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榮
你知道當(dāng)一個人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身體上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直到眼睛看不清,手腳也使不上勁兒,甚至上樓梯都需要人攙扶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嗎?你知道當(dāng)一個人看著自己的子女長大成人,子女又有了子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嗎?你知道當(dāng)一個人看著身邊的同齡人逐漸老去,直到消失不見,是怎樣的一種心理感受嗎?你可能不知道,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能為你遮風(fēng)擋雨的人了,他們甚至不知道怎么用智能手機(jī),有時候還不講道理。所以,你有可能會覺得他們非?!盁薄K麄兪抢先?,卻又像小孩一樣需要人照顧,你家里有這樣的“小孩”嗎?你愿意照顧這樣的“小孩”嗎?
外婆的針線活做得好,周圍的人都說她的手藝好。
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細(xì)致耐心,從量到裁到縫,她好像都在用心體會布的心情。一匹布要變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會激動,充滿著期待,或許還有幾分膽怯和恐懼:要是變得不倫不類,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譽(yù)和尊嚴(yán)就毀了,那時,布也許是很傷心的。
記憶中,每次縫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齊齊,身子也盡量坐得端正。外婆總是坐在光線敞亮的地方做針線活。她特別喜歡坐在場院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顯得樸素、虔誠,而且有幾分莊嚴(yán)。
在我的童年時代,穿新衣是盛大的節(jié)日。只有在春節(jié)、生日的時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舊衣服、補(bǔ)丁衣服是我們?nèi)粘5姆b。我們穿著打滿補(bǔ)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們都過著打補(bǔ)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為外婆在為我們補(bǔ)衣的時候,精心搭配著每一個補(bǔ)丁的顏色和形狀,她把補(bǔ)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藝術(shù)品。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在那些打滿補(bǔ)丁的歲月里,外婆依然堅持著她樸素的美學(xué),她以她心目中的“樣式”縫補(bǔ)著生活。
那年秋天,我上小學(xué),外婆送給我的禮物是一雙鞋墊和一個枕套。鞋墊上繡著一汪泉水,泉邊生著一叢水仙,泉水里游著兩條魚。我說:“外婆,我的腳泡在水里,會凍壞的。”外婆說:“孩子,泉水冬暖夏涼。冬天,你就想著腳底下有溫水流淌;夏天呢,有清涼在腳底下護(hù)著你。你走到哪里,魚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魚的地方你就不會口渴?!?/p>
外婆送我的枕套上繡著月宮,桂花樹下蹲著一只兔子。兔子在月宮里,在云端,望著人間,望著我,到夜晚,它就守著我的夢境。
外婆用細(xì)針密線把天上人間的好東西都收攏來,貼緊我的身體。
而在我心里貼緊我身體的,既是外婆密密的手紋,也是她密密的心情。
直到今天,我還保存著我童年時的那雙鞋墊。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著它們,保存著外婆的手紋。遺憾的是,由于時間已經(jīng)過去三十年之久,它們已經(jīng)變得破舊,真如文物那樣脆弱易碎。只是那泉水依舊蕩漾著,貼近它,似乎能聽見隱隱的水聲。兩條小魚仍然沒有長大,一直游在歲月的深處,幾叢欲開未開的水仙,就那樣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外婆,就這樣把一種花保存在季節(jié)之外。
我買回針線,把圖案臨摹在布上,然后,我一針一線地繡起來。我靜下來,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種心境。
我一針一線臨摹著外婆的手紋。泉,淙淙地涌出來。魚,輕輕地游過來。水仙,欲開未開著,含著永遠(yuǎn)的期待。我的手紋,努力接近和重疊著外婆的手紋。她冰涼的手從遠(yuǎn)方伸過來,接通了我手上的溫度。注定要失傳嗎?這手藝,這手紋。
我看見天空上,永不會失傳的云朵和月光。
我看見水里的魚游過來,水仙欲開未開。
我隱隱觸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傳的手上的溫度。
【摘編自《小學(xué)生每日一讀》(中國電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