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張芬芬
摘要:“一帶一路”開展以來,我國與中西亞經濟走廊貿易政策不斷協(xié)調,跨區(qū)域經濟合作更加頻繁。本文分析了該區(qū)域營商環(huán)境,構建指標體系對區(qū)域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測評。結果表明該區(qū)域貿易便利化水平較低,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營商環(huán)境;貿易便利化;中西亞經濟走廊
一、引言
國際主流學者將貿易便利化定義為國際貿易流通過程中一系列簡化手續(xù)的活動,通過降低成本提高國際貿易實際效益。近年來,基本形成以Wilson(2013)為基礎的研究體系,婁萬鎖(2010)從諾斯的“路徑依賴”理論出發(fā),分析探討了制度本身存在的滯后性。March and Eckert(2000)、孔慶峰,董虹蔚(2015)也基于實際情況進行了修正更新。
2015年以來,中國正與“一帶一路”國家積極規(guī)劃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一中亞一西亞、中國一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建設。其中,中國-中亞一西亞經濟走廊指的是從新疆出發(fā),抵達波斯灣、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主要涉及中亞五國、伊朗、土耳其等國(丁存振等,2018)。但是當前制約該地區(qū)發(fā)展的因素仍很多,貿易便利化水平測評可以為推動經貿合作提供理論支撐。本文選取了14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貿易便利化現狀。
二、中西亞經濟走廊營商環(huán)境分析
中西亞經濟走廊態(tài)環(huán)境比較特殊,世界銀行發(fā)布的《營商環(huán)境報告》展示了便利度水平,經濟體被排名在1到190之間。一個高的營商環(huán)境便利度排名意味著監(jiān)管環(huán)境更有利于當地公司的啟動和運營。
各國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便利度排名參差不一。主要特點:一是以地中海一一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紅海為對稱軸,越接近對稱軸的國家跨境貿易營商環(huán)境便利度排名越靠前;二是除個別國家以外,中西亞地區(qū)整體排名普遍不高,甚至屬于很靠后的位置;三是在世界范圍內,中國和土耳其2019年營商環(huán)境改善顯著,分別同比增加23.13%和11.22%。
三、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測度
(一)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將一級指標劃分為:口岸效率、海關邊境、規(guī)制環(huán)境、電子商務與金融支持,并結合中西亞地區(qū)貿易環(huán)境現狀,補充了18個二級指標。二級指標數據均來自于世界經濟論壇發(fā)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GCR,得分范圍1-7;清廉指數數據來自透明國際發(fā)布的《清廉指數報告》CPI,2011年前得分范圍0-10,2011年后得分范圍0-100。
(二)貿易便利化測評結果
KMO和Battlett檢驗顯示,KMO值為0.883,遠大于0.6,Bartiett球形度檢驗,P值<0.001,存在相關性,適合主成分分析。
為保證結果更具有代表性,進行因子旋轉,旋轉平方和載入和碎石圖顯示提取三個主成分,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0.297%。各個主成分對應的系數乘以相應的方差貢獻率再除以三個主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率可以算出貿易便利化二級指標體系各目的比重;
Comp=s.248A+0:221A+0.123A+0.168A+0.154A+0.229B+0.161B+0.239B3-0.074B+0.199C+0.184C+0.243C+0.236C+0.130C+0.009D+0.174D+0.112D+0.011D
一級指標權重由各二級指標權重之和占所有二級指標權重的比確定,得到所有指標的系數以及權重如表1。
曾錚、周茜(2008)將貿易便利化綜合指標值分為四個等級:0.8分以上為非常便利,0.7-0.8為比較便利,0.6-0.7分為一般便利,0.6分以下為不便利。根據主成分分析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再將各級權重乘以相應的標準化數據得到14個國家10年貿易便利化水平,結果顯示2008-2017年這十年間多數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呈現不同程度的變化。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和卡塔爾一直處于第一名和第二名,便利化水平均值在0.7-0.8,屬于比較便利水平。貿易便利化水平改善的國家有: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埃及。
四、結束語
中西亞經濟走廊貿易便利化水平不高,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不佳對未來出口貿易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得出幾點:(1)加強與中西亞國家政治經濟合作,充分發(fā)揮亞投行優(yōu)勢,完善區(qū)域間基礎設施建設;(2)提高口岸通關效率,縮短單證合規(guī)時間:各國應以貿易合作為導向,就海關、邊檢查驗簽署共建合作協(xié)議;(3)分區(qū)域進行有針對性經濟合作。
參考文獻:
[1]Wilson J S,Mann C L.Trade Facilita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New Approachto Quantifying the Impact[J].World BankEconomic Review,2003,17(3):367-389.
[2]Mann C L,Eckert S E,Knight SC.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A PolicyPrimer[M].America: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0:181-185.
[3]婁萬鎖.貿易便利化理論根源探析14一海海關學院學報,2010,31(01):31-37.
[4]孔慶峰,董虹蔚.“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與貿易潛力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5(12):158-168-
[5]丁存振,肖海峰.中國與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國家農產品貿易特征分析——基于“一帶一路”倡議背景[J].經濟問題探索,2018(06):112-122+163.
[6]曾錚,周茜.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及對我國出口的影響[J].國際經貿探索,2008(10).
作者簡介:王立新(1971-),男,上海人,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國際貿易、企業(yè)管理;
張芬芬(1993一,女,漢族,安徽黃山人,單位: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碩士,國際貿易學專業(yè),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