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鴻瑞
作曲家尤金·鮑扎(EugèneBozza)是20世紀現(xiàn)代派音樂的代表。他在法國巴黎的戰(zhàn)爭期間展現(xiàn)了驚人的才能,他創(chuàng)作的音樂注重所有樂器的演奏特點。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大型舞臺作品,但他最為人所知的作品是為木管和銅管創(chuàng)作的。他的音樂作品具有優(yōu)雅,抒情的風格,有些已成為學生考試的標準作品。名人獨奏者很少演奏他的音樂,但鮑扎的音樂作品在歐洲及美國的音樂學院中卻被廣泛使用。
鮑扎為小號、圓號、長號創(chuàng)作了數(shù)首獨奏曲,他對銅管樂器的獨到理解是他的作品取得成功的關鍵。他為長號創(chuàng)作的曲子《敘事曲》更是他優(yōu)秀作品中的典范,在長號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這首曲子也是每一位長號演奏者最為熟知、上演率較高的長號作品之一。
一、鮑扎長號《敘事曲》的演奏實踐和問題分析
本人在經(jīng)過了大量的學習與實踐后,對本作品在演奏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主要分為以下兩點。
(一)演奏中的換氣與斷句
在演奏過程中,為了保證樂曲的流動性及樂句的完整性,大多會在休止處,或較長的音符后換氣,而這首曲子有較多的連續(xù)大樂句,因此如何正確換氣以完成斷句是演奏本曲的關鍵。如譜例1。
譜例1:
此譜例選自全曲的第18小節(jié)至23小節(jié),在此種長樂句中應采用在連線與連線間換氣的方法來保持樂句的完整性和音樂的流動性。
(二)音樂中的情感表達
本曲作為一首敘事曲,即樂曲具有敘事性,曲調富有語言表現(xiàn)力,像講故事一般侃侃而談。在本曲的開頭處,需要演奏者在一種神秘的氣氛之下,緩緩地吹奏出樂曲的主題,并賦予演奏以憂郁的情感表現(xiàn)。如譜例2。
譜例2:
此部分選自全曲第108小節(jié)至113小節(jié)。在吹奏這一部分時,需要以飽滿的情感,充分運用氣息并注意連線的音樂效果,使樂曲飽滿而富有流動性。三連音運用得是否均衡是表達此部分音樂情感的關鍵,要有在敘述一個故事的感覺,達到生動傳神并富有詩情畫意的演奏效果。
到了作品的后半部分,應一改曲子開頭緩慢而憂郁的節(jié)奏,要讓吹奏變得活潑歡快,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最后以一種歡快的語言敘述完成整個故事。此部分以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為主,運用短調音與重音的吹奏方法使音樂和故事情感相呼應。如譜例3。
譜例3:
二、作品演奏的難點分析
此作品作為現(xiàn)代派音樂作品,在其演奏方面有較多的技術難點。筆者在演奏時對其作品難點進行了分析總結,認為主要集中在高音、復雜的節(jié)奏型運用、三吐奏法及配戴弱音器的演奏上。
(一)高音的穩(wěn)定性
經(jīng)過大量的演奏實踐,筆者認為高音是本首曲目的難點之一。本曲的眾多高音也是易錯音,如何處理好這些易錯音以保持其成功率將是重中之重。本曲有較多的中高音區(qū)的樂句,這就需要演奏者時刻保持大量的氣息來吹奏,并深吸氣,多用氣,利用氣息的支撐來保證音質音色和穩(wěn)定性。在處理較高的音符時需要腹部作支撐,保持肌肉放松,不給嘴唇過大的壓力,盡量避免失誤,從而達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吹奏高音需要一定的基本功練習做支撐,每日練習中的高音練習必不可少,熟能生巧,才能在演奏時做到十拿九穩(wěn)。
(二)復雜的節(jié)奏型運用
此曲作為一首現(xiàn)代作品,音域跨度較大,節(jié)奏也較為復雜,全曲除了大量的三連音之外,還有組合節(jié)奏型,如譜例中三連音與四個十六分音符和附點四分音符組合而成的節(jié)奏型,是本曲的易錯部分。在演奏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計算每一個小音符的時值來保證精確演奏,同時也需要大量氣息支撐。在演奏三連音與十六分音符的組合節(jié)奏時,氣息過快也會造成節(jié)奏突快,通常演奏三連音時都會出現(xiàn)節(jié)奏不均勻的情況,而演奏四個十六分音符又會出現(xiàn)突快的情況,此時就需要演奏者在練習過程中放慢速度,結合樂曲的速度要求合理安排氣息,掌握與節(jié)奏之間的平衡。如譜例4。
譜例4:
(三)三吐奏法及弱音器的運用
譜例5:
在樂曲的中間部分,有兩個全曲最為重要的樂句(譜例5),是由八分音符和連續(xù)的三十二分音符構成,樂曲速度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時需要使用三吐奏法,即在前兩個三十二分音符奏“tu”音,后一個三十二分音符卷舌奏“ku”音,同時小音符也要演奏得清晰有力。后半句在使用相同節(jié)奏型的基礎上轉調并要求使用弱音器演奏,與前半句的奏法和情緒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演奏上,因使用弱音器吹奏會形成一定的阻力,此時的演奏更注重氣息的運用與音準的變化,從而保證音樂的流動性。
譜例6:
要想在演奏曲目中連貫地使用三吐奏法,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相應練習,要將它融入到每日練習中,經(jīng)過由淺入深的練習,最終熟練并掌握該技巧。
三、解決作品演奏難點的技巧
在演奏作品前先了解作品的演奏難點,經(jīng)過學習與練習,本人認為演奏技巧的運用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氣息與嘴唇的使用
處理好氣息與嘴唇發(fā)音的問題,演奏快板樂段或是易錯音時就顯得尤為重要。許多演奏者在演奏中會給嘴唇較大的壓力從而導致音質、音色、音準等出現(xiàn)問題。注意氣息帶動舌頭并與嘴唇配合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演奏中首先應注意口型,此外要注意嘴部上方與下方的位置,再利用氣息與其配合,演奏才能清晰而自然。
(二)腹部力量的支撐
利用腹部力量來進行演奏,是解決作品難點的關鍵性技巧。此作品中的高音、易錯音、長樂句,均需要充分利用腹部力量演奏。在演奏中,樂曲的第一個音的成敗將導致整個樂句的成敗,所以在發(fā)音前除了嘴部、氣息外,更重要的即是身體的腹部,將其充分利用才能達到理想的發(fā)音及演奏效果。
(三)演奏中連音和滑音的運用
譜例7:
鮑扎的這首《敘事曲》由連音貫穿全曲,是訴說其情感的關鍵所在。大量的“連音”部分,使樂曲的旋律線條非常清晰,并且增加了作品的演奏難度。結合不同的“連音”練習,熟知不同方法,演奏出“連音”的不同音響效果,這樣才能根據(jù)不同音響效果找出相應的演奏方法。因此掌握好“連音”技巧是演奏好這首曲子的重要前提,結合長號樂器特征,氣息不間斷,“舌頭”用一種叫做“軟吐”的技巧來完成音與音之間的連接,在一些特定情況下,也可依靠把位之間、泛音之間的連接,依靠氣息不用“舌頭”來完成特定范圍內的連音。
長號還有一種特有的“連音”方式叫作“滑音”,是其他管樂器無法演奏的,此曲在最后一個樂句用第六把位再到第一把位的滑音來結束全曲(譜例7),充分體現(xiàn)了長號的特性,是本曲的最大亮點,能否正確演奏連音將是表達本曲的關鍵所在。
長號的獨奏作品相比于其他樂器數(shù)量很少,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作曲家專門為長號而作的作品日益增多,鮑扎的這部長號曲《敘事曲》就是其中一部代表作。在演奏中不斷地探索與研究是一名長號演奏者的必修課,這不單是對作品處理和技法的分析,更是對作曲家所想表達的意圖和思想內涵做更深層次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從而提升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李今鵬.試析前古典長號作品體載與技術解決[J].長春大學學報,2010.3.
[2]李今鵬.長號對于不同時期作品的音樂詮釋[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6.2.
[3]譚深.長號的歷史與發(fā)展初探[J].樂器,2015.4.
(作者單位:青海省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