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玥
(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婦產科,江蘇 鎮(zhèn)江,212000)
目前,中國孕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LEDVT)發(fā)病率不斷增加,產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除與高剖宮產率(50%~60%)有關外[1],還與飲食、生活習慣改變,以及診斷工具的進步等因素相關[2-3]。付建玲等[4]指出,剖宮產復雜的手術指征,長期強迫體位,以及圍手術期內分泌的劇變均會增加剖宮產術后LEDVT發(fā)生風險。此外,產婦妊娠期血流動力學改變,靜脈回流減緩、子宮壓迫,血液高凝、活動受限等因素均會增加剖宮產術后LEDVT風險,輕者誘發(fā)患肢腫脹、疼痛,重者會導致急性肺栓塞、死亡等。因此,LEDVT是導致孕產婦剖宮產術后高致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LEDVT一旦形成,極易導致產婦出現(xiàn)色素沉著、濕疹和潰瘍等病變,還影響新生兒早期母乳喂養(yǎng)和母嬰結局等。臨床上,為規(guī)避剖宮產術后LEDVT形成,常對患者采用協(xié)助早期離床活動、配合肝素類藥物抗凝治療等措施。本研究主要分析產婦剖宮產術后LEDVT形成的危險因素,提出防護對策,為臨床提供理論支持。
選擇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行剖宮產手術的101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年齡>18周歲;② 單胎足月妊娠;③ 順利實施剖宮產;④ 情緒穩(wěn)定;⑤ 新生兒健康;⑥ 麻醉方式為腰硬聯(lián)合麻醉[5]。排除標準:① 合并梅毒、淋病等傳染性疾病;② 認知障礙或精神異常;③ 資料不齊全;④ 中途轉院或退出研究。101例產婦中,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為(30.65±3.12)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為(40.12±0.48)周;產次1~3次,平均產次為(1.43±0.18)次。
1.2.1 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在調查前,取得相關負責人的同意和配合。在病歷系統(tǒng)中按病歷號查閱病歷,針對性收集院內進行剖宮產手術的101例產婦基本資料后,自行設計相關因素調查問卷,收集相關信息。相關信息包括:年齡,孕周,體質指數(BMI),血栓史,合并妊娠期并發(fā)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口服避孕藥史,應用低分子肝素,手術創(chuàng)傷,體位護理不當和LEDVT相關知識知曉度,以及心理健康等諸多因素。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01份,收回有效問卷 101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2 診斷方法
LEDVT癥狀:下肢疼痛、腫脹、深靜脈出現(xiàn)無壓痛和皮膚顏色偏黃等。LEDVT主要診斷標準:加壓管腔難以壓癟,血流信號消失,靜脈腔內回聲減弱,靜脈周圍形成側支循環(huán),患者符合LEDVT主要診斷標準中的任一項即可診斷為LEDVT[6]。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孕周、BMI和口服避孕藥史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而年齡,血栓史,合并妊娠期并發(fā)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應用低分子肝素,手術創(chuàng)傷,LEDVT相關知識知曉度和體位護理不當,以及心理健康均是剖宮產術后LEDVT形成的相關因素(P值均<0.05)。見表1。
表1 剖宮產術后LEDVT的單因素分析
對上述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存在血栓史(OR=2.537)、合并妊娠期并發(fā)癥(OR=4.816)、手術創(chuàng)傷(OR=5.529)、體位護理不當(OR=2.239)和LEDVT相關知識知曉度低(OR=5.629)均是影響剖宮產術后LE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P值均<0.05)。見表2。
表2 剖宮產術后LEDVT的多因素分析
目前,臨床針對術后發(fā)生LEDVT的剖宮產產婦,仍采取協(xié)助其早期離床活動、密切關注其產后不良反應,以及使用肝素類藥物抗凝治療等措施,但對術后LE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較少[7-8]。
本研究納入行剖宮產手術的101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的研究結果顯示,存在血栓史、合并妊娠期并發(fā)癥、手術創(chuàng)傷、體位護理不當和LEDVT相關知識知曉度低均為影響剖宮產術后LE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P值均<0.05)。深入分析可知:① 存在血栓史會增加LEDVT的發(fā)生風險。發(fā)生LEDVT產婦中既往有血栓病史者高達23%~26%,存在血栓史剖宮產產婦在剖宮產過程會加重醫(yī)源性創(chuàng)傷,導致血小板凝結異常,血液黏稠度升高。此外,與順產產婦相比,剖宮產產婦血栓復舊的可能性增加,從而增加子宮對盆腔、靜脈壓迫時間,促進LEDVT的發(fā)生風險。② 合并妊娠期并發(fā)癥是術后LE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脂會阻礙血液流速,改變血液黏度,導致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高血壓會加大剖宮產手術血管壁損傷,增加LEDVT形成的風險[8];高血糖則會增強紅細胞聚集性、減弱細胞變形能力,改變血液流變學,損傷血管壁,促使血栓發(fā)生[9]。護理人員應叮囑產婦定期孕檢、控制體重、避免久坐、重視足部活動,減輕靜脈壓力和積極糾正便秘等,以促進下肢靜脈血液舒暢回流,預防妊娠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③ 剖宮產手術創(chuàng)傷是增加術后LEDVT發(fā)生風險的獨立影響因素。手術創(chuàng)傷可能會損傷靜脈血管壁,導致膠原纖維暴露、血小板反應性降低,繼而導致血小板產生強烈抗凝作用,最終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此外,手術創(chuàng)傷還增加合并感染風險和止血藥使用頻率[10]。④ 圍妊娠期體位護理不當是孕婦剖宮產術后LE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產后不良體位會造成髂總動脈騎跨、腰骶部前凸抵壓,以至靜脈前低后壓、減緩下肢血流,加上長期臥床缺乏運動,使得體內血細胞積聚,靜脈血液滯留時間減少[11]。⑤ LEDVT相關知識知曉度會影響剖宮產術后LEDVT的發(fā)生率??赡茉蚴遣糠衷挟a婦對LEDVT相關知識知曉度低,如術后進食高熱、高脂食物會增加血液黏稠度;缺乏體育鍛煉加上術后長期臥床,使得下肢靜脈呈低剪切速率、低流率,引發(fā)下肢血流淤滯、降低纖維蛋白活性[12],繼而增加LEDVT形成風險。針對此危險因素護理人員應反復進行術前和術后健康宣教,普及LEDVT相關知識,囑患者進行深呼吸、擴胸練習和床上離床運動訓練等。
綜上所述,孕婦剖宮產術后LEDVT形成的危險因素諸多,護理人員應針對存在血栓史、合并妊娠期并發(fā)癥、手術創(chuàng)傷、體位護理不當和LEDVT相關知識知曉度低等獨立因素,采取干預性措施,以降低LEDVT及其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