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曼妮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6-125-02
摘要 本文介紹實行小組教學模式應當遵循的原則,并且重點闡述具體的教學實踐方法,進一步分析此種教學模式的意義,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之間合作能力,使得學生更好掌握體育關鍵技術動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初中體育;互助學習;“1+1”
小組內“1+1”互助學習指的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教學的新型組織形式,依據(jù)學生實際需要,運動素質較好的學生作為帶頭者,幫助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高學生整體運動水平和合作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一、實行小組“1+1”學習模式的原則
(一)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
首先,在體育教學課堂中,制定小組的目標應當符合學生的生理系統(tǒng)功能、運動素質和綜合能力,依據(jù)各個小組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選擇有助于學生生理機能和身體素質的內容,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制定任務,心理上應當考慮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其次,應當考慮學生的觀察、表達、記憶、判斷以及辯證思維能力;最后,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性格、動機、意志、情感以及人際關系等。體育課小組的任務應當符合整體的教學目標,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fā),可以通過游戲或者活動的方法,發(fā)展學生進取精神。
(二)根據(jù)教學情況制定目標
在所有的學科中,體育課是唯一沒有明確規(guī)定教學內容的學科,體育課主要提倡依據(jù)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目標時應當根據(jù)學校場內運動設施以及器械,再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制定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標,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面對任務時具有充沛的精力。針對體育技術動作較難的情況,可以適當降低難度,因材施教更加有利于學生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在學生不同的成長階段制定科學的任務,遵循符合自身發(fā)展需要的原則,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游戲和小組練習相結合
通過分組后制定小組目標的方式,保證體育教學高質量的教學效果,但是從體育課的教學要求和總體目標來講,應當采用游戲練習和統(tǒng)一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實現(xiàn)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的統(tǒng)一。這種教學模式對實現(xiàn)小組教學目標卻未能達到標準技術動作要求的同學進行鼓勵,使得同學制定更高的教學目標,更加努力去完成標準的技術動作,使得學生真正的理解這項體育運動[1]。分組后將小組游戲和集體游戲兩種方式相結合,通過游戲練習方法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信心。
二、初中體育課小組內“1+1”互助學習模式具體應用
(一)科學組合
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應當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依據(jù)學生運動能力、態(tài)度和課程難度,分析學生心理特征,按照課程標準應當符合基本、中層以及發(fā)展目標等三個層次的要求,將學生分為上、中和下三個層次,依據(jù)2:4:1的比例劃分為A、B和C3個層次,A層主要由運動能力較好的學生組成,既能夠掌握課堂內容,也可以積極主動參加其余課外體育活動;B層主要是由運動能力一般的學生組成,通過教師的引導掌握所學內容;C層是體育學習有困難的學生[2]。依據(jù)學生實際能力建立合作小組,每組可以分為7個人,2個A層,4個B層,1個C層為一個學習小組,體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原則。在經過一段體育鍛煉時間后,如果學生提出重新分組要求,教師依據(jù)學生現(xiàn)階段體育運動能力的變化,小組成員應當做出必要的調整,輪換分組,使得學生感受到民主和平等,關注每位同學的變化。
例如:在體育快跑課程教學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步幅、速度以及步頻之間的關系,可以采用合作教學的模式,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且為每個小組配置秒表、筆和計算器,測試學生在30m短跑中的步頻和步幅,記錄下來,并且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總結出步幅大和步頻快,學生才能跑得快的結論,通過合作明白三者之間的關系。對于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應當將弱勢個體與體質較強的學生合理搭配,以此來帶動小組內的平均水平,但是也應當充分考慮到各個學生之間關系,切記不能隨意將運動能力稍差的學生分到各個小組。
(二)參與指導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并不是完全的放手,而是應當充分發(fā)揮領導者的作用,依據(jù)學生在組內的進程和表現(xiàn),及時跟緊學生發(fā)展的步伐,以尊重學生個性作為教學的基礎,教師應當與學生加強交流討論,讓學生在班級中講述自己的成功或者失敗,鼓勵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積極發(fā)言,樹立學生自信心,建立和諧愉快交流溝通環(huán)境。在進行體育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領導作用,引導小組內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或者合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例如:在進行足球技術教學時,安排2人之間傳接球和行進間2人傳接球,安排2個學生為一個小組,教師可以全程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在運動過程中觀察對手的位置,靈活掌握賽場上實際情況,如果學生在傳球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應當及時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要點。合作學習中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應當及時分析學生運動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小組的任務,進行指導,評價學生合作的過程,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掌握基本專業(yè)知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三)合理時間
合作學習是以學生個體的需要為基礎,在學生個體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合作學習的價值就凸顯出來。應當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一節(jié)課課程時間有限,小組討論時間過長,就會浪費時間,交流時間短,也無法真正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目標,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小組合作時間應當把握好,根據(jù)小組合作任務的難度以及學生表現(xiàn)作出決策。交流合作應當以每個成員獨立思考為基礎,然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最后,在各個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因此,應當確保合理的討論時間,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模式,并不是在課堂教學剛剛開始就進行的,是在教師提出問題后,每個學生進行自主活動以及思考后才能夠進行合理安排。因此,應當在恰當?shù)臅r間進行合作交流。
(四)激發(fā)思考
體育教學目的是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制定的體育任務應當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設置為問題,依據(jù)小組的合作探究模式,將解決問題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幫助學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能力。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教師針對存在的問題,借助學生自身知識儲備,引導學生思考回憶自己的動作,深入探索和理解,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3]。
例如:在短跑課程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提出“短跑分為幾個階段”這一個問題就太過簡單,不具有代表性。提出“途中跑在整個過程中,對運動成績有什么影響”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和實踐,也能夠解答出來,并且學生通過在跑步過程中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三、分組練習互助學習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積極性
目標具有激勵性,促使學生朝著明確的方向努力,并且將自己行為結果與預定的目標進行比對,及時調整,使得完成目標??茖W合理的目標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教學目標為基礎,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為每一組制定適合的目標,確定努力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學生積極性。例如:在進行足球腳背正面練習時,有的學生掌握了動作要點,但是點球次數(shù)少,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就可以進行分組,并且設定目標,比較一下誰學得快,哪一組同學率先完成。
(二)促進團結合作
在針對體育技術的練習中,為不同小組制定目標,需要小組成員團結合作,相互配合。例如:在排球墊球技術學習中,依據(jù)學生的實力水平,分為A、B、C、D四組,各個小組目標分別為墊球輪轉不失誤2輪或者1輪,將技術較好的同學調到A組,制定高目標;技術較差同學為D組,將小組目標制定為墊球1輪。D組同學通過團結協(xié)作,完成了目標,獲得勝利的喜悅。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學生之間進行思想溝通和相互借鑒,及時糾正自己錯誤,完善練習方法。
四、結論
體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活動,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充分發(fā)揮出優(yōu)勢,應當密切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分組后制定目標使得學生參與到課堂,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怡鑫.體育課分組后制定小組目標的意義與原則[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3):143+145.
[2]康麗華.小組合作促進學生體育課主動學習的效能探究[J].運動,2018(05):113+102.
[3]華勇猛.提高體育課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運動,2018(04):112-113.
作者單位:南寧市智興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