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俊娟
一日,精神心理科診室里來了一對母女。
媽媽進門就說:“孩子今年上初三,兩個月前發(fā)現孩子用刀割手腕。孩子說上網查了,自己得了抑郁癥??伤鎐osplay (一種角色扮演)的時候一點兒都不抑郁?!蹦赣H語氣中帶著責備和不信任。
醫(yī)生經過診斷確定孩子患上了抑郁癥。媽媽很驚訝:“這不是青春期的叛逆嗎?怎么是抑郁癥呢?”
其實,叛逆并不一定是青春期的必然結果。如果家長能及時意識到孩子的變化,恰當地調節(jié)親子關系,可能就會比較平穩(wěn)地度過青春期。如果仍存在叛逆,且感覺有些超乎尋常,一定要想到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比如本例中媽媽就錯把抑郁當叛逆。
叛逆實際上并不同于抑郁。叛逆的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不聽話,但整體上情緒是平穩(wěn)的,精力充沛,愿意和同齡人交往,對生活有興趣,對未來有打算。叛逆總體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交往等沒有明顯影響。而患抑郁癥的孩子整體情緒低落,不開心或者常無故心煩,發(fā)脾氣;精力下降,常覺得累;興趣、樂趣下降,甚至覺得生活沒有意思,悲觀厭世,傷害自己,影響正常的生活及學習。家長一定要警惕。
當然,孩子也可能同時具有叛逆情緒及抑郁問題,總之,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為青春期的叛逆。當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請不要先入為主地認為孩子怎么了。先給孩子一個機會,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一起討論,到底怎么了。家長一定要建立切合實際的預期,共同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
(《北京青年報》20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