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曼
在中國的城市,你會看到蹣跚學步的孩子,熱衷養(yǎng)生的老年人,忙忙碌碌的中年人。但你很難看到少年。
最是活潑靈動的少年,卻以求知的名義被囚禁在逼仄的室內。為了未來,錯過一生中的春光,自由自在的奔跑,和朋友一起的快樂,在城市或者田野中度過的無聊卻溫暖的日子。
文山書海中,這些培養(yǎng)皿中成長的少年,正在失去理解現(xiàn)實的能力。學業(yè)和成績成為評判的唯一標準,他們本該用初諳人世的眼睛和心靈來感知世界真實的樣子。有自然的草長鶯飛,市井的雞毛蒜皮,家族的生老病死,鄰里的家長里短?,F(xiàn)在,他們一無所知。活在書齋中的少年,一舉一動,都符合國際標準舞動作,卻少了自由奔放的意志和原始堅韌的生命力。
王朔寫出“橡皮人”,對“沒有神經(jīng),沒有痛感,沒有效率,沒有反應”的某種社會人格做出批評。今天,我們培養(yǎng)的孩子已是真正的橡皮人,他們被封鎖在書本的世界里。
衡水中學的作息表曝光,大家都五體投地,認為這就是培養(yǎng)人才的好方法。連吃飯睡覺都被精確到分鐘的學校,更像大型養(yǎng)殖場的定點投食。他們被嚴密地保護在各種建筑物中,按照最科學的方式訓練、培養(yǎng)。然后成為這個龐大機器上的精密零件,他們的情緒與感官也一并削減、失去。當然,他們有著最完美的履歷,學??粗厥裁矗麄兙蜏蕚涫裁?。孩子習慣把一切當作考題。而他們面對的未來,從來沒有答案,只有潛藏無數(shù)可能性的問題。
這些灌裝的孩子,在城市昏暗的街道快速穿行,連陽光和草木都來不及凝視。因為把人生定義為賽道,少年們只能學習奔跑,遵守規(guī)則。然而,真正的人生是從學校結束的地方開始,它從無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荒原。那時,這些少年,能否游刃有余?
(摘自《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