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一 胡月達
摘 要: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毙侣勢浾摴ぷ魇且龑说墓ぷ?,沒有幾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沒有高素質(zhì)、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對整個新聞輿論戰(zhàn)線提出了殷切希望,為提高本領能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關鍵詞: “四力”;新聞工作者;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G21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21-0276-01
2019年10月,秦皇島日報社和電視臺聯(lián)合采寫我市駐操營鎮(zhèn)龍泉莊村黨支部書記溫守文的典型事跡。記者見了面之后,發(fā)現(xiàn)溫守文一支袖筒是空的,心里霎時涌動一股“悲涼的情緒”,不敢再多看一眼那支“空胳膊”,油然而生的“憐憫之情”涌上心頭......但是,在交談中,“悲涼、憐憫”的情緒漸漸地煙消云散了。因為,溫守文堅強的性格、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他人生境界、理想抱負、基層共產(chǎn)黨人的情懷與業(yè)績,深深地感動并吸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溫守文雖然失去一只胳膊,但他不是殘疾人,他是強者,他是有大智慧的漢子!座談兩個多小時之后,記者決意留在溫守文家隨便吃了過水小米粥之后就到村莊里和河邊、板栗坡、養(yǎng)殖場“采風”,邊走邊談,暢所欲言;晚上,就住在了溫書記家里,又談了很多。
“站在高山看世界,腳踏實地建家園?!薄叭司謇鮾汕Э茫∵M樓房開轎車?!睖厥匚奶岢龅凝埲f村發(fā)展目標在當時看來,沒有幾個人會相信,說那是在做夢,然而幾年后就全部實現(xiàn)了,溫守文也因此被河北省委授予為“優(yōu)秀農(nóng)村黨支部書記”,多次被縣、市、省評為“農(nóng)村致富帶頭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
采訪溫守文之后,記者寫了一篇溫守文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為主題”的報告文學,寫了兩篇龍泉莊村因地制宜發(fā)展板栗、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的新聞稿件,還寫了一篇《村官的責任意識》言論。一次采訪,寫出五篇文稿,憑什么?仔細想一想,是與“四力”有密切關聯(lián)。新聞工作者需要加強“四力”能力建設,以更加直觀的新聞表現(xiàn)形式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溫潤人的心靈,實現(xiàn)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1 練腳力,就是要善于探索
在路上心里才有時代。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為了追尋真實,都付出過巨大努力。明知蜀道難于上青天,卻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的李白;窮盡一生,用生命記錄地貌環(huán)境,與長風為伍,與云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的徐霞客;不畏生死,西行求法,普度眾生的玄奘。他們用堅毅克服磨難,用生命詮釋道義,用腳步踏尋真諦。毛澤東同志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曾指出:“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也曾說過:“力行而后知之真”。作為新聞工作者而言,更要學習這樣的精神,走出書齋,走出生活和藝術的舒適小巢,通向人民生活的廣袤大地,通向浩瀚的人心,通向?qū)r代和生活第一手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到基層去、到現(xiàn)場去、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正所謂“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腳力足了,才能經(jīng)風雨、見世面、長見識、出精品。
2 練眼力,就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
“眼力”是面對紛繁復雜的情況時對問題的發(fā)現(xiàn)力、辨別力、判斷力。德國地質(zhì)學家魏格納觀察蚯蚓的分布,最終推論出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英國物理學家牛頓觀察蘋果的掉落,最終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清晰的“眼力”同樣必不可少。這個眼力不是視力,更不是看風景,而是“觀云識天”,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沙里淘金、吹糠見米的能力。新聞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習近平總書記曾談到當代著名作家路遙和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路遙《平凡的世界》正是記錄了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表現(xiàn)了奮斗進取的時代精神,從而產(chǎn)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成為一部不平凡的作品。眼力明了,才能有廣闊深邃的視野,捕捉到新時代前行的萬千氣象,創(chuàng)作出有格局、史詩性的新聞精品。
3 練腦力,就是要善于思考
思想性代表著對生活的獨特看法、認識和觀念,也體現(xiàn)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主體建構(gòu)。因此,要善于思考,提升思想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跳出廬山看廬山”。延安時期,毛主席為中央和陜甘寧邊區(qū)機關報《新中華報》題詞,只有兩個字:多想?!霸娢碾S世運,無日不趨新。”新聞工作者要跟上時代、把握時代、融入時代,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唐代書法家李邕說:“似我者俗,學我者死。”宋代詩人黃庭堅說:“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毙侣剟?chuàng)作是觀念和手段的結(jié)合、內(nèi)容和形式的融合,是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的集成,是胸懷和創(chuàng)意的對接。新聞工作者要在思考中拓展題材、內(nèi)容、形式、手法,提高原創(chuàng)力,讓作品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腦力活了,才能賦予作品與時俱進的品質(zhì),增強作品的穿透力、感染力,讓新聞重回時代的思想前沿。
4 練筆力,就是要善于表達
要增強文學藝術作品的表現(xiàn)力,必須在筆力上下功夫,而增強筆力的關鍵在于“言由心生”,用所經(jīng)、所感、所思獲得精當?shù)恼Z言、形式和形象,抒發(fā)樸素真摯的情感,傳遞打動人的正能量。好筆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練成,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新聞精品,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古人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薄皟删淙甑?,一吟雙淚流?!辈苎┣蹖憽都t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路遙的墓碑上刻著:“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毙侣劰ぷ髡咭獔允馗呱新殬I(yè)道德,不放棄“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要勤于學習,廣泛積累知識,做到心中有墨、胸有成竹。要勤加練習,多寫多練,以釘釘子精神,刻苦鉆研。筆力強了,才能獲得感染人、感動人的強大藝術魅力,使新聞工作更有凝聚力、引領力和感召力。
“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毙侣劰ぷ髡卟粩嘣鰪娔_力、眼力、腦力、筆力,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努力創(chuàng)作出一批反映偉大時代、反映火熱生活、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新聞精品佳作。
參考文獻
[1] 沈天紅.踐行“四力”做新時期合格的新聞工作者[J].聲屏世界,2018,440(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