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燕,任 亮,李城德
(1.甘肅省會寧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甘肅會寧730799;2.甘肅省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總站,甘肅蘭州730020)
試驗地設(shè)在距會寧縣城67 km 的漢岔鎮(zhèn),海拔1900 m,年平均氣溫6.2℃,≥10℃積溫2300℃,常年降雨量約320 mm,無霜期160 d 左右。試驗地塊為旱川地,成土母質(zhì)為沖洪積黃土母質(zhì),土層深厚,肥力中上等,質(zhì)地中壤,前茬作物為馬鈴薯。
供試玉米品種為鄭單958、先玉335,經(jīng)種子包衣處理。
試驗隨機(jī)排列,共設(shè)5 個處理,2 次重復(fù),小區(qū)面積44 m2,處理1:9月28日收獲;處理2:10月8日收獲;處理3:10月18日收獲;處理4:10月23日收獲;處理5:10月28日收獲(CK)。3月26日整地施肥,施農(nóng)家肥45000 kg/hm2、可豐(26-11-11)750 kg/hm2,旋耕機(jī)耕翻后起壟覆膜,采用全膜覆蓋寬窄行種植,寬行70cm、窄行40cm,株距50cm,減穴增株雙粒播種,播種72750 株/hm2,每處理種植8行4 帶10 m,收獲時中間行連續(xù)取樣10 株進(jìn)行考種,收取中間兩帶計產(chǎn)。
試驗結(jié)果經(jīng)方差分析,F(xiàn) 值=4.744<F0.05=10.13,說明區(qū)組間差異不顯著,試驗結(jié)果真實可靠。主處理F 值=0.968<F0.05=10.13,差異達(dá)到顯著水平,副處理不同收獲期的F 值=2.687<F0.01=4.5,差異不顯著。交互間F 值=0.6111<F0.01=2.9,差異不顯著。初步表明不同收獲期間不存在差異,不同品種間無顯著差異,且交互效應(yīng)差異不顯著。
2.1.1 不同品種對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1 可知,不同品種處理產(chǎn)量差異不顯著。收獲期以種植先玉335產(chǎn)量為高,平均產(chǎn)量8067.9 kg/hm2,比鄭單958 平均產(chǎn)量高306.9 kg/hm2,達(dá)不到顯著水平。說明半干旱地區(qū)種植先玉335 較好。
2.1.2 不同收獲期對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1 可知,不同品種均以10月18日收獲產(chǎn)量最高,平均產(chǎn)量9054 kg/hm2,較對照增產(chǎn)1653.75 kg/hm2, 增產(chǎn)22.35%,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余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不同收獲期產(chǎn)量由高到低依次為10月23日、9月28日、10月8日、10月28日,平均折合產(chǎn)量分別為7853.25 kg/hm2、7737 kg/hm2、7527.75 kg/hm2、7400.25 kg/hm2。表明會寧縣目前不存在收獲期過早的問題。
2.1.3 品種收獲期交互對產(chǎn)量的影響 不同品種及收獲期產(chǎn)量差異不顯著。由表1 可知,先玉335、鄭單958 均以10月18日收獲產(chǎn)量最高,分別為8623.5 kg/hm2、9484.5 kg/hm2, 分別較10月8日增產(chǎn)558 kg/hm2、2494.5 kg/hm2。不同處理除10月18日外,均以先玉335 處理產(chǎn)量為好。
表1 玉米產(chǎn)量結(jié)果
不同品種產(chǎn)量雖存在差異,但均隨著收獲時間的推遲產(chǎn)量變化呈先增后降趨勢,高產(chǎn)值都出現(xiàn)在10月18日。
株高:先玉335 株高最高為271.2cm,鄭單958 株高最高為223.5cm,先玉335 平均株高264.26cm,鄭單958 平均株高217.38cm,先玉335 平均株高比鄭單958 多46.88cm。兩種種植品種不同收獲期均以10月18日株高最高(見表2)。
穗位:先玉335 平均穗位高90.36cm,鄭單958平均穗位高86.3cm,先玉335 平均穗位高于鄭單958。不同收獲期的穗位高度均高于對照,先玉335在10月23日收獲時穗位最高,為96.6cm,鄭單958 在10月18日收獲時穗位最高,為89.9cm(見表2)。
穗長:先玉335 平均穗長20.48cm,鄭單958 平均穗長18.56cm。先玉335 在9月28日收獲時穗長最長,鄭單958 在9月28日收獲時穗長最短(見表2)。
穗粗:先玉335 平均穗粗4.96cm,鄭單958 平均穗粗5.24cm,鄭單958 平均穗粗高于先玉335。先玉335 在10月23日收獲時,穗粗值最大,為5.1cm,比對照多0.2cm。鄭單958 在10月23日收獲時,穗粗值最大,為5.5cm,比對照多0.2cm(見表2)。
禿頂率:先玉335 平均禿頂率11.24%,鄭單958平均禿頂率7.3%,先玉335 平均禿頂率比鄭單958 多3.94 個百分點。2 個品種均在10月23日收獲時禿頂率最低,先玉335 為9.8%,鄭單958 為5.3%(見表2)。
莖粗:先玉335 平均莖粗2.8cm,鄭單958 平均莖粗2.72cm,2 個品種莖粗相差不大。先玉335 不同收獲期莖粗在2.3~3.4cm,所有處理均高于對照。鄭單958 不同收獲期莖粗在2.4~3.0cm,所有處理均高于對照(見表2)。
表2 不同收獲期的生物性狀
穗粒數(shù):先玉335 平均穗粒數(shù)509 粒,鄭單958平均穗粒數(shù)568 粒,較先玉335 多59 粒。不同收獲期穗粒數(shù)均高于對照,以10月18日最高,先玉335為557 粒,較對照多105 粒;鄭單958 為582 粒,較對照多104 粒(見表3)。
單株稈重:不同品種單株稈重以鄭單958 為高,達(dá)到340.3 g,較先玉335 最高單株稈重207.4 g 多出132.9 g。先玉335 平均單株稈重163.5 g,鄭單958 平均單株稈重279.72 g(見表3)。
單株穗重:不同品種單株穗重相差不大,以鄭單958 為高,平均穗重達(dá)到287.6 g,較先玉335 平均穗重287.44 g 多0.16 g。不同收獲期單株穗重均高于對照,以10月23日為高,鄭單958 單株穗重達(dá)到311 g,較對照高61 g(見表3)。
穗粒重:不同品種以鄭單958 為高,平均穗粒重達(dá)到165.5 g,較先玉335 平均穗粒重157.7 g 多7.8 g,增加4.95%。隨著收獲期的推遲,穗粒重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趨勢,不同收獲期穗粒重均高于對照,以10月23日最高,鄭單958 穗粒重達(dá)到188.6 g,較對照高38.7 g(見表3)。
表3 不同收獲期的經(jīng)濟(jì)性狀
百粒重:不同品種以先玉335 為高,平均百粒重30.96 g,較鄭單958 平均百粒重30.36 g 高0.6 g。先玉335 在10月23日收獲時百粒重最高,為35 g,較對照多0.4 g(見表3)。
干物質(zhì):不同品種以鄭單958 為高,平均干物質(zhì)重量達(dá)到142.3 g,較先玉335 平均干物質(zhì)重量135.6 g 高6.7g,增加4.95%。鄭單958 在不同收獲期干物質(zhì)重量均高于對照,10月23日收獲時干物質(zhì)重量最高,達(dá)162.2 g(見表3)。
含水率:不同品種以先玉335 為高,平均含水率達(dá)到52.7%,較鄭單958 平均含水率50.4%高2.3 個百分點。隨著收獲期的推遲,含水率降低,不同收獲期含水率均高于對照(見表3)。
玉米收獲期不同,對單株穗重、穗粒重、百粒重及產(chǎn)量影響較為明顯,隨著收獲期的推遲呈先增后降的變化趨勢,單株穗重、穗粒重、百粒重以10月23日收獲時最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以10月18日收獲最高,而籽粒含水率隨著收獲期的推遲逐漸降低。因此,會寧中部半干旱地區(qū)玉米適宜晚收,現(xiàn)階段以10月18—23日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