、ITAQ 總分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總消極因素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NOSIE-30評分、ITAQ 總分比較分)
2.2 兩組IPROS評分比較 入組前兩組IPROS總分及各因子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8周末與治療前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IPROS總分及各因子評分少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IPROS評分比較分)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突觸前神經元神經遞質的合成與釋放,以及在突觸間隙的擴散及作用于效應器細胞上的受體異常化,例如邊緣系統(tǒng)多巴胺功能的亢進或前額葉皮質多巴胺功能的不足等出現幻覺妄想及認知功能障礙。tDCS治療能夠促進神經遞質的合成和釋放,維持中樞神經遞質的平衡,改善精神癥狀[1,5]。tDCS治療的方法簡單方便、無痛性,精神病人容易接受。治療時將電極板放置于患者大腦表面(選定的部位),調整治療參數,選擇tDCS治療儀輸出1~2mA范圍的微弱直流電持續(xù)刺激大腦,刺激器的電流從陽極向陰極流動,形成一個直流電環(huán)路,反復循環(huán),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tDCS的陽極電板刺激大腦,使皮層興奮性升高,而陰極刺激時則對大腦皮質起抑制作用,進而降低皮層的興奮狀態(tài)[1],糾正大腦皮層功能紊亂,恢復腦功能。文獻報道,tDCS治療緩解抑郁癥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興趣,消除自棄行為[5-6];tDCS緩解精神分裂癥的抑郁焦慮情緒及陰性癥狀[7],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及記憶力,改善精神的認知功能[8],促進疾病的康復。
本文顯示,研究組NOSIE-30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輔助tDCS治療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說明tDCS治療明顯改善患者的行為障礙,其原因為:(1)tDCS治療前及結束后的心理護理提高了患者的積極性,患者保持良好的行為模式有關。(2)tDCS治療,其刺激的部位為左側前額葉皮層背外側,該部位與情緒調節(jié)的邊緣系統(tǒng)有著廣泛聯系,刺激時邊緣系統(tǒng)功能正?;?,消除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5-6],提高患者的興趣愛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改善了退縮、暴躁等行為障礙。(3)tDCS治療刺激前額葉皮層背外側,改善該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多巴胺功能,緩解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提高意志力[7],改善患者情感淡漠、思維貧乏,提高患者社交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研究組ITAQ 總分高于對照組,說明:研究組輔助tDCS治療后患者自知力的恢復及治療依從性均優(yōu)于對照組。輔助tDCS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的原因有: tDCS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消除病恥感,患者主動參與治療;tDCS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樹立自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tDCS治療的護理中,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有效溝通得以提高,取得患者的配合。
第8周末,研究組的IPRO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研究組輔助tDCS治療后,對患者社會功能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由于慢性病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明顯,患者不求上進、執(zhí)行能力和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差,其社會功能缺陷,社會交往能下降。這些認知功能的損害與其前額葉皮層多巴胺功能不足有關。而tDCS治療提高患者前額葉皮層多巴胺功能,提高患者的視空間工作記憶功能,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害[8-9],改善其社會功能。同時tDCS治療調整中樞神經遞質的合成與釋放,提高突觸間隙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濃度,消除患者的抑郁心情,緩解其自暴自棄及不良行為,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其社會功能缺陷[1,10]。
在tDCS治療的護理實施過程中,提高患者對疾病的康復治療的認識,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減少了疾病復發(fā)風險,降低了因疾病復發(fā)造成的社會功能的損害;在tDCS治療的護理過程中,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等,調動了治療積極性,其參加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改善了社會功能[6-7]。輔助tDCS治療達到改善患者腦的血液循環(huán),改變神經介質分泌,穩(wěn)定酶系統(tǒng)活性,提高突觸前神經元對物質的合成和利用能力,糾正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狀態(tài),改善睡眠障礙,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改善認知功能[10]。
總之,tDCS治療結合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行為障礙的改善程度及其社會功能缺陷的恢復均優(yōu)于常規(guī)精神科護理,通過改善病情,促進患者自知力的恢復,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利于疾病的穩(wěn)定,減少因疾病復發(fā)和精神殘疾,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