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的文章,離不開人物的言語與行動。人物的言行,往往又以具體的事例作為載體。因此,人物塑造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事例是否恰當,是否典型,是否鮮活。具體而言:所謂恰當,是說選擇的事例要符合人物的性情,切中命題的要求;所謂典型,是指材料要精彩動人,能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所謂鮮活,是指材料要源于現(xiàn)實生活,既要蘊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又要與眾不同,展示自我獨特匠心。在此基礎(chǔ)上,便可調(diào)動筆墨,信手鋪開,或繪人物之肖像,或?qū)懭宋镏睦?,或摹人物之動作。一番雕琢之后,人物自然就會變得鮮活動人。那么,刻畫人物時,如何精心選材呢?
1.圍繞人物品質(zhì),從平凡小事入手
如朱德總司令《回憶我的母親》,開頭說:“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眹@母親的“勤勞”,選取了煮飯、種田、喂豬、養(yǎng)蠶、紡棉花、挑水挑糞等典型事例,這些瑣碎小事占去了母親全部的時間,作為兒子的朱德,對母親整日勞碌的身影既心疼又敬佩,以至于回憶起母親來如數(shù)家珍,歷歷在目。
2.善于發(fā)現(xiàn)人物不尋常之處,表現(xiàn)人物性格
如路遙《人生》有一段敘述:“劉巧珍刷牙了。這件事本來很平常,可一旦在她身上出現(xiàn),立刻便在村里傳得風一股雨一股的。在村民們看來,刷牙是干部和讀書人的派勢,土包子老百姓誰還講究這?高加林刷牙,高三星刷牙,巧珍的妹妹巧玲刷牙,大家誰也不奇怪,唯獨不識字的女社員劉巧珍刷牙,大家感到又新奇又不習慣?!彼⒀?,這是多么普通的生活事件!可發(fā)生在不識字的劉巧珍身上,就有些不尋常了。小說正是通過劉巧珍的刷牙,表現(xiàn)她為愛情敢于沖破世俗束縛的勇敢性格。
3.精心提煉人物品質(zhì),反映時代特征
如朱德總司令《回憶我的母親》,母親除了勤勞,還待人寬厚仁慈;面對不幸,堅強剛毅;她識大體、顧大局,支持兒子走上革命道路,等等。這些事例在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同時,也是大時代環(huán)境下“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的縮影。
學以致用
一位同學寫《爸爸的新鮮事》,共寫了三件:嗜酒如命的老爸終于戒酒了;費水費電的老爸終于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慣了;孝子老爸去看爺爺奶奶了。三件事雖都有生活氣息,但第三件不夠典型,不能算是新鮮事,因為作為晚輩去看望長輩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又怎能談得上新鮮呢?請你改寫第三件事,使其比較新鮮典型又能突出人物的某一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