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潘麗霞
1 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 (福建莆田 351106);2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醫(yī)院 (福建莆田 351100)
血液透析是現(xiàn)階段用于治療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的主要替代療法,臨床對于該療法的要求在于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應用可靠性,因此,行血液透析過程中選用一種良好的透析通路非常必要。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為超聲引導下動靜脈造瘺術,即在超聲輔助下將患者前臂或上臂動脈和靜脈吻合后行血液透析治療,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等優(yōu)勢,同時可提高動靜脈造瘺成功率[1-2]?;诖?,本研究探討超聲在尿毒癥血液透析動靜脈造瘺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在醫(yī)院行血液透析的80例尿毒癥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35~68歲,平均(50.38±2.84)歲;原發(fā)疾病,糖尿病腎病30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8例,高血壓腎病22例。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可耐受動靜脈造瘺及血液透析治療;自愿參加本研究,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腎臟疾病的患者;依從性差,無法行動靜脈造瘺的患者;存在血液透析禁忌證的患者。
患者均保持仰臥位,上肢呈外展狀,與軀干呈60°,墊高腕部;使用飛利浦公司生產的IE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設置探頭頻率為5~12 MHz,檢查過程中將聚焦點調至感興趣區(qū)域,首先在超聲引導下觀察動脈及靜脈情況,從鎖骨下動脈遠端開始檢查橈動脈、尺動脈及腋動脈,觀察動脈血管是否通暢、血管走向及血管壁是否存在斑塊,同時在彩色多普勒超聲下觀察動脈血流充盈狀況,另對前壁靜脈、肱靜脈、腋靜脈、頭靜脈等進行觀察,重點觀察靜脈管腔是否存在異?;芈?、血流通暢與否及靜脈內徑大??;動靜脈造瘺術后在超聲引導下觀察吻合口、靜脈側及動脈側主干血管,選用二維超聲觀察吻合口管腔處是否存在擴張或狹窄、血管壁是否增厚、是否存在血栓及異常回聲等,然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血流動力學情況及血流頻譜是否存在異常。
觀察動靜脈造瘺成功情況,比較造瘺術后不同時間點的血流狀況及血管內徑。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0例患者行動靜脈造瘺均成功,包含18例高血流量患者,20例低血流量患者,42例正常血流量患者。
造瘺術后4周,動靜脈血管的血流量、血流速度及血管內徑均大于造瘺術后2周,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80例患者造瘺術后不同時間點的血流狀況及血管內徑比較(±s)
表1 80例患者造瘺術后不同時間點的血流狀況及血管內徑比較(±s)
血管內徑(mm)造瘺術后2 周 562.18±103.85 54.68±9.92 3.21±0.54造瘺術后4 周 784.69±167.05 64.73±12.19 4.69±0.80 t 10.118 5.720 13.715 P 0.000 0.000 0.000時間 血流量(ml/min)血流速度(cm/s)
近年來,我國腎臟疾病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血液透析已成為治療該病患者的重要方式,但透析過程中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動靜脈血管瘺是現(xiàn)階段臨床上為長期需要血液透析患者建立的主要血管通路,可保證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尿毒癥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極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在反復穿刺下導致血管狹窄,且人工動靜脈瘺會誘發(fā)血栓、靜脈瘤擴張等并發(fā)癥,造成血流量下降,血液透析無法順利進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4],因此,于術前選擇恰當的血管、術后監(jiān)測血管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變化等,對保證血液透析安全有效的進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超聲在尿毒癥血液透析動靜脈造瘺術前及術后血流量監(jiān)測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超聲引導下,可清晰地觀察血管中是否存在斑塊、管壁是否光滑、血管走向是否出現(xiàn)異常,同時可監(jiān)測血流相關參數及血管內徑,從而選擇最佳的血管行動靜脈造瘺,并顯示動靜脈內瘺功能及確定吻合部位;于造瘺成功后再次行超聲監(jiān)測,可觀察血管腔內血流狀況及血流速度,有助于及時預防術后并發(fā)癥,提高血液透析效果[5]。本研究結果表明,動靜脈造瘺術后患者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均呈增長趨勢,且均處于合理范圍。若血流量過大,易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力衰竭;若血流量過小,則會造成回心血量不足,出現(xiàn)心肌缺血等癥狀,因此,在超聲監(jiān)測下可有效保證患者各指標均處于正常范圍,利于保障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此外,超聲在尿毒癥血液透析動靜脈造瘺中具有操作簡單、重復性高、無創(chuàng)性等特點,可提高透析治療效果。鄭琳娜等[6]認為,終末期腎病患者在血液透析前需建立血管通路,且主張采用自身動靜脈建立的內瘺,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將超聲應用于動靜脈造瘺術中有助于及時掌握造瘺情況,同時評估機體血流量變化,對動靜脈瘺結構功能的改變起到較好的監(jiān)測作用,有助于及時掌握血流量的變化及對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62例患者中,共41例動靜脈內瘺通暢,造瘺成功率為66.13%;術后2周血流量為(584.21±223.92)ml/min、血管內徑為(0.28±0.05)cm,術后4周血流量為(827.65±320.88)ml/min、血管內徑為(0.32±0.07)cm,提示術后血流量與血管內徑等指標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高,本研究結果與其相似。
綜上所述,超聲在尿毒癥血液透析動靜脈造瘺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術前可評估血管狀況,為選擇最佳的血管提供參考,術后可及時發(fā)現(xiàn)血流變化,對預防早期并發(fā)癥及臨床診斷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