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
《老子》有言:“重積德則無不克?!边@就是說,不斷積累德行的人,無論做什么都沒有做不成的。這個理,我信。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樣的人走的路是一條正確的路,只要他確定好方向和目標,到那里只是遲早的事。有時候,可能走了一段時間,發(fā)現自己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不要著急,那說明我們該走的路程還沒有走完。要知道,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在遠方等著你,誰都不能一蹴而就。當然,在抵達遠方之前,除了跋涉以外,還要拿出耐心、毅力和恒心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追尋美好的過程,也就是在考驗我們是否具有與之相匹配的內在的美好。1
而一個德者,會用自己內在的美好去追求那些外在的美好,反過來再用那些外在的美好不斷地壯大自己,使自己內在的美好變得更強大、更有內涵。因此,所謂德者,就是世間美好的發(fā)現者和創(chuàng)造者,他們用追求、奮斗、善良、意志、執(zhí)著、理想等這些內在的美好,換來了成功、和諧、愛和美……比如,一天,一個德者在路上遇到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他及時伸出援手,給予對方幫助,使之脫離困境。如果他的心里沒有善良和愛,那么他十之八九會采取袖手旁觀甚至漠然視之的態(tài)度。這樣的幫助,看似成全了別人,實則成全了一個大寫的自己。2
日本作家德富蘆花在《自然與人生》里提到過這樣一件事:當年,他看到自己的仇敵掉下懸崖,身體掛在那里,危在旦夕,他當時有過猶豫,腦海里也隨之浮現出之前仇敵對自己的種種不好,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救仇敵。其實本質上,他救的是那個正直、豁達、有愛心的自己。如果當時他選擇了放棄,那么就說明:他這個人是一個睚眥必報、心胸狹窄的小人,心里全是冷酷無情。3
這樣說來,德者無敵嗎?對,就是這樣。一個有著足夠德行的人,誰也別想著能把他擊敗。這就像陽光在那里,黑暗喊著:“我要把你打死?!钡@可能嗎?即使有時候德者處于弱勢,遭受了一些意外的污蔑,那也不過像花兒遭逢了風雨,也許枝葉被摧殘了一些,但那芳香是摧殘不了的。正所謂:“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而壞人終究會不打自毀。正如賈平凹在《〈行余集〉序》中所言:“壞人在一定時間內是活得很好的,又有錢,又有好身體,還常攜著漂亮女人,似乎天忘了報應。這是因為壞人無羞恥心,不守道德規(guī)范約束,能吃飯,又不失眠。但壞人最終下場不善,皆源于他養(yǎng)成習慣的思維意識必會造就他與世事全面相違。”這就是說,那些壞人,也許看起來很風光,但是到最后他們還是會在劫難逃,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在那錯誤乃至邪惡的道路上鬼混著,就像一個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司機,發(fā)生車禍在所難免。當壞人一個個走向了不歸路,那么,這個世界就成了德者的世界。
德者無敵。做一個德者吧,追求、創(chuàng)造美好,并且讓美好之花處處開遍。
①運用因果探究的方式,對“我信”《老子》名言的原因進行分析,并能夠以走路為例,表達對話題的思考。
②對德者的行為和表現進行深入剖析,充分的列舉,深刻的解讀,展示出思想的高度。
③以德富蘆花《自然與人生》中的內容為素材,對正直、豁達、有愛心的自己與睚眥必報、心胸狹窄的人進行對比,升華主題。
④以生動的比喻,恰當的情境,對德者的精神意志進行思考,深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