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敏霞
摘 要:縣融媒體中心作為基層黨和群眾的重要橋梁紐帶,在突發(fā)事件中,如何有效發(fā)揮重要作用,成為考量縣融媒體中心在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本文以江蘇縣級融媒體中心疫情報道為例,分析面對突發(fā)事件時,縣融媒體中心如何承擔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和任務,有效提升縣融媒體中心的公信力和傳播力。
關鍵詞:縣融媒體中心;突發(fā)事件;新冠疫情;作用
中圖分類號:G2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5-00-02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的“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全國上下聞令而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h融媒體中心,指的是對縣級廣播電視、報刊和新媒體等多種資源進行有機融合,進行媒體、黨建、政務和公共服務等業(yè)務的基層融媒體平臺。而按照中宣部的部署安排,2018年全國要先行啟動600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在全國的全覆蓋,因此,到2019年底,全國大部分省市都已經陸續(xù)完成了首批甚至是一大半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2020年伊始這次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fā),對這些剛剛完成改革的縣級融媒體中心而言,恰好成為了第一次大考,如何有效發(fā)揮縣融媒體中心在突發(fā)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也成為衡量縣級媒體融合發(fā)展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
一、江蘇省縣融媒體中心疫情報道的亮點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來自江蘇的多項防疫舉措與抗疫故事,頻頻引爆全網,在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受到廣大網友好評。從疫情消息的權威發(fā)布到防疫舉措的硬核宣導,從戰(zhàn)疫一線的動人故事到復工復產的有力鼓勁,江蘇各縣區(qū)融媒體中心緊扣疫情防控每個階段的核心任務,聚力融合、聚焦創(chuàng)新,在防疫宣傳一線發(fā)揮了積極的宣傳引導作用。
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一方面作為江蘇省內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唯一技術支撐平臺——“荔枝云平臺”的建設方,一方面作為承擔著江蘇主要宣傳窗口和陣地的新型主流媒體平臺,也從技術、內容、服務等方面與全省各縣級融媒體中心上下聯通、互動協作、融合共享,也為一線媒體在此次疫情期間有效打通基層宣傳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一)發(fā)揮樞紐功能放大主流聲音
縣級融媒體中心始終位于基層宣傳第一線,是新聞宣傳工作生動、精準、有效抵達到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的信息毛細血管。
2020年1月24日24時起,江蘇省啟動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后,江蘇廣電總臺立刻開始利用“荔枝云平臺”,將中央的精神和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疫情防控最新政策、采制的各類權威專家防疫科普解讀、評論言論等權威信息快速下發(fā);位于疫情聯防聯控宣傳前沿的江蘇各縣級融媒體中心緊盯疫情動態(tài),針對重要選題和重大策劃,在第一時間接收到“荔枝云”平臺推送的內容資源素材后,快速轉發(fā)制作、精準推送傳播,省市縣媒體協同發(fā)力,發(fā)揮立體化傳播矩陣的集聚效應。
比如,做好疫情科普宣傳,消除群眾知識盲區(qū),對于及時消除謠言,維護社會穩(wěn)定至關重要。疫情發(fā)生后,在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下,江蘇廣電總臺制作了《病毒來了不要慌》《科學防控一起學》等一系列權威科普視頻,經“荔枝云平臺”分發(fā)后,被各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廣播電視新媒體戶外大屏等多平臺刊發(fā)分享,東臺、靖江、射陽、邳州等區(qū)縣更在客戶端防疫專欄里設置了科普宣傳欄目,做好防疫權威科普知識的下沉傳播,及時滿足基層群眾的防疫需求,系列科普視頻《病毒來了不要慌》全網播放量破億次。
2020年1月30日,刷爆全網、在網友中引發(fā)劇烈反響的《江蘇省委書記進村檢查疫情被攔下 大爺的回答有多硬核?》一文,通過“荔枝云”平臺下發(fā),經過江蘇廣電總臺和各縣級融媒體中心新媒體傳播矩陣的跨域疊加傳播后,視頻總點擊量達到6577萬,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4億,互動討論超4.8萬,登錄微博熱搜榜第三位,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央視頻等數百家央媒、大V轉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重點推送。
與此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新聞信息觸角深入田間地頭、廠礦社區(qū)的一線媒體,也承擔起了將基層聲音有效上傳、放大基層宣傳效應的終端。
自2020年1月25日開始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江蘇各市縣媒體中心就共通過“荔枝云平臺”上傳廣播、電視、新媒體各種內容素材成片稿件近28000條,僅被江蘇廣電總臺全媒體播發(fā)就有近15000條/次。江蘇廣電總臺聯動全省各縣級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戰(zhàn)“疫”,我們一起上》互動短視頻平臺上,各區(qū)縣踴躍上傳特色視頻就累計1300余條,總點擊量超2600萬;根據相關素材綜合制作的抗疫短視頻《不止有“硬核”大爺 沒有江蘇防控人施展不了的才藝》《高手在民間!江蘇人有百種方式讓你戴!口!罩!》點擊均超百萬。
(二)借助省級技術平臺提升融合傳播效果
2018年,江蘇開始推進江蘇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決定將“荔枝云平臺”明確為江蘇省內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唯一技術支撐平臺。到2020年初,江蘇全省已經完成28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并由“荔枝云平臺”從技術保障、內容共享、資源整合、用戶服務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撐,為有效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宣傳“大考”提前做好扎實的“功課”。
借助“荔枝云”技術平臺提供的各種融合生產工具功能,滿足了多來源匯聚、多媒體生產、多平臺發(fā)布的融合業(yè)務發(fā)展需求,年前才陸續(xù)完成了機構整合的各縣級融媒體中心,面對這次突然的內容信息生產爆炸式增長需求,倒逼他們從內部打破了原先各個業(yè)務版塊相互割裂的“孤島”狀態(tài),實現了“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fā)布”目標,推動各縣級融媒體中心“一盤棋”運作、“一體化”運營,其中,各縣級融媒體中心僅利用省級“荔枝云平臺”開展的互聯網直播就有104場。
此外,對于那些依托“荔枝云平臺”剛剛實現了縣融APP客戶端從無到有的縣級融媒體中心,這也是首次面對如此高密度、強動態(tài)的爆炸式信息發(fā)布要求,原有的廣播、電視、報紙甚至是有限的微信公眾號版面都無法滿足,全新的縣融APP客戶端恰好有效滿足了各區(qū)縣便捷、動態(tài)發(fā)布權威信息的需求,成為此次疫情宣傳主平臺主陣地。大量權威發(fā)布、通報通告、科普宣傳從這些新媒體端口優(yōu)先發(fā)布、廣而告之,各縣區(qū)新媒體內容發(fā)布量較之前均有數倍增長,據不完全統(tǒng)計,疫情期間月均發(fā)表稿件1500篇左右,月最高發(fā)稿量超3000篇。
(三)創(chuàng)新賦能提供多元服務
融合機制加深,激發(fā)了基層媒體的內容創(chuàng)新能力。借助江蘇廣電總臺等省級媒體牽頭通過“荔枝云平臺”推出的《花式宅生活》《戰(zhàn)“疫”,我們一起上》等精品活動,60余家基層媒體的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在共同的平臺上頻繁匯聚、密集展示、交互傳播,有力推動各縣級融媒體中心相互學習、共同交流、提升業(yè)務,在內容創(chuàng)新和形式創(chuàng)新雙方面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使出“十八般武藝”,綜合短視頻、海報、H5等多種新媒體手段開展防疫宣傳、疏導焦慮情緒、聚焦抗疫故事,讓防疫宣傳聚人氣、匯民心。
主播、大喇叭、敲鑼鼓、宣傳車、快板、三句半、淮海琴書、花船調、知識問答、方言韻白Rap……為動員全民抗疫防疫,江蘇各縣級融媒體中心“因地制宜”,開展了多種“土味”又“硬核”的防控宣傳,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行動,多了一份更接地氣的江蘇溫度與人文關切。睢寧融媒體中心上傳的《謝謝你們,可愛的睢寧人》、射陽臨海融媒體中心上傳的快板《疫情一定能戰(zhàn)勝》、宜興融媒體中心上傳的《宜興三句半,防控疫情從我做起》、昆山融媒體中心上傳的《花橋防疫三字經》、高淳融媒體中心上傳的《疫情防控,高淳在行動》等數十條視頻點擊在本地平臺點擊就超過10萬。
二、縣融媒體中心如何更好地突發(fā)事件中發(fā)揮作用
江蘇省縣融媒體中心面對突發(fā)疫情,上下聯動,創(chuàng)新驅動,有效發(fā)揮新聞輿論宣傳作用。面對突發(fā)事件,縣融媒體中心擔負著堅守主流輿論陣地、基層信息三期樞紐和多元服務平臺等使命任務,應進一步堅持多方聯動,整合多方資源,充分借助技術手段,努力豐富傳播內容,有效發(fā)揮新聞輿論引導效能。
(一)上下多方聯動,不斷提升新聞輿論引導效能
從江蘇省各縣融媒體中心疫情報道來看,都有效關注并且報道了江蘇本地防控疫情的主要舉措,傳達了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對本地疫情最新數據進行了及時通報,實現了對信息的及時傳播。但是面對突發(fā)事件,只做到這些還是不夠的,必須堅持上下多方聯動,不斷提升新聞輿論引導效能。
1.上下融通
縣融媒體中心應主動與省市融媒體中心聯動,加大突發(fā)事情報道及時性、公開性,打通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最后一公里”。
2.多方聯動
縣融媒體中心要積極與各商業(yè)平臺和兄弟單位聯動,打造商業(yè)平臺和主流媒體、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等多平臺的配合,形成突發(fā)事件的多維度報道。
3.發(fā)揮新媒體優(yōu)勢
充分將新媒體的便捷性、互動性與精準性特點有效發(fā)揮,針對突發(fā)事件特性,開展全方位的立體宣傳引導,通過多個平臺和終端來呈現,為突發(fā)事件提供堅強的輿論支持。
(二)充分利用技術方法,不斷提升傳播內容豐富性
技術是融媒體中心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江蘇省縣融媒體中心的疫情系列報道,為利用技術方法豐富傳播內容提供了一定參考??h融媒體中心面對突發(fā)事件,應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技術手段,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等新技術,努力提升傳播內容的豐富性。
1.加大技術融合力度
縣融媒體中心要廣泛開展各類技術融合工作,放大技術帶來的傳播效應??芍鲃优c商業(yè)平臺等加強合作,通過多屏互動等形式反映突發(fā)事件的動態(tài)。
2.加強技術團隊的合作
縣融媒體中心由于自身技術資源并不廣泛,應主動尋求與省級、中央級融媒體中心的技術團隊合作,邀請技術人員現場來指導幫帶,并積極組建自己的技術團隊。
3.加大技術人才培養(yǎng)力度
要把人才培養(yǎng)列入縣融媒體中心長遠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請進來” “送出去”等多種方法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提升技術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務于突發(fā)事件的新聞輿論引導。
(三)拓寬群眾意愿表達通道,不斷提升多元化服務水平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面對突發(fā)事件,很多群眾采用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觀點,而縣融媒體中心作為和群眾距離最近的平臺,應進一步拓寬群眾意愿表達通道,不斷提升多元化服務水平。
1.搭建民意表達平臺
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要積極創(chuàng)建民意表達平臺,及時收集、整理、答復群眾意見,開通在線實時解答平臺等,做好輿論引導。像啟東融媒體中心開設“網絡問政”欄目,及時發(fā)布回應百姓關切,建立了有效、順暢、權威、快捷的網絡傳播和溝通渠道。
2.建好本地化特色服務
疫情中的一些方言硬核喊話得到了很多群眾的認可,縣級融媒體中心可借鑒這一方法,結合本地區(qū)經濟、社會等特色,創(chuàng)建特色服務。在此次疫情期間,像江陰融媒體中心在客戶端和微信公號上,協助本地政府部門推出口罩預約、消費券抽取發(fā)放等服務,都取得了非常好社會效果。
三、結語
面對突發(fā)事件,縣級融媒體中心可充分借鑒此次疫情中的先進經驗,積極傳播主流價值內容,進一步釋放潛力,激發(fā)潛能,努力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和群眾服務能力,彰顯新時期新聞輿論的時代擔當。
參考文獻:
[1]周謐,蔡美興,徐迪蘭.戰(zhàn)“疫”,縣級融媒體如何“火力全開”[J].傳媒評論,2020(2).
[2]劉永紅.疫情期間的基層融媒:展現新型主流媒體擔當[J].視聽, 2020(3).
[3]徐希之.縣級融媒體改革這場硬仗怎么打?[J].新聞戰(zhàn)線,2019(3).
[4]林剛.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與發(fā)展分析[J].科技傳播,2019,11(6).
[5]沈正賦.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危機管理、輿情應對和共情傳播——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檢視與思考[J].對外傳播,2020(2).
[6]莊學兵.淺談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義、挑戰(zhàn)及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9(07).
[7]劉文靜.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初探——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改革創(chuàng)新服務群眾[J].傳播力研究,2019(35).
[8]任世英.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核心問題與未來方向研究[J].記者搖籃,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