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忱
第一回 阮統(tǒng)制感舊梁山泊 張別駕激變石碣村(2)
即如梁山泊內(nèi)一百八人,雖在綠林,都是心懷忠義、正直無私,皆為官私逼迫,勢不得已,潛居水泊,卻是替天行道,并不殃民。后來受了招安,遣他征伏大遼,剿除方臘,屢建功勛,亡身殉國。江南回京之日,可憐所存者不過十分之三,雖加封官職,已是功高不賞,那奸臣輩還饒他不過,把盧俊義宣召到京,賜宴之時,瞞著徽宗暗地里下了慢藥,回至廬州,水銀毒發(fā),墜水而亡。又將鴆酒賜與宋江,宋江明知有毒,恐怕留下李逵惹是招非,壞了一世忠義,騙他來與他同飲,雙雙而死,葬在楚州南門外,宛似蓼兒洼一般。吳用、花榮,與宋江平日最好,聞知此信,來到宋江墓上,對面縊死,也就殯在一處。那楚州百姓受宋江恩惠的,墓邊經(jīng)過,無不墮淚,春秋常來祭奠,可見公道原在人心。有詩為證:
戴淵昔日出南塘,入洛能殉社稷亡。
今日忠心同類此,空悲父老奠壺漿。
這一段話,是《水滸傳》的煞尾。前已講過,為何重復提起?看官不知,大凡忠臣義士,百世流芳,正史稗乘為他立傳著誄,千古不泯,如草木之有根荄,逢春即發(fā);泉水之有源委,遇雨則流。宋江一片忠義之心,策功建名不得,令終負屈而死,豈可不闡揚一番,為后世有志者勸他同心合膽。兄弟一百八人,為征方臘歿于王事者過半,尚有三十二人。那三十二人是公孫勝、呼延灼、關勝、朱仝、李俊、李應、戴宗、燕青、朱武、黃信、孫立、孫新、阮小七、顧大嫂、樊瑞、蔡慶、童威、童猛、蔣敬、穆春、楊林、鄒潤、樂和、安道全、蕭讓、金大堅、皇甫端、杜興、裴宣、柴進、凌振、宋清,或有赴任為官的,或有御前供奉的,或有閑居隱逸的,或有棄職歸農(nóng)的,或有修真學道的。這三十二人散在四方,如珠之脫線,如葉之辭條,再不能收拾到一處了。誰知事有湊巧,話有偶然,機括一提,輻輪吻合,比前番在梁山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經(jīng)天緯地的事業(yè)來。垂功竹帛,世享榮華,成一篇花團錦簇的話。不厭絮煩,且待慢慢的說來。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