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李妍
摘 要:高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一種重要方式,是改變個人命運,促進社會流動的重要途徑。高考誠信缺失是對高考公平公正最大的挑戰(zhàn)。本文分析高考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進而深入剖析原因,探索高考誠信缺失的對策。
關鍵詞:高考;誠信缺失;對策
一、高考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
目前,誠信缺失已滲透到高考的報名、考試、錄取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
報名階段:提供虛假個人信息的,偽造或非法獲取各類榮譽證書及其他成績證明等,騙取報名資格或者其他優(yōu)惠政策的。如2017年有15名山東考生在參加高校自主招生過程中通過偽造或變造競賽獲獎證書、專利證書等弄虛作假行為獲得或試圖獲得報名資格的問題。
考試階段:根據(jù)國家教育考試違規(guī)處理辦法,考生考試違規(guī)行為主要分為考試違紀行為和考試作弊行為。從分析2015年至2018年山東省高考考生考試違規(guī)情況看,違紀行為類型基本在7種類型之下。每年涉及多的主要是攜帶規(guī)定以外的物品進入考場、考試信號結束后繼續(xù)答題、考試中偷窺他人答案,其次是在答卷上作標記、考試中交頭接耳或打手勢等類型。作弊行為類型,基本在10種類型左右,主要作弊行為是攜帶與考試內容相關的材料進入考場(俗稱夾帶小抄)、攜帶具有發(fā)送或接收功能的設備、替考等。
考后階段:冒名頂替他人上學,如羅彩霞事件,評卷中違規(guī)篡改考試成績等。
二、現(xiàn)行高考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偏差導致高考誠信教育缺失
首先是來自家庭的教育。一個人一生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學生成才。但有些家長,做出欺詐、“老賴”等不誠信行為,沒有做到良好的以身示范。
其次是學校教育。部分學校“重教學,輕德育”,沒有牢固樹立“考試育人”理念,平時只注重考生文化教育的培養(yǎng),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利于“誠信考試光榮”校園文化的形成。
再次來自社會的影響。個別新聞媒體對社會上一些不誠信行為危害性的警示報道力度不夠,對端正考風、誠信考試、涉考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力度不夠。社會的誠信法紀意識和對高考誠信缺失的危害性的認識不夠,考生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誠信現(xiàn)象的影響。
2.考生自身建設不完善,影響考試誠信
首先,考生考試誠信觀念不強,意志力薄弱。關乎考生的前途命運,其高利害性,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學習和心理壓力。加之考生誠信教育缺位和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誠信思想不牢固,誠信意志發(fā)生動搖,使考生產生投機取巧的想法,走上考試作弊的道路。
其次,道德水平有限。受社會、家庭不良風氣影響,以及德育教育的落后,造成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分析判斷能力不夠全面,對考試不誠信行為的認識不夠端正,影響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再次,誠信控制體系的不完善導致考生產生僥幸心理從而鋌而走險。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一個健全的考試誠信控制體系,致使考試不誠信行為在很多學校中客觀存在。使得一些刻苦努力學習的同學考試成績反而不如考試時不講誠信的,這些學生就可能會從心理上感到考試不公平,從而導致心理失衡,加之有一種僥幸心理,認為別人沒出事,自己也不會,于是也鋌而走險,走上了作弊的道路?,F(xiàn)今學校教育與社會現(xiàn)實的碰撞,使一些學生認為誠信只是停留在課本上的理論,導致認識和行為脫節(jié),造成“學做分離”[1]。
3.考務制度不完善,考務管理有短板,影響著誠信考試
一方面,我國高考考務制度沒有專門的《考試法》?,F(xiàn)有的《國家教育考試違規(guī)處理辦法》只針對學生,對于其他高考參與人員約束力不強,比如家長、學校、校外培訓機構、作弊服務違法分子、考試組織部門相關人員??荚囄璞滋幜P力度不夠大,震懾力不強。與參與舞弊雙方獲得的巨大利益相比,相關部門對考試舞弊行為的處罰力度顯然遠遠不夠。而且實施處罰的主體多數(shù)是教育行政部門,帶有強制執(zhí)行力的司法機關很少介入,使得行為人、參與者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動下有恃無恐。《刑法修正案九》雖然有了作弊入刑的規(guī)定,但所適用的罪名、所適用的考試類型、處罰力度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考試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不到位、管理不嚴。比如自主報名資格審核不嚴,對考生報名所提供的虛假材料不嚴格審核把關,造成部分學生蒙混過關。有的監(jiān)考員執(zhí)行入場安檢制度不嚴,致使考生將手機等違禁物品帶入考場
4.考試的競爭性與回報性是考試作弊的動因
無論高考實行何種形式,只要存在競爭,并且這種考試結果對考生升學舉足輕重,那么總有人投機取巧,甚至不惜鋌而走險,進行作弊。即使是現(xiàn)在即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的階段,“上大學”的競爭壓力已大為降低,但是上“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yè)”的競爭仍然非常激烈。只要競爭存在,在競爭中勝出對于考試作弊的誘惑便不會消失。同時,高考具有較高的社會回報率??忌诟呖贾腥〉脙?yōu)異的成績,意味著他在政治地位、經(jīng)濟利益和個人前程上獲得了比一般人更有利的機會和條件。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意味著他在政治地位、經(jīng)濟利益和個人前程上獲得了比一般人更有利的機會和條件??忌陀锌赡茕b而走險,趁機作弊[3]。
三、保障高考誠信考試的對策建議
1.加強誠信考試教育,形成不想作弊的文化氛圍
首先,建設誠信考試文化。牢固樹立“考試育人”理念,將誠信考試教育納入立德樹人工作體系,構建勤奮學習、公平競爭、敬畏法紀、誠信應考的考試文化,讓誠信考試成為學生的價值追求、行動自覺和行為習慣,在校園形成“誠信守法光榮、考試作弊可恥”的主流價值觀。
其次,開展誠信法紀教育。把誠信法紀教育作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開展法紀教育和考試作弊案例警示教育,以案說法、形成震懾,讓學生認識到考試違法違紀帶來的嚴重后果和危害,自覺拒絕和抵制考試違紀作弊行為。構建家校社會誠信教育共同體,推動家長自覺配合學校教育孩子誠信應考,加大對端正考風、誠信考試、涉考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法紀意識和對考試作弊危害性的認識。
2.加強考試管理,形成“不能作弊”的制度保障
首先,嚴格考試管理,扎牢考試安全的籬笆,形成有力的考試安全屏障,不給考試違法違規(guī)者有可乘之機。嚴把入場關,實施封閉區(qū)入口和入考場兩次安檢制度,對再次入場的考生要重新進行安檢。嚴格監(jiān)考工作,重點防范拍攝試題、接收答案等考試作弊違法行為;充分發(fā)揮流動監(jiān)考員和視頻監(jiān)考員對考場的監(jiān)督作用。
其次,充分發(fā)揮視頻監(jiān)考員的監(jiān)督作用。視頻監(jiān)考員重點監(jiān)督現(xiàn)場監(jiān)考員履職情況及考生參考情況。視頻監(jiān)考員就像交警人員抓違章一樣,既可以監(jiān)督監(jiān)考員的行為,又能夠有效地發(fā)揮監(jiān)控對考生的威懾作用,使考生“不敢”作弊。
再次,實行考試錄像分級抽檢制度。對考試監(jiān)控錄像進行分級抽檢,發(fā)現(xiàn)違紀作弊、考務管理等問題,倒查追查作弊考生和監(jiān)考員及相關人員的責任。這樣一方面可以對考生形成一定的震懾作用,使之不能抱有僥幸心理。在考試期間作弊僥幸沒有被監(jiān)考員發(fā)現(xiàn),但是考試結束后仍有可能通過錄像抽檢發(fā)現(xiàn)其作弊行為;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監(jiān)督監(jiān)考人員履職履責情況的作用,督促其更好地履行職責[3]。
3.加大考試違法違規(guī)行為處罰力度,形成“不敢作弊”的強大震懾
堅持依法治考從嚴治考。依據(jù)《刑法修正案(九)》《教育法》《國家教育考試違規(guī)處理辦法》等有關規(guī)定嚴肅處理考試違法違規(guī)行為,嚴厲追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責任。完善考試作弊懲戒制度,把考試誠信作為對學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方面,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對學生的過程性考核和學籍管理體系。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加大處罰力度和執(zhí)行力度,堅決懲治考試違法違規(guī)行為,捍衛(wèi)考試公平公正。
參考文獻
[1]劉保利.國家教育考試中誠信缺失分析及對策研究——高考的視角[D].河北師范大學,2009.
[2]肖祖法.大規(guī)模選拔性教育考試作弊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3]趙潔.高考作弊行為分析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第23期.
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高考誠信考試控制體系的構建研究”(課題編號:BZK201701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趙潔(1983-),女,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評價、教育考試管理。
李妍(1973-),女,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評價、教育考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