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儲斌
唐納德·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tǒng)以來,在臺灣問題上動作頻繁,先后通過發(fā)布多份報告插手臺海兩岸關系,從政治、軍事和輿論等方面打壓中國大陸,為臺灣當局“背書”“撐腰”;與此同時,美國總統(tǒng)領導的行政部門還與國會代表的立法部門合作,以國內立法的形式,將對臺政策“法制化”,使之成為美國的正式法律與既定政策,實際上是以所謂“國內法”的形式公開提升與臺灣的“實質關系”,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研究發(fā)現(xiàn),自2017年至今,美國先后通過了9份具有重要影響的官方文件插手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
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是美國每個財政年度定期發(fā)布的關于國防預算的授權法,是一個旨在規(guī)范和劃撥美國國防部預算經(jīng)費的年度法律文件。美國國防授權法由參議院和眾議院審議通過,經(jīng)美國總統(tǒng)簽署后生效。特朗普上臺至今,美國先后出臺了三個國防授權法,對臺灣問題橫加干涉,尤其是強化美國對臺灣的軍事支持。
2017年7月14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審議通過“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草案”,鼓吹“美臺軍艦互訪”。9月19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草案”,要求國防部評估美臺軍艦互訪的可能性,嚴重挑戰(zhàn)“一中”紅線。12月12日,特朗普簽署總額超過7000億美元的《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ADD2018),成為美國法律?!?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授權美國國防部2018財年支出6260億美元基礎預算和660億美元作戰(zhàn)預算,還對臺灣問題橫加干涉,有兩點特別引人關注:一是對臺軍售正?;?,二是美臺軍艦對等互訪。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項,就是要求美國政府“考量美臺軍艦相互停泊對方港口的適當性與可行性”,并邀請臺灣參加美國軍事演習等強化美臺防御合作關系的事務。
時間 文件名稱 文件性質 核心思想2017-12-12 《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 法律 美臺軍艦互訪,邀請臺灣參加美國軍演2017-12-18 《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 總統(tǒng)報告 把臺灣置于“印太戰(zhàn)略”之下2018-3-16 “與臺灣交往法” 法律 美臺高級官員互訪2018-8-13 《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 法律 美臺高層將領互訪2018-12-31 《亞洲再保證倡議法》 法律 加強與臺灣的“緊密關系”2019-6-1 《印太戰(zhàn)略報告》 國防部報告 強化對臺軍事支持2019-11-3 印太戰(zhàn)略兩周年進展報告 國務院報告 加強美臺關系2019-12-20 《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 法律 加強網(wǎng)絡安全合作,提升臺灣軍力2020-3-27 “臺北法案” 法律 幫助臺灣穩(wěn)固“邦交”
2018年5月24日,美國眾議院以351票贊成、66票反對,表決通過“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草案”(HR 5515),其中兩條與臺灣問題緊密相關,一條要求強化臺灣軍事實力,另一條則要求遵循“與臺灣交往法”派遣高級軍事官員訪臺。8月13日,特朗普簽署《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2019), 第1257條 專 門 提到要強化臺灣的軍事力量,開放、解禁美國對臺軍售;第1258條專門針對美臺資深國防官員及軍事將領交流;允許美國海軍醫(yī)療船訪問臺灣,鼓勵美臺高層將領互訪,支持擴大雙方軍事交流合作,還提出讓臺灣可以參與過去不能參加的環(huán)太平洋軍演,公開推動臺美軍事官員交流訪問,實質上是提升美臺關系為臺灣“撐腰”。
2019年12月20日,特朗普簽署之前美國眾參兩院相繼通過的《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其中第1260B、 1260C與1260D均涉及臺灣,涵蓋評估“與臺灣關系法”、強化美臺防務關系等?!?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挺臺”措施更新、力度更大,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首次納入加強美臺網(wǎng)絡安全合作,并聲稱要加大臺灣網(wǎng)絡安全防備能力;第二,重申要提升臺灣自我防衛(wèi)能力,并要求國防部擴大與臺灣地區(qū)的合作,以及強化臺美軍事交流等;第三,要求美國行政部門繼續(xù)派遣美國軍艦“常態(tài)化穿越臺灣海峽”,并鼓勵其盟友及伙伴跟進執(zhí)行穿越臺灣海峽的行動。《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簽署后,臺灣防務部門立即向美國表示感謝,稱這是特朗普總統(tǒng)繼向臺灣出售M1A2T戰(zhàn)車與F-16V(BLK70)型戰(zhàn)機等先進武器裝備后,再次展現(xiàn)堅定支持臺美軍事合作,顯示美國對臺灣安全的高度重視。
特朗普承襲了美國總統(tǒng)利用臺灣問題制衡中國大陸的慣用手法,加大對臺灣問題的干預力度,不僅頻頻替蔡英文說話,還以各種方式表示對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的支持。尤為特殊的是,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戰(zhàn)略”后,想盡一切辦法把臺灣納入其中,積極拉攏臺灣加入,一方面擴大其在亞太地區(qū)的盟友與伙伴關系網(wǎng)絡,另一方面利用臺灣對中國大陸進行制衡。
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是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的,旨在對國際安全環(huán)境、特別是美國面臨的威脅作出判斷,闡述美國政府在內政、外交和防務等方面的總體目標和宏觀政策。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發(fā)布了上任以來第一份《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詳細闡述 “印太戰(zhàn)略”構想和實施方案。為了體現(xiàn)對臺灣地區(qū)的重視,特朗普政府在報告中專門就臺灣問題進行闡釋,不僅將“保持與臺灣的牢固關系”寫入報告,而且專門放在“印太”章節(jié)部分。報告強調美國會“根據(jù)‘與臺灣關系法’(Taiwan Relation Act)所做出的承諾,向臺灣提供防務需求,滿足臺灣的防御需要和威懾力”。這一舉動為臺灣地區(qū)加入“印太戰(zhàn)略”預留了足夠空間,表明美國會繼續(xù)強化臺灣的軍事力量、幫助臺灣抗衡中國大陸、“以武拒統(tǒng)”,更顯示出特朗普政府已準備將臺灣地區(qū)納入“印太戰(zhàn)略”的考量。
2019年6月1日, 美 國 國 防部發(fā)布《印太戰(zhàn)略報告》(Indo-Paci fic Strategy Report), 這 是美國首次以國防部名義推出關于“印太戰(zhàn)略”的系統(tǒng)論述。報告在談到“印太區(qū)域面臨的挑戰(zhàn)”時,將中國界定為“首要目標”,稱中國為“短期尋求區(qū)域霸權,長期謀求全球霸權”的“修正主義大國”。報告不僅錯誤地將臺灣稱為“國家”,還處處強調臺灣是美國印太戰(zhàn)略的伙伴,表示“美國在維護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方面有關鍵利益,這包括一個強大、繁榮和民主的臺灣”。強調“美國正在尋求與臺灣建立強有力的伙伴關系,并將忠實執(zhí)行‘與臺灣關系法’,作為對印太安全與穩(wěn)定的更廣泛承諾的一部分”。報告稱中國大陸對臺灣“持續(xù)施壓”,使得美臺伙伴關系至關重要,美臺防務接觸更加凸顯,聲稱“美國與臺灣進行防務接觸的目的是確保臺灣保持安全、自信、不受脅迫,并能夠按照自己的條件和平有效地與中國大陸接觸。美國國防部致力于向臺灣提供必要數(shù)量的防務武器和服務,使臺灣保持足夠的自衛(wèi)能力”。凡此種種,顯示美國持續(xù)強化與臺灣的軍事關系,打“臺灣牌”意圖明顯。
2019年11月3日,2019年“ 印太商務論壇”和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在泰國曼谷舉行之際,美國國務院發(fā)布“印太戰(zhàn)略”提出兩周年進展報告,題為《自由開放的印太:推進共同愿景》,共32頁,總結美國“舉全政府之力”實施“印太戰(zhàn)略”兩周年來,在外交、經(jīng)濟、治理、安全等方面取得的進展。報告中直接提到中國大陸的地方只有六處,卻九次提到臺灣,顯示美國確實將臺灣當作實施印太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報告不僅再次錯誤地將臺灣稱為“國家”,還將臺灣抬高為與美國“共享價值觀”的“國家”,聲稱要加強和深化與臺灣的伙伴關系,表示美國的印太愿景與臺灣的“新南向政策”一致。此外,還在兩岸之間煽風點火,污蔑中國大陸向臺灣“施壓”,“破壞了臺?,F(xiàn)狀”。報告表示美國會繼續(xù)遵循“與臺灣關系法”,支持臺灣增強有效嚇阻能力。報告在總結部分關于美國國會對“印太戰(zhàn)略”的支持時,特別提到美國國會通過立法表達對臺灣“防衛(wèi)和國際空間”的支持。
美國一直是臺灣最主要的外部支持力量,其中國會又是力挺臺灣最主要的政治勢力。在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下,國會享有立法、撥款、監(jiān)督政府等權力,可以在對外關系上發(fā)揮實際作用,在涉臺問題上更是如此。臺灣當局和“臺獨”分子長期以來積極對美國政治游說,通過各種方式在美國國會培育、扶植、拉攏了大量議員。這些政客不僅時常監(jiān)督政府的對臺政策,還以國會為舞臺,提出并通過與臺灣有關的立法,強化美臺關系,為臺灣“撐腰”。
Taiwan Travel Act,一般譯為“與臺灣交往法”(臺灣地區(qū)翻譯為“臺灣旅行法”,但是實際上該法與“旅行”沒有多大關系),是美國通過的一部國內“法律”,分別由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后于2016年9月提出、2017年1月及5月重新提出,在獲得參眾兩院通過后,由總統(tǒng)特朗普于2018年3月16日簽署生效,旨在促進臺灣與美國間的高層級交流。“與臺灣交往法”重申了美國1979年制定并通過的“與臺灣關系法”(Taiwan Relation Act)各項目標,要求美國行政當局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允許美國所有層級官員,包括內閣級官員訪臺并會見臺灣同級官員;二是允許臺灣高級別官員進入美國并予以適當禮遇,允其會見美國的對等官員;三是鼓勵臺北經(jīng)濟文化代表處以及臺灣在美國設立的其他機構開展活動,包括有美國國會議員和聯(lián)邦、州、地方政府各級官員及臺灣任何高級別官員參加的活動?!芭c臺灣交往法”是繼美國1979年通過“與臺灣關系法”后,另一部專門為臺灣量身打造的國內立法。主要目的是為美臺領導人和高層互訪松綁,鼓勵美國與臺灣各層級官員包括高級官員互訪。“與臺灣交往法”法律地位重要,不像美國國會之前通過的“決議案”那樣沒有立法作用,而是級別上和1979年的“與臺灣關系法”類似的法律文書,對行政部門具有法律約束力,可以說是美臺“斷交”以來繼“與臺灣關系法”之后象征意義和實質意義最高的一項法案,嚴重沖擊中美關系與臺海和平基礎。
2018年12月31日,特朗普簽署《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正式生效成法?!秮喼拊俦WC倡議法》的目的在于“敦促美國行政部門研擬印太地區(qū)的長期戰(zhàn)略與原則政策”,涉臺部分包括“對臺承諾”、“ 對臺軍售”、美國官員訪臺等三大領域,特別鼓勵美國高官訪問臺灣,同時規(guī)定美國總統(tǒng)應定期向臺灣出售應對中國大陸的武器,包括“支持臺灣發(fā)展并整合適度的不對稱能力,融入軍隊可移動、可存活及具有成本效益的能力”。要求美國總統(tǒng)應定期辦理對臺出售防御性武器,也就是鼓吹美國“定期對臺軍售”;要求“美國高層官員訪臺”;要求美國政府支持與臺灣的“緊密關系”,反對“改變現(xiàn)狀”;要求根據(jù)所謂“與臺灣交往法”推進高級別官員訪問臺灣,以強化為對臺灣當局的支持力度。
在民進黨當局的積極游說下,2020年3月27日,特朗普簽署所謂“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簡稱“臺北法案”),核心思想是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實際行動協(xié)助臺灣鞏固所謂“邦交”及參與國際組織、拓展“國際空間”?!芭_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第二條不僅一再錯誤地將臺灣稱為“國家”,而且頑固聲稱會根據(jù)1979年所謂“與臺灣關系法”持續(xù)強化和臺灣的各種聯(lián)系,還污蔑中國大陸“打壓臺灣”,表示支持臺灣與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發(fā)展關系,要求美國總統(tǒng)“定期向臺灣轉移適當?shù)姆佬l(wèi)武器”并且“根據(jù)‘與臺灣交往法’的規(guī)定,鼓勵高級別官員訪問臺灣”。第三條闡明國會對美臺經(jīng)濟關系的看法,聲稱要尋求機會增強與臺灣的經(jīng)貿(mào)關系。第四條闡明美國關于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政策,為臺灣“擴展國際空間”撐腰。第五條規(guī)定美國加強與臺灣關系的具體措施,包括“支持臺灣加強與印太及全球各國的正式外交關系和其他伙伴關系”。
通過這些法案和報告不難看出,美國雖然一再聲稱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是卻通過上述行為,逐步虛化“一個中國”的實質與內涵。美國這些舉動,從本質上來說是“不愿看到兩岸朝著統(tǒng)一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極力強化美臺關系,為臺灣“撐腰”。美國這些舉動,具有很強的政治與象征意義,不僅嚴重削弱了中美戰(zhàn)略互信,損害中美關系,而且一步步壯大臺灣的軍事實力,客觀上鼓勵了民進黨和“臺獨”勢力以武拒統(tǒng)的野心,是為“臺獨”提供“外交保護傘”,是在實質性地煽動和支持“臺獨”分裂勢力。這些行為已經(jīng)嚴重破壞臺海兩岸關系與臺海和平,給中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造成巨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