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農抑商政策的歷史政治學分析

      2020-09-03 11:04:11王清華
      理論與創(chuàng)新 2020年13期
      關鍵詞:影響

      王清華

      【摘 ?要】重農抑商政策為古代王朝廣泛采用,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專制統治秩序,保障統治階級的利益。為此,各王朝統治所面臨的不同的形勢要求重農抑商政策有不同表現形態(tài)?;趯糯醭剞r抑商政策的梳理,歸納各個王朝采取重農抑商政策的的緣由,即維護專制統治的需要、維護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要求和敦風化俗維護綱常禮教的需要。出于政治維穩(wěn)、經濟剝削和社會教化的需要所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在中國古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既有促進小農經濟發(fā)展、維護統治秩序和推動愛好和平、勤勞等民族精神的形成的積極影響,同時也有阻礙商品貨幣經濟發(fā)展、阻礙社會政治進步和阻礙民主、平等和憲政思想發(fā)展的消極影響。在擺脫“德治”“仁政”等古代意識形態(tài)影響下審視重農抑商政策對于思考當今中國政治發(fā)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重農抑商;原因;影響

      “重農抑商”是貫穿古代中國的基本國策,這一國策的推行仰賴于先秦諸子的理論論證與建立在地主經濟基礎之上的專制統治維護的需要。將“重農抑商”這一理論訴諸實踐者——商鞅以其強腕在西北邊陲的秦國厲行“重農抑商”,政治家管仲亦在東部富饒的齊國推行這一國策。秦統一六國后延續(xù)商鞅之政,自秦至清歷代王朝都將農業(yè)視為本業(yè),將商業(yè)視為末業(yè),各朝盡管重農與抑商的程度不一,但大抵都推行這一國策?!罢?行政二分”原理也適用于中國古代政治,雖歷代皆奉農業(yè)為本業(yè),未見農民得其地位,各朝推行賤商抑商的方略,可商人早已富貴,這與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實質有著莫大聯系。這看似與本文探討的主題不相干,實則廓清政治方略與行政管理二者存異則更便于論證,即本文探討的重農抑商這一問題更多地停留在政治方略層面,對于執(zhí)行效果的偏差尚有待交代,如若二者交織論證則略顯混亂。

      1.中國古代各王朝重農抑商政策演變

      1.1先秦重農抑商政策

      戰(zhàn)國時期,重農抑商政策推行較為徹底的國家屬秦國,商鞅變法主要內容就是圍繞重農展開,其他諸侯國如齊國管仲改革、魏國申不害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重農抑商政策。

      (1)秦國商鞅變法中的重農抑商政策。商鞅的重農政策服務于兼并戰(zhàn)爭,故對農業(yè)格外重視,將糧食視為財富的象征。重農舉措主要體現為“劫以刑”,即用嚴酷的刑罰恐嚇非農群體;“驅以賞”,以官爵作為對力耕者的獎賞;強管理,如厲行愚民政策、取消雜技表演、取消旅店以限制人口流動、禁止自由遷徙等。

      抑商的目的在于重農,因此抑商僅是手段,而非目的,由此,商鞅圍繞重農推行了一系列抑商政策:緊張將糧食作為商品以防囤積居奇;加征商業(yè)賦稅;商人及其奴仆皆負擔徭役;抬高糧價以加重商人負擔;對鹽鐵等商品實行國家專賣等。

      (2)齊國管仲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管仲的“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是“民富則國強”,其志在富民。圍繞富民這一核心主張所進行的重農抑商實踐相較商鞅而言并不徹底。管仲旨在抑制私商而發(fā)展官商,以抑商為手段鼓勵農業(yè)發(fā)展。利用貨幣發(fā)行干預市場,壟斷鹽鐵經營,甚至通過政治強權以“國貧而用不足”的名義低價收購富商所存糧食,最終將商人利潤剝奪使其破產而自覺從事農業(yè)。

      他認為民富之根本在于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發(fā)展農業(yè)重在厚生,即“辟田疇、制壇宅、修樹藝、勸士民、勉稼穡、修墻屋”;對于土地稅收采取“相地而衰征”的等級稅制;實行糧食“準平”政策以保護農民,抬高糧價以鼓勵農耕;推行“山澤各致其時”的“環(huán)境保護法”,踐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以保持水土、保護魚鱉的繁衍。

      1.2秦漢-南北朝重農抑商的政策

      秦始皇并未延續(xù)商鞅變法所定的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而是采取農、工、商并重的經濟政策。秦只在政治社會地位上“賤商”,將商人同“治獄吏不直者,諸嘗捕亡人、贅婿”列為賤等,后將其發(fā)配戍邊。而秦對農業(yè)的重視已經上升到法律高度,頒布《田律》、《倉律》、《戍律》和《司空律》等法律加強對農業(yè)生產、農作物存儲、勞動力戍邊、犯人以勞抵罪等事項做了嚴格規(guī)定。但是秦苛捐暴政、大興土木、耗費勞力,致使法律重農而農賤。

      漢朝初建,民疲國窮,百廢待興,亟須以發(fā)展農業(yè)以促使政治穩(wěn)定,削弱私商以保障國庫充盈。對于日漸發(fā)展的私商,漢朝延續(xù)了政治社會地位上“賤商”,規(guī)定商人不準著絲衣、不準乘車、不得購田、世代不得為官為吏、單列戶籍且地位置于農民之下;沿襲戰(zhàn)國時期的“平準”政策,貴買賤賣以壓縮商人利潤;設均輸官收取工官所制貢品,并將余下貢品售賣以降低商人利潤;繼續(xù)沿襲鹽鐵官營并實行手工業(yè)官營,進一步壓縮私商生存空間;征收雙倍算賦,并推行“算商車(船)”“算緡令”和“告緡令”以對其財富征稅。

      漢初鑒于農業(yè)勞動力銳減的局面,漢高祖劉邦為恢復農業(yè)生產推行兵士復員歸家務農,并免除軍士卒徭役;讓流亡之人“各歸其縣,復故爵田宅”;令“民以饑餓自賣為人奴婢者, 皆免為庶人”;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約法省禁, 輕田租, 十五而稅一, 量吏祿, 度管用, 以賦于民”。文景時期,帝王及王后以身示范耕田紡織,以鼓勵耕織;實行三十稅一,并免田租十二年;多次大赦天下以補充勞動力;廢嚴刑酷法,廢連坐制,以減輕農民負擔。漢武帝改良農具,發(fā)明耦犁以增產糧食;實行屯田制,重視開墾西部邊陲荒地;興修水利,在黃河流域修建水利工程如龍首渠、六鋪渠、白渠、成國渠等,在江淮流域修治天然坡,東南實行排水筑堤、改良農田,西北邊陲修建坎兒井以儲雪水。王莽新朝欲行均田廢奴之制,但始終未能施行。漢光武帝為頒布法令釋放奴婢,并推行”度田“,核查田畝數量、戶口及年紀,旨在抑制豪強兼并。漢章帝以畝定稅,按土地收獲量課稅。漢明帝任用王景、王吳耗時數年修整黃河、汴渠,實現黃汴分流,并將兩岸淤土辟為良田。

      按理應論述魏晉時期的重農抑商的政策,可這段時期對農民的盤剝嚴重,社會貧富差距巨大,豪強士族日漸強盛,農民大多淪為奴隸或半奴隸,故不對其進行論述。南北朝分裂割據,未有統一之政策,重農抑商政策亦有不同,下文就施行此政的南朝宋武文二帝時期的重農政策做簡要梳理。

      宋武帝劉裕平民出身,曾官拜宰相,生性簡樸,清簡寡欲,施行德政。具體概括有五:一是赦免判刑五年以下的囚犯;二禁絕豪強霸占山澤,與人民分利;三減輕勞役賦稅,并免除荊州、雍州人民租稅;四是減少兵戶,禁止地方政府濫征兵役;五是減免百姓租調,令官府物資自行備款采購,不得在民間勒索。宋文帝善承父志,致力農桑,獎勵耕田,并令地方官員盡力勸農,推選模范農民以示鼓勵;減免租稅,寬減收取百姓各種欠項;禁止征用老弱服役;注重救濟振恤。

      1.3隋唐-宋元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

      隋文帝時期施行重農政策,對于商人賤而不抑。減輕賦調,輕減力役,建立義倉,提高課征對象年齡,免除婦女、奴婢、部曲之課,免除酒稅、鹽稅。隋煬帝荒淫無道、大興土木、不惜民力最終使隋二世而亡。

      唐代也僅是在政治社會地位上賤商,如禁止商人子弟為官、禁止商人騎馬,對商人多征收20%的稅收,而不采取嚴格的抑商措施,并出臺一系列規(guī)范市場的法律以促進商業(yè)發(fā)展,如設置“市坊”制度以限制商業(yè)活動的時間和地域。盡管如此,唐代依然堅持以農為本的基本國策。唐代重農政策主要體現為施行均田,保障農民基本生活;地租四十稅一、每丁每歲更役20天,相較漢朝服役三十天減少三分之一;施行府兵制,免除人民兵役;調輸棉帛量遠低于西晉和北魏。唐代格外重視農田水利建設,“在天寶之前的余年間,唐代農田水利建設遍及全國各地,形成了一個前所未有高潮。發(fā)展的重點在關中,其次為河東道、河北道及河南道三河地區(qū)及西北邊區(qū),南方的農田水利發(fā)展迅速,但更大的高潮在中唐以后。”唐武則天組織力量編寫農書《兆人本業(yè)》,作為地方發(fā)展農業(yè)的指導性文件。唐代將“戶口增加、田野墾辟”作為地方官員考核的主要標準,以鼓勵官員勤農。為保障農業(yè)勞動力鼓勵早婚早育,并實行獎勵生育的政策,以促進人口繁衍。推行非勞動力人員回歸農業(yè),如釋放宮女、贖回奴婢和俘虜為農民、強制僧人還俗等。注重改進和保護生產資料,推行曲轅犁以提高農業(yè)生產力,禁止屠宰牛馬驢騾等大型家畜,并多次為農民購買耕牛。為應對自然災害,建立完備的倉儲體系,“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家庭,都有性質不同的倉儲”。

      宋代時期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已基本完成,太湖流域已經成為全國糧食的主產區(qū),宋朝在此大興水利,如治河筑堤、清除雜草、開辟荒土、修正圩田,極大地促進了該地區(qū)農業(yè)的發(fā)展。但是宋朝重農并非重農民而是重農業(yè)產出,不抑兼并便是一例。宋朝對于商業(yè)并不加以過多限制,僅對一些行業(yè)實行專賣禁榷制度以充盈國庫,涵蓋鹽、酒、茶、鐵、礬、香料、煤等商品。

      元代統治者認識到農業(yè)稅收的重要性,故十分重視農業(yè)發(fā)展。主要做法有:設置專門的勸農部門,如勸農司,雖多次更名但職能一致;頒發(fā)《農桑輯要》一書送至全國各地;地方衙門張貼“耕織圖”,鼓勵嘗試種植棉花和恢復桑麻的種植;設置農村自治組織“農社”,并頒布農桑制度;設立農業(yè)學校,教授農民子弟讀書識字,優(yōu)秀者可被地方衙門征用;開展軍屯、民屯,積極開發(fā)邊疆土地;在南宋水利建設的基礎上繼續(xù)修建水利設施。元朝對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并不采取抑制政策,反而鼓勵和保護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促進南北經濟的聯系,并大力發(fā)展海外貿易。

      1.4明清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

      相較唐宋而言,明清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可謂是貫徹到底。明朝曾下令“嚴厲禁止農業(yè)人口向非農業(yè)人口轉化”;“明代中葉為解除繁苛之賦役,遂奏請實行一條鞭法”;嚴格限制“四民”的出行、嚴禁沿海居民出海與外國商人互市、對商人征收重稅。但是這一政策在明朝中后期發(fā)生松動,逐漸走向農商并重的政策道路。

      清朝時期對于農業(yè)格外重視,限制棉花仲旨、部分地區(qū)限制煙茶種植以保障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實行攤丁入畝,鼓勵人口生育;改進農業(yè)生產技術、改良農作物品種、推廣新式農具。但是對商業(yè)進行嚴格的抑制,實行嚴格的禁海令,只允許“廣州十三行”一口通商;要求沿海居民內遷50里;對商人征重稅,稅外之稅、巧立名目、各種規(guī)費使得商人苦不堪言,“貿易禁令與稅收弊政嚴重地損害了商賈的利益,危及商品流通的發(fā)展”;利用商幫加強對商人的控制。

      論述至此,對中國歷代的重農抑商政策基本完成了梳理,由于資料搜集有限,不免會掛一漏萬,但重農抑商政策各個朝代做法雖不一致,但是其初衷都是為了維護地主階級的有效統治,下文就中國古代選擇重農抑商政策的原因進行探討,行文邏輯不再囿于朝代順序,而是采取整體視角展開分析。

      2.中國古代施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原因

      2.1維護古代專制統治秩序的需要

      重農抑商政策興于戰(zhàn)國,處于新舊生產方式交替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為維護其尚不穩(wěn)定的統治需要采取消弭動亂根源的政策?!稗r業(yè)是古代世界決定性的生產部門,農業(yè)經濟的狀況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狀況、國家的財政狀況和國家的盛衰存,而且農業(yè)生產有分散性、孤立性、封閉性和脆弱性的特征,耕作空間相較商業(yè)更為固定,農民的統治較為容易。商人與商業(yè)往往被視為危及統治的隱患,因為其流動性大、資財充盈、易聚集聯合、善囤積居奇,商業(yè)活動往往會誘導農民棄農從商,進而破壞古代政府財政基礎。 因此,古代統治者將商人和商業(yè)視為國家動亂的根源,認識到這一點后,統治者采取一系列限制商人和商業(yè)的舉措,尤其是要求商人子弟不得入仕為官的政策則體現出統治者極力規(guī)避商人參政。由于商人、商業(yè)對社會經濟流通不可或缺,因此各個朝代多在朝代初期對商業(yè)加以限制以穩(wěn)定統治秩序和促進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待國家實力恢復后便適當放松對商業(yè)的限制。

      2.2維護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要求

      地主階級作為統治階級的地位是通過收取地租的形式得以體現。地租獲取的多少取決于土地耕種量,土地占有數量和勞動力數量是兩個關鍵變量,但當商業(yè)資本侵入農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中就侵蝕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基礎。商業(yè)一方面通過高額利潤吸引大量勞動力棄農從商,從而減少國家賦稅基數、徭役對象、后備兵員。另一方面商業(yè)資本投資土地,商人轉而成為商人-地主的混合體,商人大規(guī)模兼并土地,破壞自然經濟的發(fā)展,造成地主階級的利益受損。除商業(yè)資本侵入農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外,商人具有深刻的投機性質,通過商業(yè)投機、囤積居奇、勾結官府,商人借此牟取暴利,危害到國家財政安全。

      2.3敦風化俗維護儒教綱常的需要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張統治者應施行仁政,而仁政則需要“為民制產”,因為“無恒產者無恒心”,若沒有恒心則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也就會導致民風日益敗壞。儒家素來宣傳“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商人喜好投機、“重利輕別離”,有違儒家宣揚的義利觀,不利于統治者借助儒家學說開展教化工作。唐太宗對以農為本不僅作為一項經濟政策,更是作為一項馭民之術來實施。他認為以農為本可以禁絕浮華,勸課耕織,使民還其本,俗反其真,則竟懷仁義之心,永絕貪殘之路。讓人民固守耕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愚民的目的,因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固著在土地之上,人民一方面可以養(yǎng)成勤勞、樸素、節(jié)儉的品格,另一方面會在鄉(xiāng)里、宗族制度的規(guī)約下遵守法律、禮俗,進而減少動亂的可能。

      3.中國古代施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

      3.1中國古代施行重農抑商政策的積極影響

      (1)有力地維護古代小農經濟的發(fā)展。上文論及中國古代小農經濟具有脆弱性的特征,農業(yè)生產具有較大的風險,而農民抗風險能力較低,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風險規(guī)避舉措,諸如義倉制度、免稅政策、政府借貸政策等,有效地克服小農經濟的脆弱性。以“一家一戶”、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為特征的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經濟的基礎,這一基礎地位是由當時地理環(huán)境、生產水平所決定的。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生產工具的改進、賦稅徭役制度的改革、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農業(yè)勞動力數量的充足對于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發(fā)展為我國人口的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人口的增長推動了生產力的提升,進而促進了國家的繁榮。概而述之,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農經濟脆弱性的特征,通過實施一系列利農政策促進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而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了人口的增長,人口的增長產生的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國家經濟的發(fā)展。

      (2)有效穩(wěn)定了專制統治的秩序。統治階級實施重農抑商政策的初衷便是維護其專制統治,其專制統治的維護需要盡力克服一切有害于統治的因素。首先,統治階級通過壓制商業(yè)的發(fā)展,限制商人的政治權力(入仕為官)、限制土地占有、降低其社會政治地位、征收其高額稅收,甚至巧立名目占取商人資財、利用商幫控制商人行程,發(fā)展官商以與私商爭利等,通過一系列抑商政策把商人流動性、易聚集、喜囤積居奇等危害降到最低,從而使國家掌控商業(yè)運轉,避免商人亂政現象出現。廣大農村是古代統治者的基礎,稅收、徭役、兵源等都出自農村,農民又具有安土重遷的特征,久居一地易于管控,并且通過一整套鄉(xiāng)里、鄉(xiāng)約和教化制度將農民嚴格控制在土地之上,讓其難以形成叛亂割據之勢。實施重農政策則有利于農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農民安居樂業(yè)、農村安定有序,國庫充盈,國家應對戰(zhàn)亂、自然災害能力增強。因此,農業(yè)、農民、農村牽一發(fā)則動全國,維護好“三農”是國家發(fā)揮在哪的重中之重,“三農穩(wěn)”則國家穩(wěn)、國家強。

      (3)促進了愛好和平、勤勞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華各族人民社會生活的反映。既然中華民族精神形成于漫長的社會發(fā)展歷史之中,貫穿中國古代社會兩千余年的“重農抑商”政策對于民族精神的形成則有著重要作用。古代農業(yè)生產需要有一個穩(wěn)定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戰(zhàn)亂必定危害農業(yè)生產,直接影響農民生存。秦漢之交、漢末三國、南北朝、安史之亂及五代十國等時期,將農業(yè)生產重鎮(zhèn)--黃河流域的農業(yè)生存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大批農田荒蕪、農民大批南遷、文化日益凋落。因此,農業(yè)生產最重穩(wěn)定,重農亦重視和平,無論是內部和平,還是外部穩(wěn)定都是古代統治者所追求的,利用茶馬互市、給予歲幣等形式穩(wěn)定邊疆以促進維護生產。在一個農業(yè)為主的國家不會主動侵略其他國家,商業(yè)具有逐利性,往往為追求利潤不擇手段,諸如歐美非“三角貿易”、殖民地爭奪戰(zhàn)爭等都反映了以商業(yè)為主的國家和民族本身就帶有攻擊性質。從重農政策來解讀“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愛好和平”亦有一番道理。古代農業(yè)耕作只有人力、畜力可用,并無現代機械,因此常年耕作的民族大多練就了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品質。

      3.2中國古代施行重農抑商政策的消極影響

      (1)阻礙了中國古代商品貨幣經濟的發(fā)展。斷不可認為中國古代工商業(yè)未得應有之發(fā)展,而是未得已蓬勃發(fā)展。古代抑商政策的確羞辱商人、重稅于商人、限制商人置田等,但是僅對私商而言,官營工商業(yè)反而在抑制私商得環(huán)境中得已發(fā)展。官商這一群體得崛起導致吏治日趨腐敗,清代曹氏一門的富有皆仰賴于曹寅所任管理江寧織造、巡視兩淮鹽槽監(jiān)察御史兩職,可見官營工商業(yè)是滋生腐敗的沃土,阻礙了資本的正常流通。因此,官營工商業(yè)雖發(fā)展勢頭較盛,但是其性質類似于“官僚資本家”,對于國家財富的增長是百害而無一利。私商活動被嚴格限制,盈利空間被官商大幅壓縮,至明清海禁政策一出,工商業(yè)大為凋零。商人大多鑒于發(fā)展前景無望,大多選擇將商業(yè)資本投資土地,盡管許多朝代都有抑制兼并之策,但是朝代中后期兼并日趨激烈,商人大多搖身一變成為地主,躋身統治階級。商業(yè)資本的流失又進一步限制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從而使中國曾實現從小農經濟轉向資本主義經濟這一歷史重任。

      (2)阻礙了中國社會政治的進步。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初衷是維護專制統治,用政治強權遏制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以及遏制新興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政治強權過度干擾經濟發(fā)展,甚至違背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造成了社會進步趨勢在政治強權下難以推進。這種問題在明清時期尤為突出,明中葉以后逐漸強化海禁政策,在西方重商主義日趨強大之際仍然堅持并強化重農抑商政策。重農抑商政策強化了封建經濟的生命力,即便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自然經濟的調適能力還是十分強的,這樣就造成了清代后期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緩慢,半封建社會的帽子直到新中國成立才摘除,可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影響之甚遠。

      (3)阻礙中國民主、平等和憲政思想的發(fā)展。任何一個專制政權都不會承認人民主權的,但是古代勞動人民已經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就導致古代反抗的目的并不是爭取權利,而是為了推翻一個專制政權再復制一個。這種專制意識之深我想一部分源于重農抑商政策,賤商之政剝奪其政治參與權利,商人權利得不到應有之保障。而農民常年耕作于田間,受教育鄉(xiāng)里,求知于四書五經、受制于三綱五常,農民常年耕作不問人間是非,逐漸喪失政治參與熱情,最終演變?yōu)檎卫淠?,馴化為典型的“愚民”、“順民”。重農抑商政策下竟分“士農工商”四民,人分等級、優(yōu)劣,自然就泯滅了社會平等之追求,商人之得求諸于官僚、將資本置換為田宅,求諸官僚則逐漸形成中國古代官商勾結之弊病,士人居高層必然形成重官之風氣,不利于官民平等思想的形成。本文第一章以冗長的篇幅論述了古代主要朝代的重農抑商政策,每一朝代的前、中、后期所采用的重農抑商政策各有不同,這就導致一個朝代并無定法,政策法令自君主出的人治風氣愈發(fā)高漲。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效果如何本不在本文探討范圍內,但是這里有必要說明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并不在完整意義上得以執(zhí)行,制度-人事被錢穆先生認為是解讀中國古代政治的兩個視角,制度雖設,但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重農抑商政策并未得到真正執(zhí)行,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法律并未得到貫徹執(zhí)行,上至朝廷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對法律的認同程度可想而知,何談憲政精神的養(yǎng)成。

      4.結語

      重農抑商政策各朝各代做法不一,重視程度不同,但是其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各朝各代基本是以戰(zhàn)爭建國,就會導致朝代前期面臨恢復生產的任務,此時重農抑商政策便會被統治者加以重視并獲貫徹實施。一旦朝代恢復生產的任務基本完成,官吏士紳不滿利益分配往往會勾結商人或自己扮演官商來竊得更多的社會財富,往往會出現“農夫貧賤而商人富貴”的反常局面。因此,探討中國古代史務必不可相信統治階級高揚的“仁政”“德治”這一套,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也全然是維護統治的手段。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 1962:65.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 1959:38.

      [3]參見錢穆.中國經濟史[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77.

      [4]李靜.唐代農田水利建設及其生態(tài)效應分析[D].鄭州大學,2006:5.

      [5]杜海斌.唐代糧食安全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120.

      [6]杜海斌.唐代糧食安全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132.

      [7]史慕華.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思想與政策探究[D].吉林大學,2007:20.

      [8]錢穆.中國經濟史[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266.

      [9]何本方.清代商稅制度芻議[J].社會科學研究,1987(01):59.

      [10]劉玉峰.中國傳統重農抑商政策評議[J].江漢論壇,2008(9):50.

      猜你喜歡
      影響
      美食網紅如何影響我們吃什么
      英語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8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影響大師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如何影響他人
      APRIL siRNA對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響
      峡江县| 福州市| 清水县| 黄平县| 景谷| 彩票| 彰化县| 通州区| 宜城市| 双桥区| 伊通| 巩留县| 科尔| 于都县| 东乡县| 无锡市| 鞍山市| 长葛市| 隆子县| 双峰县| 衡阳市| 军事| 苍溪县| 蒙自县| 乃东县| 会宁县| 木兰县| 浪卡子县| 丰顺县| 静乐县| 宁武县| 阿拉善盟| 竹山县| 商南县| 安多县| 新龙县| 夹江县| 沙坪坝区| 玛纳斯县| 墨玉县|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