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圣昌
劉承干一直被世人喻為“傻公子”,他不惜花巨資收購古籍,請人刻書出書,建圖書館,為民國著名藏書家。
劉承干是劉鏞的長孫,劉鏞長子劉安瀾1885年在杭州參加鄉(xiāng)試時不幸患病去世,劉安瀾沒有生育,后劉鏞做主將老二劉錦藻的兒子劉承干過繼給劉安瀾為子,劉安瀾夫人邱氏一直撫育劉承干成長,未再嫁。1899年,劉鏞過世,此時劉家已成為巨富,劉家四兄弟分產,劉承干作為長子長孫分得大批財產。劉承干《求恕齋日記》持續(xù)幾十年,里面的內容無所不包,其中涉及的生意事項也非常豐富。
南通狀元張謇在清末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為解決原料的嚴重不足,在1900年秋天至呂四沿海一帶察看,“期辟此地,廣植棉產,以厚紗廠自助之力”。但開墾海灘荒地,必須向官府稟報。他因此聘請安徽人江導岷到海灘詳細勘測。江導岷花了近一個月時間,共勘測十二萬三千多畝土地,根據這個數字,張謇確定了所需資金,然后在1901年給兩江總督劉坤一奏請籌辦公司,并得到批準。
從1904年至1910年,墾牧公司一共開墾出熟地三萬余畝。初期開墾出來的土地必須經過翻耙,將草根徹底挖去,才可以種植棉花,而且須經過三年以上的耕種才能夠成為熟地。為了防止海水蔓延,又必須建筑堤壩,建造排水工程,因此墾牧公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公司成立的前十年,盈利并不是太明顯。民國以后,盈利逐步提升。到1925年時,純盈利已經達到八十四萬兩銀,是當時投入的三倍。
公司初期的發(fā)起人有湯壽潛、鄭孝胥、李審之、羅振玉。劉家加入到股東行列是由劉承干的生父劉錦藻牽頭。劉錦藻是進士,在官場上有朋友,他和張謇是同科進士,而且跟湯壽潛在浙江鐵路公司合作過。劉家當時認了多少股?海門一份《張謇研究》雜志2012年第一期發(fā)表過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劉錦藻在張謇家鄉(xiāng)常樂鎮(zhèn)開了一爿劉和濟典當,在蘇北很有名氣。張謇墾牧公司成立后,需要吸資,劉錦藻一次投入五萬兩白銀,占公司總資本八分之一,是公司最大的股東”。
1937年二月初五日的《求恕齋日記》記錄劉家當時在墾牧公司的管理人員來滬上向劉承干匯報財產和經營情況:“張季謙與張幼嘉自海門來,與之長談。幼嘉為辛仲之弟,今年三十六歲,在通海墾牧公司分來自管之馨德倉,已十年,同仁泰分出之九門閘田共四千畝,自管亦五年矣,本由宋志剛兼管,去秋志剛故世,沈侶夔保舉幼嘉,兼理季謙亦竭力參贊,谷宜又有函來為其說項(幼嘉為谷宜妻弟),故余允許。囑幼嘉兼管開支,薪水每月十二元……派定后與余尚未見過,是以此次偕季謙來見。”
劉承干還是墾牧公司董事:“1938年九月十六日,今日通海墾牧公司借大生滬賬房開會,余本欲到會,因系議墊款,恐到會之后反覺為難,故由季謙代表也……通海董事徐靜仁、汪知源、徐申如、于敬之、沈燕謀、張敬禮、陳豫千、李耆卿、劉翰怡,監(jiān)察董滌青、樊蔭庭,是日只余與陳豫千未到?!?/p>
劉家自劉鏞輩起開始經營鹽業(yè)。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主管鹽運,他為了解決經費問題,規(guī)定按照鹽票捐銀,每一票捐銀四百兩,即可準許領票運鹽。許多小戶頭和普通百姓,由于缺少資本沒有辦法取得鹽票,自然不能夠參與鹽業(yè)。而且他規(guī)定,取得鹽票以后,即是舊商,可以永久經營鹽業(yè),以后沒有捐銀的就不再允許經營鹽業(yè)。曾國藩這一舉措,為劉鏞致富創(chuàng)造了一個機會。劉當時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通過捐銀,他開始擁有鹽票。到清朝末年,每一票鹽引,已經漲到一萬兩銀子。劉鏞即是從那時開始逐步成為淮鹽的大鹽商。他在揚州設立鹽場,建立鹽業(yè)辦事處。民國時期,劉家的鹽業(yè)經營開始走下坡路。后來張謇及其兄張詧又在通海各地辦公司,廢灶行墾,將鹽民全部改為農民。
《求恕齋日記》1918年二月二十九日記載:“我家各場以梯叔處為最巨,湖涵叔處次之,本生父親及余又次之,乃梯叔處既全數歸入大豐公司,鹽產已無當日規(guī)定每家各送三百元合成此數。今梯叔處鹽產已無,三房合計不及萬引……昔先王父(祖父劉鏞)手創(chuàng)四場,經營備至,甚至購宅占林亭之勝所,所置儀征田畝有三千多,局面恢宏,何等勞瘁,今乃一蹶不振,竟至于斯。感昔撫今,良用浩嘆?!?/p>
張謇發(fā)現開辦墾牧公司有巨大的經濟效益,極大地帶動了江蘇沿海經濟發(fā)展;后來在其兄張詧幫助下,張謇又開辦多家公司,比如民國七年(1918)創(chuàng)辦的大豐鹽墾公司。民國四年,揚州最大鹽商周扶九因為鹽場業(yè)務衰退,提議廢灶興墾,此項提議得到鹽商一致贊同。此后,鹽商周扶九、劉梯青等邀請張謇出面,籌建大豐鹽墾公司。劉梯青即劉安泩,為劉承干三叔,劉鏞第三子,字淵叔,號梯青,廩貢生,直隸省候補道員,因勸辦山西振捐,奏保二品頂戴。有資料記載,當時參與大豐公司籌建的湖州商人有劉梯青、顏冠三、蔣孟■、陳其采,還有祖籍湖州的上海商人王一亭,以及祖籍湖州的許春榮。以上人物均為滬上名人,比如陳其采,是蔣介石結拜兄弟陳其美的兄弟。繼大豐公司以后,張謇等又開辦通遂公司、裕豐公司等。
《求恕齋日記》記錄劉承干將鹽灶出售給通遂公司的情況,表明劉承干從鹽業(yè)轉產到鹽墾:
一九一九年二月初二日,五時,顏冠三、席慎之、張作三來談,冠三、慎之在此夜膳,談至十一時而去。作三復來,在草約上雙方簽字,蓋作三代表張叔儼(張詧)簽字也。
予小海寰鏡清之灶產一百一十七副,由張作三、蔣雅初介紹,出讓與通遂公司(由張詧辦于1919年,設于沈灶,鹽墾公司總理是張叔儼,名詧,近更字退庵,即張季直之兄),計灶價洋八萬一千九百元,每副七百元,房屋生財洋六千元,駁船兩只洋六百元,給原業(yè)洋一千三百九十元,垣地押租洋一百十元,統計合洋九萬余元。
晚清民國時期,典當行業(yè)具有很高的利潤。劉家典當行遍布湖州、南潯、新市、盛澤、青浦、上海、江蘇等地,如盛澤興盛典,新市春生典,青浦朱家角同和典、和濟典、源康典,江蘇支塘道生典,湖州新盛典,菱湖萬泰典,江蘇啟東裕大典等。
從日記里看出,每一年的春節(jié)是劉承干最繁忙的時候,各條線上的負責人、賬房先生都要向他匯報經營情況。有一些人員需要調整,也有一些人員有徇私舞弊的情況發(fā)生必須處理,甚至還有因為吸食鴉片被劉承干解雇的。
劉家是浙江興業(yè)銀行的發(fā)起人和投資者。在上海檔案館保存的浙江興業(yè)銀行資料,第一任至第十三任董事一覽表內,第四任董事即1911年當選者為“劉翰怡、周湘舲、鄭岱生、蔣孟、沈新三”。第九任、第十任、第十一任董事(1921年至1927年當選)均有“劉澄如”名字。劉翰怡,即劉承干。劉澄如,即劉錦藻。
按照董事會章程,董事必須由具有五十股以上的股東擔任。據載,浙江興業(yè)銀行創(chuàng)辦時,最大股東也只持有兩百股,且只有一戶,兩百股以下十股以上的共七十二戶。資金非常分散,能夠持五十股以上的已經算很有資金實力了。
投資上海大達輪步公司。1905年,張謇在上海成立大達輪步公司,在上海十六浦購置碼頭,跟南通天生港大達輪步公司對應,并且向英商購置“大安”輪,開通南通至上海航線,向英商購置“大和”輪,開通上海至揚州航線。大達輪步公司成立初期,張謇即向浙江富紳籌集資金,劉家因此參與投資。查劉承干日記1925年閏四月初四日記載,“午刻以大達輪步公司邀集董事會(予今年新得董事,今日第一次到會),在一枝香午膳,到者為本生父親、邢穗軒、朱子昭(朱葆三之子,代表乃翁)、李泳裳(鎮(zhèn)海人,李云書族弟)、金西林(李、金二人為監(jiān)察)、王一亭(公司正經理)、張菊畦(副經理)、楊幼波(公司賬友),協理李云書以事未到。所議者工程局加租二千兩,本是每年一萬兩,現在加二千兩?!贝筮_輪步公司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中國民營資本開始涉足航運業(yè),打破了洋人壟斷航運一統天下的局面。此乃得力于張謇的功績,但是浙江富紳在資金投入上發(fā)揮了作用。
投資上海四明電話公司。此公司為寧波定海人厲樹雄、厲百川兄弟為主要發(fā)起人,劉家為主要投資者。厲樹雄(1891—1987)十八歲便在上海房地產界初顯身手,創(chuàng)辦寧波和豐紗廠、寧波四明電話公司。劉承干后來被推舉為四明電話公司董事長。其1923年三月二十日日記載:“至一品香開四明電話公司股東會,到者厲樹雄、百川昆季,王茂育、葉山濤、篤初(劉承材)培余(劉承植)兩弟、蔡酉生、汪星臺、蔡泳和九人而已。改選董事,當選者盛澤承、葉山濤、篤初弟、厲樹雄、陳子塤、趙柏年,余則仍為董事長。”
投資龍章造紙廠。龍章造紙廠為中國最早的官商合辦造紙廠,由南潯實業(yè)家龐元濟(字萊臣)集資四十四萬兩銀子所開辦,其中官銀六萬兩。龐元濟(1864—1949),其父龐云為南潯絲商,曾經與胡雪巖合作做絲生意。因其做事比較穩(wěn)固,1883年胡雪巖因為囤積生絲遭遇破產,他卻僥幸躲過一劫。又因為其曾經參與左宗棠軍火生意而致富。龐元濟光緒六年(1880)考中秀才,其父又幫助他向清廷獻銀三萬兩,經李鴻章奏請,獲慈禧太后特賞舉人,例授刑部江西司郎中,特賞四品京堂。據《上海造紙志》載:“1904年,清政府委任四品候補京堂龐元濟在高昌廟日暉橋籌辦龍章造紙公司(位于今浦東川沙六里鄉(xiāng)),龐會同嚴子均招得商股三十八萬兩,清政府撥款六萬兩作為官股,同時享免稅優(yōu)惠。光緒三十三年(1907)五月開車出紙。占地六十畝,引進美國一百多烘缸長網造紙機兩臺,一千二百磅打漿機十四只,有一千千伏安發(fā)電機一座,自行發(fā)電,日產紙十噸。主要產品為連史紙,原料以破布為主,兼用部分木漿稻草?!?/p>
龍章造紙廠初期一直虧空,宣統元年(1909)增加新股。劉承干和龐萊臣同屬南潯人,龐萊臣比劉承干大十八歲,屬于劉承干的前輩。劉承干對龐萊臣非常尊重。劉家為龍章造紙廠最早的股東。據劉承干日記記載,1927年,龍章造紙廠開董事會,劉承干為董事,其余董事還有韓蕓根、邱問清、徐冠南,龐贊臣為公司經理。
投資湖州模范繅絲廠。湖州模范繅絲廠原來是菱湖王笙甫等四人在1909年所創(chuàng)辦,在湖州北門外大通橋,原名公益絲廠,有意大利直巢車兩百臺。絲商周慶云1921年接管,1928年一月擴資。據劉承干日記記載:“1928年農歷正月二十二日。夜八時三十,周湘舲、李佑仁來,前所云湖州模范絲廠招股事,于今夜談定。余以三萬元附之。此廠本湘舲與廉波所開。李佑仁為廉波胞弟,在此廠經理?,F將湘、廉從前創(chuàng)辦資本改歸機器部,另招股,今作為經營部資本,其機器即租與廠中經營。資本共計十萬元,周湘舲七萬,余三萬。蔣少清亦在旁談。談至十一時,合同簽字。”
投資上海印染公司。1928年,湖州荻港人章榮初在上?;I辦印染公司,劉承干積極參股。因為劉承干是大股東,而且在滬上有聲譽,章榮初推舉劉承干為董事長和總經理,而劉承干雖然投資,但是他不是實業(yè)家,因此一再拒絕擔任。1928年農歷十一月初五日日記載:“上海印染公司舉余為董事長,季珩、蘊春同時亦有電云,囑余另電公司辭謝。午后,菊如與其侄恂言來謁,談良久,擬一電復印染公司。文曰:咸電敬悉,承舉董事長,無任惶悚,萬不敢當。且精力不及,固已有言在先,務乞另舉賢能至要?!?/p>
晚清和民國初期,劉承干的許多生意還依附在劉錦藻之下,比如墾牧公司、浙江興業(yè)銀行等。劉承干幾乎每一天都去“貽德里”向劉錦藻匯報業(yè)務。1934年劉錦藻過世以后,劉承干沒有人可以依靠,他才獨立支撐劉家,許多事情都由他出面。還好,劉承干門下有一批有能力的賬房先生,這一批人為劉承干出謀劃策,為他打理生意。而且,劉承干講信用,對朋友很講義氣,這些因素促成了他的生意興隆。劉承干手下的賬房先生主要有張菊畦、蔣少清、邵菊如、俞子青、程伯厚、履冰、蔡泳和、崔振聲、瞿從叔、程星甫等。每一個賬房具體分管某一攤,比如崔振聲負責南潯及昆山的田租收賬,蔡泳和負責四明電話公司,程星甫則專管江蘇通海墾牧公司資產,邵菊如則經常代表劉承干出席興業(yè)銀行等各種董事會。每一年過年,劉承干都要專門請賬房先生吃飯,即使朋友會聚,有時候也要讓賬房一同相陪。1922年,盛澤興盛典發(fā)生一起店員徇私舞弊的案子,永大綢莊將布匹混入綢緞中拿到典當行抵押,而職員包括司包、錢席等均為之袒護。后來由一位職員舉報,劉承干派了蔡泳和出面查辦,對有關徇私舞弊職員作了處理。劉承干對賬房的依賴是非常明顯的,他們有時也會犯錯誤,但是處理上就不一樣。比如崔振聲,曾經擔任嘉業(yè)堂藏書樓的施工管理,但是他管理不夠到位,而且在管理期間為自己營造私房。下面的職員也有反映。劉承干聞悉以后,雖然對其批評,但是還是予以重用?;蛟S正是由于這種對待員工寬容的態(tài)度,讓許多賬房為其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