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泳是廣大群眾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對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養(yǎng)生保健,防治疾病十分有益,游泳的方式多種多樣,無論哪一種方式,都包含有物理學知識。以蛙泳為例具體分析。
關(guān)鍵詞:蛙泳;力學分析;升力
游泳是現(xiàn)代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運動,它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改善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冷水的刺激通過熱量調(diào)節(jié)作用與新陳代謝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此外游泳時水的壓力和阻力還對心臟和血液的循環(huán)起到特殊的作用,還是改善和提高肺活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1.游泳的種類
游泳有多種方式,根據(jù)游泳的姿勢不同,可以將游泳分為:蛙泳、仰泳、自由泳、蝶泳、側(cè)泳、潛水、花樣游泳等多種形式。蛙泳是一種古老的游泳方式,古時候人們看到青蛙游泳后受到啟發(fā),便發(fā)明了這樣一種優(yōu)美的姿勢。它是一項復雜和系統(tǒng)性的全身運動,手、腳、腰、腹和呼吸之間要有正確的協(xié)調(diào)和配合,無論蛙泳的快慢,動作都要有節(jié)奏,并且要始終保持這樣的節(jié)奏。
2.游泳的力學分析
游泳與其他運動項目不同,它是在水中進行的,人在水中運動要受到水對他的浮力和阻力的作用,也正是這些力的合力決定了游泳的速度。游泳中的浮力,不能簡單地定義為中學課本里說的阿基米德浮力,即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量。按著這個定義,如果一個人的人體比重略大于1,那么他就不可能浮在水面上,當然就不會游泳了。實際上,大多數(shù)游泳高手的人體比重都大于1,他們?yōu)槭裁催€能漂浮在水面上,隨心所欲地暢游呢?因為游泳時,還受到了其他兩個力:一個是向下?lián)羲膭幼魉a(chǎn)生的反作用力,給人一個向上的舉力。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直立在水中,有節(jié)奏地用腳踩水、用手壓水,身體就會浮在水面上。另一個是,游泳時有一個向前的速度,而游泳者的身體總會有一點斜度,水相對于身體的流動,也會產(chǎn)生一個向上的分力。當我們前進時,水就會在我們頭前形成水壓,同時,我們身后也會生成一個較大的、壓力小得多的湍流區(qū)。這種壓力的不平衡會產(chǎn)生一種推力,使水從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并試圖向后推動我們。形狀阻力是以速度的平方指數(shù)增加的,并且關(guān)鍵性地取決于活動的人前端截面面積的大小。因為水的密度比空氣大800余倍,人在水中受到的壓力要遠遠大于在空氣中。這就是初學游泳者在水中感到呼吸困難的原因。由于胸腔和腹腔在水中受到的壓力增大,這就迫使呼吸肌用更大的力量進行呼吸,能夠提高許多肌肉的力量和協(xié)調(diào)性,特別是軀干、肩帶和上肢的肌肉,長期鍛煉能夠使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和關(guān)節(jié)的靈活性都得到提高。
游泳時,人同時受到受到阻力和推進力這兩種力的影響。設(shè)阻力為F,物體的投影截面為S,物體的形狀和表面阻力系數(shù)為C,水環(huán)境的阻力系數(shù)為Re,物體的運動速度為V,則FαSV2CR另外,在向前做有效劃水的動作時,不要過猛過快,以免增大阻力,勻速前進時阻力相對要小些。推進力是游泳者在水中前進的動力,游泳者要想獲得最大的力,就要向后做有效劃臂和蹬腿,要盡量加大投影截面以及加快速度,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反作用力,也就是向前的推進力。從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一定律得:游泳時應該直線向后劃水,這樣人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最大,但實際中劃水的路線都是曲線。
3.以蛙泳為例具體分析
蛙泳時,運動員面朝下身體水平俯臥在水面上,兩臂自然向前伸直,兩臂與水平面平行,頭部置于兩臂之間,手指并攏,掌心朝下,兩眼俯視前下方,使兩臂和身體成一條直線,拉攏雙臂,最后在水中合攏,浮在水面上滑行?;袝r手向前伸出后,前臂、上臂立即旋內(nèi),掌心轉(zhuǎn)向外斜下方,并稍勾手腕,兩手分開,向斜下方壓水,水反作用于人體,使人體上浮,頭部浮出水面,換氣。蛙泳的推進力來自手臂劃水和腿的蹬水,蛙泳手劃水的方向是向側(cè)、下、后、內(nèi)、路線為三維曲線,近似螺旋槳式,由于水是可以流動的介質(zhì),如果直線劃水會造成劃空的現(xiàn)象,就不能有效的獲得游泳所需的反作用力。曲線劃水是游泳技術(shù)的重要特征之一,劃水時肘部保持較高的部位,它包含有縱向和橫向兩方向的力,如果僅僅用伯努利方程解釋蛙泳劃水推進力是不夠的,原因是在手臂劃水的過程中,不僅僅改變了手掌前后的水流速度,而且沒有發(fā)生科安達效應,就沒有產(chǎn)生升力的條件,在實際劃水過程,手臂是劃動了水,由于劃水的角度的不相同,實際上是垂直分力推動人體前進了,但這樣水對人的阻力通過雙臂的分解可以減小,其劃力都可以分解為向后的推力和向兩側(cè)的水平推力,撥水的路線可以是半圓,也可以是任意曲線。
根據(jù)伯努利方程
手掌下面水流的速度比手背的水流速度慢,因此形成手掌與手背的壓力差,此壓力差即為我們所說的升力。在劃臂時,水對手的加速劃水產(chǎn)生一個相反的阻力,所以水對人的推進力是升力與阻力的矢量合。人在水中與在陸地又有不同,水對人體產(chǎn)生的作用力不是單一的,會很復雜,向后推水的力越大,依據(jù)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理論,水反作用于人的推力也就越大,蛙泳的速度也會越快。
對蛙泳腿來說,細節(jié)非常多,像一個個潛伏的小陷阱,埋藏在收腿,翻腳,蹬水,夾水和滑行的各個階段。蛙泳的腿部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它是先收腿,后蹬腿。收腿時要慢,大腿與人體上半身有一定的夾角,是會給身體帶來阻力的,再者收腿速度對阻力也有影響。膝蓋內(nèi)收,兩膝自然逐漸分開,小腿向前回收,同時兩腳放松,腿根向臀部靠攏,盡量保持一個最多兩個拳頭的距離,腳后跟要盡量靠近臀部,收腿時力量要小,為了減小回收時的阻力,小腿和兩腳要收在大腿的投影截面以內(nèi)。收腿完成,小腿與水面大約成垂直狀,大腿與軀干大約成120°-140°,大腿與小腿之間大約為40°-50°,收腿結(jié)束時,這樣的動作已為翻腳、蹬水做好準備。蛙泳腿的外翻包括腳掌外翻和小腿外翻,完成時,腳跟之間的距離略比肩寬,此時從后面看,應該是一個“W”形狀,蹬腿后期腿要向內(nèi)快速夾水,蹬夾過程中,腳關(guān)節(jié)也要呈外翻勾腳狀,這樣才不會降低蹬腿的實效。夾水結(jié)束,雙腿會保持伸直并攏向前滑行幾秒鐘,這樣,一個完整的動作完成。
參考文獻:
[1]泳手臂動作技術(shù)與常見錯誤動作分析——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05第28卷5期.
作者簡介:李麗杰(1969.5-),女,漢族,河北滄州人,教師。研究方向:理論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