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二病區(qū) (河南 南陽 473000)
陳 晗
冠心病是心內(nèi)科常見疾病,研究表明患者的生活習慣、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情緒狀態(tài)等對本病的治療及預后有明顯影響[1],因此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CQI)是在質(zhì)量控制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種管理方法,其注重過程管理及環(huán)節(jié)控制,在臨床多個領(lǐng)域廣泛應用,并被證明具有較好的效 果[2-3]。為探討CQI方法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進行了如下研究,旨在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質(zhì)量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病例為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抽簽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46~74歲,平均(56.25±6.37)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專及以上依次為15例、30例、15例,病程4~13年,平均(8.49±3.16)年,合并糖尿病22例,高血壓31例,腦血管疾病8例。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45~73歲,平均(55.94±6.1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專及以上依次為14例、31例、15例,病程4~13年,平均(8.49±3.16)年,合并糖尿病22例,高血壓31例,腦血管疾病8例。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診斷為冠心病;病情穩(wěn)定者;無溝通障礙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異常;失語、聽力障礙;嚴重并發(fā)癥;其他嚴重疾病者;無法配合本研究者。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實施CQI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成立CQI小組:由科護士長擔任組長,1名健康教育專職護士擔任負責人,5名責任護士擔任成員。制定CQI計劃表,包括小組成員名單及任務、存在的問題、原因,預期目標、改進方案及評價標準。(2)查找資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3)制定預期目標:實施改進措施后,本科室護理人員對專科知識掌握度達100%,正確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健康教育意識全面提高,能積極、主動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調(diào)查問卷評分達到90分以上,患者對護士健康教育滿意度提高到95分以上,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控制,負面情緒得到改善,自護能力提高。(4)制定改進措施:①增加護士人力,實行彈性排班,落實責任制健康教育;②由護士長及健康教育??谱o士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動員科室所有護士提高健康教育意識,并提供健康教育具體方法;③組織新護士加強??浦R學習,對護士加強專業(yè)培訓及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④組織科室醫(yī)生對護士進行知識講座,更新其??评碚撝R,同時鼓勵成員間相互監(jiān)督,提高學習效果;⑤豐富健康教育形式,要求護士根據(jù)患者的特征,制定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多樣化形式,如圖片、課件、文字等內(nèi)容相結(jié)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講解,必要時一一指導,提高患者的接受度;⑥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注重人文關(guān)懷,運用護患溝通技巧,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鼓勵患者調(diào)整情緒;⑦評估患者的掌握情況,并及時反饋和糾正。(5)評價效果:護理部定期對健康教育效果展開檢查,護士長每周檢查1次,健康教育負責人每天不定時與患者進行溝通,評估其掌握效果,對護士及時反饋,監(jiān)督護士的落實情況,科室每月開展總結(jié)會及考核,根據(jù)檢查效果進一步調(diào)整改進措施,確保CQI順利完成。
1.4 觀察指標采用文獻[4]中的健康教育知識問卷和滿意度調(diào)查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采用自護能力量表(ESCA)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的自護能力,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總分172分,評分越高表示自護能力越好。采用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干預前后的負面情緒,SDS和SAS量表均為20項,總分80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焦慮程度越重。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面情緒評分比較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完成全部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對連續(xù)型資料,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采用t檢驗行組間比較,否則用非參數(shù)Mann-WhitneyU檢驗;無序分類資料采用χ2檢驗,有序分類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護能力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自護能力總分及各維度評分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護能力總分及各維度評分較干預前均顯著升高,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對照組僅自護能力總分及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評分較干預前顯著升高(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面情緒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達標率及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健康教育知識達標率分別為95.00%(57/60)和81.67%(49/60),健康教育滿意度分別為98.33%(59/60)和85.00%(51/60),觀察組健康教育知識達標率和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冠心病是一種身心疾病,其負面情緒及不良生活習慣對病情變化有嚴重影響,且研究顯示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5]。因此,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至關(guān)重要。通過健康教育能有效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調(diào)整情緒狀態(tài),提高用藥依從性等,從而改善治療及預后。CQI是一種新的質(zhì)量管理方法,目的是持續(xù)改進現(xiàn)有的護理措施,達到提高護理質(zhì)量,改善護理效果的目的[6]。其遵循PDCA循環(huán)管理方法的基本步驟,對解決臨床護理問題有較好的效果,尤其在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促進患者自護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的治療及預后[7]。
以往的研究將CQI管理方法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結(jié)果顯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顯著提高[8]。本研究將CQI方法用于觀察組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自護能力、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均顯著改善,且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CQI方法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其自護能力、知識達標率及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采用CQI方法實施健康教育過程中,能明顯增強護理人員的主動意識以及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形成護患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促進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且護理人員通過持續(xù)評估和改進,達到良好的循環(huán)狀態(tài),從而促進健康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9]。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方法,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其對健康知識的掌握度及健康教育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