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陽
感受時代脈搏,去收獲一種相似的體驗與感悟、去品味一種別樣的美麗與芬芳。
念中學以前,橋娃子從沒見過橋。門前有一條河,河里只有跳石。
只有跳石的一條河,也不知道叫啥河,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竹子問他:“人家的河壩有名字,我們這河壩叫個啥?”
橋娃子不曉得,就覺得很丑,就去問他爺,他爺很奇怪:“咱這小河壩溝溝,老輩子都沒說要給它起名字,有啥不得了?”
考慮了許久,橋娃子就去問老師,老師說:“邊條河沒有名字,無名河?!?/p>
后來橋娃子才弄清,門前那條河,曾修過一次橋,而修橋的主要工匠就是他那泥瓦匠父親,修橋那年恰好他出世,就起名叫橋娃子。只是當時生產隊太窮,買不起石灰、水泥,橋修好沒過一年,就被一場山洪沖垮了。
橋娃子把這點歷史講給竹子聽時,竹子已是害羞的半大姑娘了。竹子說:“要是能再修一座鋼筋水泥橋多好啊,念書不怕下雨,也不會再出事了。”橋娃子微微地嘆了口氣說:“是啊。但那得好多錢啊!”后來,橋娃子沒考上大學,竹子也沒考上。
橋娃子悶了好幾天不做聲,竹子卻不愿回來,她要在城里學裁剪自謀生路。
就在這個夏天,門前那條河漲了一次大水,沖走了一個小女孩。這小女孩是竹子爹的寶貝蛋兒,名字叫蓮蓮。九歲,念二年級。
看著竹子爹媽呼天喊地,橋娃子只覺是胸腔里有熱血往上涌,忽然他大聲喊道:“咱一定要修橋!”
這件事之后,橋娃子才覺得自己已是條漢子了,有事沒事就與爹一起在河坎上揣摩。恰好村上搞選舉,橋娃子幾乎全票被推到村長的位置上。
橋娃子上任后,就更想著要架這座橋。于是,他帶領村民植桑、養(yǎng)蠶、搞食用菌、建石料廠。一兩年,村里有了積蓄。差不多又過了一年,橋娃子請來縣水利局技術員測量,要正而八經地動工建橋了。說干就干。開工的這天,村里除老小不能動身的之外,其余全部到場??墒前雮€月過去,橋正修到節(jié)骨眼上,錢卻用完了。竹子的哥說:“咋辦?開湊吧,我拿兩千!”
大家就湊,村里人人踴躍,翻出家底,才湊了不足五萬,可精打細算還差幾萬塊呀!怎么辦?竹子回來了。
竹子跑到工地上來找橋娃子,她喊:“橋娃子哥!”這是?只見竹子從懷里掏出一沓錢,遞給橋娃子,說:“橋娃子哥,村里架橋,怎么不給捎個信?這是我做服裝帶徒弟掙的三萬塊錢。”
橋娃子好半天才伸出手,和竹子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在場的人無不激動!
橋很快就建起了。竹子也回村辦起了個體縫紉店。因為她想天天見到橋娃子和那座新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