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言
作為新發(fā)疫情的傳染源之一,消費者已經談海鮮色變。從年初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到北京新發(fā)地農貿市場的相關海鮮產品,從厄瓜多爾生白蝦到最近的大連凱洋海鮮,海鮮行業(yè)一直處于風口浪尖。進口海鮮被爆出帶有新冠病毒,影響的不僅是進口海鮮企業(yè),而是整個產業(yè)鏈。海外供應商、冷鏈物流、進口貿易商、國內經銷商、普通商戶以及餐廳,全部受到波及,無人脫險。盡管如此,進口海鮮行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一直在努力自救。有的把鮮貨變凍貨,延長保質期,減少損失;有的想盡一切辦法清庫存,或是轉換國產海鮮跑道;還有的通過餐飲、零售、電商等業(yè)態(tài)去積極尋求替代解決方案。目前,海外疫情仍處在非常不確定的狀態(tài),未來并不可期。
疫情反復爆發(fā)海鮮上下游企業(yè)均盈利無望
文珉是大連某進口生鮮企業(yè)高管,據(jù)他介紹,這是他從業(yè)20年來最艱難的一年,“連非典那年都沒這么慘?!薄坝幸粋€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前不久還在我們辦公室談了一下午業(yè)務,萬幸的是公司無人被感染?!被叵肫饋?,文珉到現(xiàn)在還是心有余悸。
文珉原以為苦熬到下半年疫情即將結束,可現(xiàn)實遠沒有那么簡單。本輪大連新冠肺炎疫情1號確診病例石某就職于大連凱洋海鮮,該公司的主營業(yè)務與文珉所在企業(yè)重合度極高,都是海產品進出口貿易和銷售。疫情二次爆發(fā)后,尚未恢復元氣的進口海鮮行業(yè)再度迎來重擊,進口海產品的銷量一夜之間遭遇“滑鐵盧”。
大連爆發(fā)疫情后,按照防疫部門的規(guī)定,所有海鮮企業(yè)都要抽樣調查和檢測。“有個貨柜已經到港口一周了,還在排隊等待查驗,貨都積壓在港口,資金鏈就快斷了。現(xiàn)在海鮮都是冷鏈運輸,電費每天就要1000,無形中我們虧得太多了。”文珉說,有門店店主跟他反饋,有些市民已經談海鮮色變,不管是什么,國內的還是進口,只要是水里養(yǎng)的,一律不吃。受此影響,7月份文珉公司的進口海鮮產品銷量與6月份相比下跌了70%?,F(xiàn)在,文珉的公司已經把海鮮產品提前進行冰凍放入冷庫里。在過去,只有對快要死亡的海鮮才會做這樣的處理。據(jù)悉,冰凍后的海鮮價格大約是新鮮海鮮的三分之一,有些甚至還沒有三分之一,但是總比直接把海鮮倒掉損失要小一點。
事實上,在這波疫情反復之前,由于國內疫情的好轉和恢復,文珉公司近幾個月已經在向海外廠商要求加大供應,可如今銷量驟減,需要緊急與國外的供貨商商議如何取消接下來的大批訂單?!翱梢灶A見,還要掏一大筆違約金,但這個錢必須要拿,在這個階段,貨物運過來我們賠得更多。”
進口海鮮被爆出帶有新冠病毒,影響的不僅是進口海鮮企業(yè),還有整個產業(yè)鏈。為了防控疫情蔓延,國際航班大量停飛,跨國集裝箱運輸量明顯下降,這是原產地海產品大量積壓、上游產品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漁民背負經營壓力,又要面對各項開支,不得不斬倉出貨,導致原產地產品價賤如泥。
除了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的日子也不好過。“這行可能已經做不下去了?!币晃慌l(fā)商曾向文珉吐槽。他說,此前因疫情已經損失慘重,好在之后市場有了些起色,資金也逐步開始流轉,所以他湊了點錢重新入場,然而在這一遭之后,資金鏈很快又斷裂了。當下,他希望當?shù)氐倪M口海產品市場能夠早日開放,使得流通也能夠逐步恢復。
之前,文珉的公司基本上在每個省都有合作伙伴,貨物抵達國內之后,直接運輸?shù)礁魇??!耙郧耙?0噸的,現(xiàn)在只要1噸了;以前要1噸的,現(xiàn)在只要幾十公斤。”文珉一直感嘆今不如昔,以前貨物在歐洲、日本一裝船,中國這邊就訂完了,現(xiàn)在每天海上都漂著他們的貨,到貨之后銷售也很慢,甚至還要虧錢賣?!盃幦〔惶濆X。”這就是文珉公司今年的任務。其實在疫情二次爆發(fā)前,公司還是有很大機會盈利的,但現(xiàn)在一切又歸為未知數(shù)。
疫情影響短期內難消除行業(yè)恢復進入“漫長等待期”
“現(xiàn)在,大家都在瘋狂去庫存?!边M口海鮮經銷商李林表示。事實上,在疫情初期,李林已經清過一次。年初,新冠疫情在國內爆發(fā),進口供應鏈陷入了將近兩個月的低谷期。“那段時間基本上沒有出貨,都壓在冷庫。當時還沒有復工復產,港口運輸不通暢,港口冷庫爆滿,沒有地方入庫。因此,報關延誤,貨品積壓?!眽贺浀耐瑫r,港口費用驟增。多停留一天,一個集裝箱港口費用就有1000多元,多的時候他們公司積壓了數(shù)百個集裝箱,一天的成本就增加了幾十萬元。據(jù)他介紹,當時同行們?yōu)榱四軌颉爸寡保蟛糠纸涗N商只能低價出貨,造成了市場的進一步混亂。如今,這個場景有可能再次出現(xiàn)。
另外在他看來,在進口海鮮處于風口浪尖時,轉換國產也會是一個值得一試的方法。餐飲、零售、電商等業(yè)態(tài)已在積極尋求替代方案,依托更為穩(wěn)定的國內水產品,把握當下消費復蘇良機。
不過事實上,國產海鮮的遭遇也不如人意。在北京多個商超里,筆者觀察發(fā)現(xiàn),商戶即便掛出了“國產海鮮”的牌子,銷量也未有起色。攤位前只有零零散散的消費者,部分海鮮產品檔口甚至已經暫停營業(yè),或者換成了其他產品。同時,為了減低風險,發(fā)往北京的海鮮產品也有所減少,進貨價格隨之上漲,沒有什么人買的海鮮價格不降反升,更是“勸退”了消費者購買力。
新冠疫情的出現(xiàn),打斷了近兩年來我國海鮮消費的強力增長勢頭,但目前看,這并不會是長期影響因素。有行業(yè)人士表示,海外疫情仍處在非常不確定的狀態(tài)。疫情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它不光影響到消費者的飲食心理,也影響到消費能力,包括供應能力、物流能力。這些方面的全方位恢復,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