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滄桑千載話“蘇堤”

      2020-08-28 11:32:22陸明德
      鐘山風(fēng)雨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蘇堤長堤大堤

      陸明德

      在徐州泉山區(qū)內(nèi),一條蘇堤路縱貫?zāi)媳?,記載了“老市長”蘇軾率民抗洪的動人故事,譜寫了一曲戰(zhàn)天斗地的壯麗篇章。

      蘇軾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diǎn)修筑了三條“蘇堤”。與杭州、惠州的蘇堤相比,徐州的蘇堤建得最早,路線最長,最壯觀,且是一條護(hù)城堤、救命堤、千秋功德堤。因?yàn)樗?,彭城抗住了大洪水,一城十萬生靈免于涂炭。

      蘇軾抗洪大堤的原始走向

      提起蘇堤,很多人認(rèn)為眼前的蘇堤路就是北宋時期的抗洪大堤。這只說對了一半。蘇軾在《獎諭敕記》中記載:“八月二十一日,水及徐州城下。至九月二十一日,凡二丈八尺九寸,東西北觸山而上,皆清水無復(fù)濁流。水高于城中平地有至一丈九寸者,而外小城東南隅不沉者三版。父老云:‘天禧中,嘗筑二堤。一自小市門外,絕壕而南少西,以屬于戲馬臺之麓;一自新墻門外,絕壕而西折以屬于城下南京門之北。遂起急夫五千人,與武衛(wèi)奉化牢城之士,晝夜雜作堤。堤成之明日,水自東南隅入,遇堤而止。”“小市門”的地名最早出現(xiàn)在西漢,一直沿用到北宋以后,宋書《張暢傳》記載:“明日魏主又自上戲馬臺,復(fù)遣使至小市門,求與孝武相見,遣送駱駝,并致雜物,使與南門受之?!边@段文字的背景是,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率領(lǐng)大軍南下,包圍彭城,但圍而不攻,并互贈禮物,在城外談判。太武帝登上戲馬臺,派人到小市門與孝武相見,并帶去駱駝與一些禮品,雙方約定,在南門受之。這段文字說明,小市門并不是南門,而是南門附近的另一個地方。根據(jù)蘇軾《獎諭敕記》所說之方位,其位置應(yīng)在戲馬臺東北方,南門以東200余米處。

      “新墻門”是戲馬臺西麓的一個集市,周圍有圍墻。根據(jù)蘇軾《獎諭敕記》所說的方位,應(yīng)在戲馬臺西側(cè)。

      “南京門”實(shí)際上就是西門。北宋時期的商丘稱為“南京”,徐州西門正對南京,又名南京門。

      根據(jù)上述記載,宋真宗天禧(1017)年間,徐州南門外一度修建兩條大堤,歷經(jīng)60多年,早已殘缺不堪。蘇軾采納老人意見,以這兩條大堤作為基礎(chǔ),加寬加高,分東西兩路進(jìn)行:東路從小市門附近的城墻開始,向南稍西延伸,止于戲馬臺東麓。西路從戲馬臺西側(cè)的新墻門開始,向西伸展,在古城西南隅拐彎向北,止于南京門以北。

      這就是抗洪大堤的原始位置。那么,蘇軾在《獎諭敕記》后面的另一段話如何理解?“自城中附城為長堤,壯其址,長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闊倍之?!惫P者認(rèn)為,這段話是對前面所述在戲馬臺附近“晝夜雜作堤”的進(jìn)一步描述,補(bǔ)充說明這條大堤的長度、高度與寬度。

      有學(xué)者認(rèn)為蘇軾在同一時間組織民工修了兩條大堤,一條在城外,一條在城內(nèi),顯然是對《獎諭敕記》的解讀有誤。這樣做,不僅時間不允許,人力財力、客觀環(huán)境都不允許。蘇軾在《獎諭敕記》中說,“三方皆積水,無所取土,取于州之南亞父冢之東”。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在城內(nèi)修補(bǔ)城墻殘缺所用之土取自亞父范增之墓東側(cè),就是現(xiàn)在徐州博物館所在的位置,又名土山,距離古城南門約兩公里,在古代生產(chǎn)力十分落后的情況下,從此處往城內(nèi)運(yùn)土,筑一條六里多長、高一丈、寬兩丈的大堤,在短時間內(nèi)無法完成。當(dāng)年蘇軾在中秋節(jié)那天送走蘇轍之后,就開始部署防洪,“八月二十一日,水及徐州城下”(蘇軾記)。重陽節(jié),“南城門外千漚發(fā),水穿城下作雷鳴”,亞父冢以東的取土地點(diǎn)已經(jīng)被水淹沒,如何實(shí)施城內(nèi)筑堤工程?

      綜合分析當(dāng)時情況,在大水逼城、十萬火急的情況下,蘇軾只能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修筑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的抗洪長堤。同時修筑兩條大堤之說,有待商榷。由此可見,現(xiàn)存的蘇堤路,只有永安廣場西北方的蘇堤路,與原來的抗洪大堤基本重合。

      東南長堤何所指

      宋史《蘇軾傳》載:“公履屨杖策,親入武衛(wèi)營,呼其卒長,謂之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宜為我盡力。卒長呼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效命之秋也。執(zhí)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鍤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p>

      這里所說的東南長堤,是否就是當(dāng)年蘇軾所筑的抗洪大堤?筆者認(rèn)為,既是,又不是。說是,因?yàn)椤皷|南長堤”是蘇軾抗洪大堤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段大堤位于徐州古城的東南方,首起戲馬臺東麓,向東北方向延伸,止于古城南城墻東端。彭城地勢北高南低,這里的城墻,其高度低于東城墻5米到10米,是易受洪水沖擊的薄弱點(diǎn)。城南之戲馬臺,地勢甚高,南與土山、云龍山相連,是道天然屏障。問題是,南城墻與戲馬臺之間,有一道天然缺口,寬約500米,成為洪水走廊,歷來是抗洪筑堤的重點(diǎn)地段。堵住這個缺口,才能有效阻攔泗水河道溢出的洪水向西漫延。以前彭城多次被淹,問題都出在這個缺口上。這次洪水抵達(dá)彭城后,雖然尚未波及城南,但暫時的平靜,孕育著更大的風(fēng)險。一旦洪水從東西兩面漫延過來,形成夾擊之勢,古城將陷于滅頂之災(zāi)。

      說不是,因?yàn)椤皷|南長堤”僅是抗洪大堤的一小段,不是全部。如上文所述,蘇軾所筑抗洪大堤,是根據(jù)鄉(xiāng)親父老建議,以宋真宗天禧(1017)年間的兩條大堤作為基礎(chǔ),加高加寬。而“東南長堤”只是兩條舊堤中的一條:“一自小市門外,絕壕而南少西,以屬于戲馬臺之麓?!狈催^來說,從戲馬臺東麓開始,向北稍東延伸,止于小市門外。小市門位于古城南門(今泛亞大廈)以東200米處。這一段大堤,從宏觀上看,位于彭城東南方,“東南長堤”就是指的這一段大堤。

      諸多歷史資料對抗洪大堤的長度,所記完全一致:長984丈,高1丈,闊倍之。宋元時1尺合今31.68厘米,明清時1尺合今31.1厘米。按照北宋1尺合今31.68厘米的標(biāo)準(zhǔn),984丈等于3117米,約為3.12公里。

      筆者經(jīng)過多次實(shí)地考察,對照地圖,以戲馬臺作為起點(diǎn),首先向東北方畫一條線,止于南城墻,這是抗洪大堤的東段,長度約500米,與總長3120米的大堤比起來,不足六分之一。如果認(rèn)為“東南長堤”就是抗洪大堤全部,顯然不妥??购榇蟮痰牧硗庖粋€組成部分是西大堤,以戲馬臺西麓為起點(diǎn),向西、向北畫一條弧線,止于古城西門之北,這是抗洪大堤的西段。東西兩段大堤合起來大約3公里,與史料記載大體相同。

      從方位看,真正的抗洪大堤從南城東端到西城北端,在城墻外劃了一個半圓,正如陳師道在《黃樓銘并敘》所言“附城如環(huán)”。僅用“東南長堤”四個字,無法概括其全貌。

      如前所述,“東南長堤”是抗洪大堤的“命門”,是抗洪保城最關(guān)鍵的地段。“堤成之明日,水自東南隅入,遇堤而止?!边@段大堤如此重要,處于龍頭位置,用它代表抗洪大堤,也在情理之中。

      蘇堤路南段舊堤為何人所筑

      滄海桑田,當(dāng)年的抗洪大堤已變?yōu)橐粭l寬闊的大馬路,徐州人親切地稱它為“蘇堤路”。現(xiàn)在的蘇堤路,南起云龍山黃茅岡,經(jīng)過蘇堤小區(qū),向西北方向延伸,穿過淮海路,經(jīng)過蘇堤大廈,一路向北,止于故黃河南岸,全長3公里多。徐州不少人認(rèn)為,現(xiàn)在的蘇堤路,就是蘇軾帶領(lǐng)徐州人民修建的抗洪大堤。

      這種看法說對也不對。說對,永安廣場向北那一段,與原來的蘇堤基本一致。說不對,永安廣場向南一直延伸到云龍山黃茅岡這一段,不是原來的抗洪大堤,而是清朝徐州知府邵大業(yè)所修。

      根據(jù)徐州府志記載,邵大業(yè)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任徐州知府,當(dāng)時,黃河自南宋時期人為決口改道之后,流經(jīng)徐州城下數(shù)百年,徐城三面臨近黃河,西北隅首當(dāng)其沖,每逢大水,城如壘卵。在韓山附近雖有大堤,一旦被沖開,徐城難保。邵大業(yè)反復(fù)考察,找到蘇公舊堤,在此基礎(chǔ)上,南起云龍山,北到城北月堤,重修抗洪大堤。第二年大水,韓山堤被水沖開,因有新堤作為屏障,民恃此堤以無恐。復(fù)浚荊山橋河,泄水分流,有堵有疏,計劃周全。邵公治徐7年,間有水患,均無大礙,百姓安居。乾隆皇帝南巡駐輦徐州時,考察這段大堤后,對其政績贊賞有加。

      邵大業(yè)所處的時代,徐州的山川地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防洪重點(diǎn)地段,已經(jīng)從古城東南隅轉(zhuǎn)移到西北隅。邵大業(yè)因地制宜,在今日蘇堤路的舊址修建了新的抗洪大堤,為了紀(jì)念蘇軾,仍然沿用蘇堤的名稱。原來的抗洪大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而現(xiàn)在的蘇堤路,特別是從云龍山到永安廣場這一段,與戲馬臺毫無關(guān)聯(lián)。

      不管蘇堤的位置和走向如何變化,有一點(diǎn)是不變的,那就是蘇堤所體現(xiàn)的抗洪精神,這種精神可以概括為四句話:“以民為本,敢于擔(dān)當(dāng),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黃河改道流經(jīng)徐州城下的600多年中,徐州諸多官員,繼承蘇軾的抗洪精神,治理黃河,造福于民。邵大業(yè)的前任潘季馴,也是一位心系黎民百姓的好官員。潘季馴,字時良,號印川,明朝治理黃河的水利專家,被后人尊稱為“世界水利泰斗”,其先后4次出任總理河道都御史,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兼右都御史。潘季馴治理黃河,學(xué)習(xí)蘇軾的抗洪精神,負(fù)薪十載,嘔心瀝血,經(jīng)常深入工地,“日與役夫雜處,畚鍤葦蕭間,沐風(fēng)雨,裹風(fēng)露”,取得顯著成效。在徐州故黃河?xùn)|岸的石壁上,潘季馴治河圖大型石刻,場面宏偉,氣勢磅礴,令人贊嘆。

      徐州的蘇堤與杭州西湖蘇堤相比同樣有可觀之處,遺憾的是知道的人太少了。清乾隆皇帝南下巡游,4次駐輦徐州,登山訪古,懷念蘇軾和張山人。乾隆三十年(1765)初夏,乾隆第三次來到徐州,當(dāng)時邵大業(yè)任徐州知府,新修的蘇堤已經(jīng)完工。乾隆在邵大業(yè)的陪同下,視察新蘇堤與黃河兩岸,看到徐州郊外麥苗蔥綠一片,景象喜人,揮筆留下絕句:“通守彭城聞昔年,長堤亦得號髯仙。漲波未到麥芒綠,絕勝西湖巷柳妍?!鞭D(zhuǎn)眼250多年過去了,流經(jīng)徐州城下幾個世紀(jì)的黃河早已改道,山川地理、城市風(fēng)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乾隆詩中對徐州蘇堤的點(diǎn)評,今天仍然沒有過時。

      (責(zé)任編輯:劉躍清)

      猜你喜歡
      蘇堤長堤大堤
      我的樂園
      漫步蘇堤(通韻)
      臨江仙·長堤柳
      蘇堤漫步(外一首)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06
      蘇堤雜花
      太湖牛腰涇段大堤施工安全風(fēng)險防護(hù)措施探討
      憶(通韻)
      西湖蘇堤(外十一首)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8
      問客
      水 警
      南江县| 泗水县| 宣化县| 屏山县| 尉氏县| 乌拉特后旗| 高碑店市| 高州市| 赣州市| 陆河县| 河津市| 黄石市| 庐江县| 黔南| 钟山县| 杭锦旗| 泸州市| 天台县| 黄冈市| 耒阳市| 新田县| 正定县| 九江市| 广昌县| 安西县| 苍南县| 淳安县| 依兰县| 屏南县| 宁强县| 海阳市| 襄樊市| 浑源县| 彰武县| 抚州市| 乐山市| 屯留县| 读书| 疏附县| 大同市| 临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