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妹
就像每座城市都應該擁有書店一樣,每座城市也都應該擁有一間博物館,它是連接一座城市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讓城市里的人們透過文物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
想了解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當地的博物館。來到蘇州,不少人會打卡“網紅”蘇州博物館,而其實吳中區(qū)是吳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文化遺產資源極其豐富。
6月28日,民心所盼下,萬眾矚目的蘇州吳文化博物館開館試運營,7月1日起將正式開放參觀。蘇州吳文化博物館館長陳曾路邀請大家來澹臺湖畔賞吳!
如吳地文化般純粹的建筑風格
蘇州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小橋流水、灰瓦白墻,穿越在蘇州的街巷之中,自然窺見吳文化的所在。吳中博物館從建筑外型上俯瞰,酷似一方吳中地方文化之印,深深地鑲嵌在江南的山水之中。
從建筑上來看,吳中博物館由一個個虛實結合的盒子空間,經過玻璃連廊的連接,空間上宛如在江南街巷間穿梭,巧妙地把蘇州文化的元素嵌入到建筑中。
參觀者首先通過一段水面上的浮橋從主入口緩緩進入建筑,期間,寧靜的水面和宜人的空間尺度使人的心境漸轉寧靜。接著,明確的視覺導向將觀者自然而然地帶到了位于建筑中央聯(lián)系著各個展廳的中庭空間,視覺一下子開闊開來,進入視線的是柔和的陽光和周邊窄院中透出的翠影修竹,令人心曠神怡。
在陳曾路看來,吳中博物館追求一種“建筑純粹”,從材料選擇以及對于總體色調的打磨中,均可看得出純粹的意味,沒有過度的裝飾和修飾。“這跟吳文化不張揚的性格很像,順勢而為??梢钥闯?,我們的建筑設計師對于文化的把握,空間的把握和人的心理的把握非常精準。”
深入解讀江南文化
吳中博物館,又稱蘇州吳文化博物館,從建筑到展覽,吳中博物館對“吳”字深入解讀。據介紹,吳中博物館設置了兩個特展廳、四個常設展廳、一個教育中心,還有學術報告廳、多功能廳、咖啡和文創(chuàng)區(qū)等等,主要用于展覽、教育和公共服務。
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展覽展示,吳中博物館內展陳面積約4000平方米,擁有文物藏品6800多套,其中一級品55件、二級品66件,三級品177件,未來,這里將通過吳地文化的基本陳列,講好“考古探吳中”和“風雅頌吳中”故事,凸顯吳文化的主題概念。
陳曾路解釋說,“考古探吳中”展廳針對狹義的吳文化,主要內容是講吳國的歷史,從先秦吳地的文化開始探究,比如草鞋山遺址等,直到吳國建立后,邁入春秋戰(zhàn)國時期。“風雅頌吳中”展廳針對廣義的吳文化,從秦朝開始到吳文化最繁盛的明清到當代的時間段,這部分展廳跟江南文化的關系密切。
“江南文化、環(huán)太湖文化和吳文化三者的關系是圈層關系,江南范圍最大,而江南文化的核心正是環(huán)太湖文化,從物候到地域到文化到心理,是一個漸漸深入的層面。我們對于吳文化的理解,從博物館的概念來說是從吳文化到環(huán)太湖文化到江南文化,逐漸寬泛的概念,‘風雅頌吳中’展廳中吳風部分講的就是吳地的風俗?!?/p>
文化需求衍生的文化綜合體
在陳曾路看來:“一座城市,本質上是為人服務,人的需求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文化需求,保障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是我們當下應該做的事情。”
老百姓有需求,才會有文化綜合體。吳中區(qū)博物館定位于高水平、有特色的區(qū)域文化綜合體,擬打造領先的吳文化、吳地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展示、研究和學習平臺。接下來吳中博物館要做的展覽、教育課程,以及推出的品牌,將服務吳中地區(qū),乃至蘇州南部片區(qū)的老百姓。
在建設實體博物館的同時,吳中博物館也在構建一座“吳縣文物數字展”,通過田野調查、航拍、測繪,對吳中范圍內的古鎮(zhèn)、古村、古建筑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記錄和歸檔,建立起可開放、可協(xié)作、可迭代的數字化公眾平臺。借助“吳縣文物數字展” ,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遨游在吳門的山水古跡之間。
任何一個文化機構最先考慮的就是Local。博物館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化機構,它還為區(qū)域和產業(yè)服務。在倫敦泰晤士南岸,由泰特美術館開始,集聚了一大批國家性的文化場館,緊接著不少畫廊和藝術家工作室入駐,上千上萬的從業(yè)者來到這里,形成文化藝術集聚區(qū),這就是區(qū)域文化產業(yè)的形成。
“當前只有一個吳中博物館,后期這個區(qū)域能夠吸引更多文化領域的人在這里聚集,我們擔負的是蘇州地區(qū)博物館2.0版本的概念。”當代博物館最重要的兩件事,讓各種不同背景的人進入到其中來?!安┪镳^的奧義,不是為了收藏更多的珍品,而是為了讓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碧K州文化場館的配置,還有很大的空間,場館數量和質量都有提升空間。
“我們希望建成后的吳中博物館不僅能成為匯聚吳地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寶庫,也能以其富有地方文化內涵的建筑形象和開放的姿態(tài),為吳中這片土地帶去生機勃勃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