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兵
摘要:多媒體運用于教學已有多年的歷史,但筆者發(fā)現平時大家談得較多的均是其優(yōu)點:形象生動、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內容豐富等,而很少有人認識其不足。筆者認為,多媒體并不是萬能的,多媒體運用于教學,雖然給課堂注入了活力,但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局限性。
關鍵詞:多媒體;局限性;認清利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7-0013-02
多媒體運用于教學已有多年的歷史,但筆者發(fā)現平時大家談得較多的均是其優(yōu)點:形象生動、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內容豐富等,而很少有人認識其不足。筆者認為,多媒體并不是萬能的,多媒體運用于教學,雖然給課堂注入了活力,但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局限性。下面筆者就此略談一二,以求拋磚引玉。
1.多媒體設備成本較高,課件制作費時費力
籌建一間標準的多媒體教室,至少需要上萬元。這對經費本就緊張的教育系統(tǒng)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所以多媒體的推廣和使用舉步維艱。特別在農村中小學,如果沒有人贊助,籌建多媒體教室的設想恐怕只能束之高閣。
多媒體教學需要教師事先制作課件。課件的制作費時費力。為了一個課件,有的老師廢寢忘食,夜不能寐,連續(xù)幾天都不能正常休息。如果計算機水平有限,那制作一個課件的時間可能會更長。我校有位老師,為了上好一節(jié)語文公開課,在幾個同事的協(xié)助下,提前準備了近一個月才最終完成。正是由于制作課件非常艱辛,所以很多老師對多媒體教學望而卻步。建有多媒體教室的學校,有的老師也只是在公開課上使用。多媒體只是成了老師們上公開課進行表演的專用工具。
2.課件設計如果過于花哨,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長期使用多媒體教學,也會讓學生喪失新鮮感
多媒體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可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但在課件設計上,制作者常常追求豐富的視聽和動畫效果,結果只能是學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動畫和圖像上,而無法專注于蘊含其中的教學內容。這樣,教學目的也就往往難以達到。筆者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觀摩《飛奪瀘定橋》這一語文課的多媒體教學時,感覺不像是上課,而像是在“看電影”,教師則成為“解說員”。
初次接觸多媒體,學生雖然會有新鮮感,但是,如果教師過分信賴多媒體,使用過于頻繁,學生也會產生厭倦情緒,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為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多次重復,只會削弱人的好奇心。
3.多媒體教學,抑制了教學的靈活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體現
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思路,變換教學方法,決定語速快慢、教學內容多少,對課堂上出現的意外事件,要及時進行有效處理,對個別學生還要在百忙之中進行針對性地提醒和輔導。有的老師上課時,聲音抑揚頓挫,引人入勝,有的老師表情、手勢等形體“語言”十分豐富,神采飛揚等等。讓人遺憾的是,這些在多媒體教學中卻難得一見。
多媒體教學課件幾乎都是采用“上一步”、“下一步”的線性模式。教師只能按照作者的預先設計進行被動地操作。授課時,教師只能坐在電腦旁看著顯示屏做著有限的發(fā)揮,而不能深入學生中間進行言傳身教。所以,多媒體教學缺少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顯得呆板機械。時間一長,必然會磨滅教師的教學激情,同樣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長期進行多媒體教學,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對語文教學而言,多媒體教學的這一局限性體現得尤為明顯。以前,我們強調“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在講授課文時,教師一般都會讓學生反復地讀:朗讀、默讀、低聲讀;大家一起讀、分成小組讀、個別學生讀;教師示范讀、學生示范讀、學生跟著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具體情況,教師一般會巧妙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鼓動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朗讀、想象、領悟等能力也都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但是,經常使用多媒體,就會不利于學生精品細讀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可能造成學生朗讀上的惰性。由于教學過程甚至各種問題都是由制作者事先設計,上課時,教師就會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沿著課件指示的軌跡走下去。學生不敢想象,不敢創(chuàng)新,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教學《黃河象》,我精心制作了黃河象形成過程的多媒體課件。通過聲、光、像綜合效果營造出一種扣人心弦的情景:藍天,白云,艷陽,鮮花,正在河邊飲水的象群……并配之解說員解說畫面上的場景。在優(yōu)美的視聽效果中,將學生的情緒領入老師精心設計的藝術氛圍中。學生像看電影一樣只顧畫面上的場景,而對于老年公象跑在前頭吸水,最后沒想到陷在淤泥里,為什么象群不去救它呢?這一人文內涵不加考慮。其實大象之間會不會相互救助?是文本中的一處空白,可引導學生想象和思考:若救,怎么救?尾巴又去哪兒了?在思考和討論中能極大培養(yǎng)學生聯想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此處使用多媒體教學,反而讓這種定向式教學限制了學生的朗讀、想象等能力的發(fā)展。
5.多媒體教學,抹殺了板書的重要作用;光線較暗的教學壞境,也會影響學生的視力
一般情況下,板書有正板書和副板書之分。正板書提綱挈領,形成教學內容的主線,可以隨著教學的進展,由教師逐步添加完成;副板書是根據教學需要,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需要提醒學生注意的,或者需要強調的,教師“隨意地”寫在黑板上的內容。正板書好比樹干,副板書好比枝葉,兩者有機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印象,促使其完成對教學內容的全面掌握和吸收。但是,在多媒體教學中,只有屏幕,沒有黑板,授課教師被“束縛”在電腦旁,也無從書寫。用多媒體代替板書,粉筆字在課堂上消失,實在可惜,這也違背了我區(qū)教育局最近推進“3+X”進校園中的“書法進校園”的理念。
為了保證投影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時,需要關上門窗,拉上窗簾。這樣,學生讀書、寫字時光線就會不夠,從而影響學生視力,影響學生健康。
正是由于多媒體教學存在上述局限性,所以筆者認為多媒體不宜多用;運用時,我們也應當認清其利弊,揚長避短;對教學課件,我們更應當考慮各種因素,盡量自行精心制作,使其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這樣,多媒體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效益,也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2010年《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小學部分(含幼兒園)]專業(y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