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萬華
(古浪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甘肅 古浪 733100)
子宮肌瘤為婦科多見疾患,患病群體主要集中在育齡期女性,患病后可見腹部包塊、白帶異常等癥狀,其確診有賴于腹部、盆腔部位檢查[1]。其治療多采取手術,疾病本身、手術治療等均會對病患產生影響,因此圍術期行護理干預十分必要,以保證手術效果,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2]。臨床路徑護理強調其制定、實施均依據臨床實際、具體病情而定,確定時間性干預方案,同時對干預進度做準確記錄,醫(yī)護人員彼此有效配合,準確執(zhí)行各項干預舉措,使患者在相應時間內享受到最優(yōu)質的干預方案,適用于子宮肌瘤圍術期[3]?;诖耍狙芯繉⑴R床路徑護理用于子宮肌瘤圍術期,報告如下。
選取在古浪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接受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8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病例選取時間2018年9月~2019年9月,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分組依據,共分成2組,對照組42例,年齡 32~51 歲,平均年齡(41.96±3.77)歲;病程8~21 個月,平均病程(14.34±3.38)個月;漿膜下肌瘤21例,肌壁間肌瘤12例,黏膜下肌瘤9例;單發(fā)肌瘤30例,多發(fā)肌瘤12例。研究組42例,年齡33~50歲,平均年齡(41.99±3.79)歲;病程 7~22 個月,平均病程(14.37±3.41)個月;漿膜下肌瘤19例,肌壁間肌瘤13例,黏膜下肌瘤10例;單發(fā)肌瘤31例,多發(fā)肌瘤11例。2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確診子宮肌瘤,均不存在手術禁忌,且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②未患有精神疾患;③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患者,或腫瘤性質未定;②貧血嚴重,或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③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患。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內容如下。
組建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團隊,團隊成員包括主治醫(yī)師(職責所在:護理路徑評價)、護士長(職責所在:護理路徑制定與實施監(jiān)督、團隊培訓等)、責任護士(職責所在:意見及其他信息收集)。臨床路徑護理干預方案的制定,以時間為橫軸,以具體護理干預舉措為縱軸,設計全面護理干預方案,具體實施:
①入院。安排病房,帶領患者及其家屬熟悉住院環(huán)境、有關制度、醫(yī)務人員等;病情評價,依據評價結果確定護理干預等級,擬定飲食方案,記錄機體各項指標,需要簽署責任文件;協(xié)助患者完成或完善有關檢查;
②術前準備。手術時間確定后,據此在規(guī)定時間內禁食、禁水、備皮,監(jiān)測機體各項指標,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知曉手術流程、目的、注意事項等,如發(fā)覺患者異常情緒,安撫、耐心傾聽,同時需結合其異常情緒產生的原因,針對性予以疏導;
③手術。禁食、禁水,監(jiān)測機體各項指標,吸氧,術區(qū)敷料更換、觀察,增加巡視,多交流,詢問患者主觀感受,協(xié)助患者行體位調整,腹部處于無張力狀態(tài),如遇其他異常,第一時間上報,并予以準確干預;
④手術結束后第1d。禁食、禁水,監(jiān)測機體各項指標,護理留置管道(比如導尿管、引流管等),細致觀察、準確記錄引流液情況(包括:量、性狀等),術區(qū)敷料更換、觀察,陰道部位是否存在出血情況(包括:量、顏色等),術區(qū)疼痛程度是否加劇,有無排氣,同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術后恢復階段有關事宜;
⑤手術結束后第2~3d。監(jiān)測機體各項指標,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行靜脈輸液,護理留置管道(比如導尿管、引流管等),細致觀察、準確記錄引流液情況(包括:量、性狀等),適時取下留置管道,術區(qū)敷料更換、觀察,盡早下床,有無排氣,排氣后再進食,聯(lián)合營養(yǎng)師一同行膳食指導;
⑥出院。保持電話、微信聯(lián)系,提醒患者定期復診;居家期間任何護理問題都可通過微信等多樣化方式與醫(yī)護人員溝通;出院前詳細告知患者居家期間護理干預注意事項。
1) 兩組焦慮自評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評分對比。SAS臨界值:50分,SDS臨界值:53分,SAS、SDS評分越高,則焦慮、抑郁程度越明顯;
2)兩組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3)兩組視覺模擬評分 (VisualAnalogueScore,VAS)對比。VAS評分越接近10分,則疼痛感越強烈。
對比干預前兩組SAS評分、SDS評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 SAS評分、SDS評分均小于干預前(P<0.05),且干預后研究組SAS評分、SDS評分均小于對照組(P<0.05)。 詳見表 1。
表1 兩組SAS評分、SDS評分對比 (±s,分)
表1 兩組SAS評分、SDS評分對比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S A S評分 S D 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 2 6 1.2 6±6.6 4 5 2.5 8±5.5 4△ 6 0.5 7±6.2 9 5 0.4 6±5.2 4△研究組 4 2 6 1.3 1±6.6 7 4 3.6 9±4.1 3△ 6 0.5 1±6.2 5 4 0.3 2±4.0 9△t-0.0 3 4 8.3 3 8 0.0 4 4 9.8 8 6 P-0.9 7 3 0.0 0 0 0.9 6 5 0.0 0 0
研究組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詳見表 2。
對比干預前兩組VAS評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 VAS評分均小于干預前(P<0.05),且干預后研究組VAS評分小于對照組 (P<0.05)。詳見表 3。
表2 兩組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例數 首次下床時間(h) 首次排氣時間(h)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 2 2 1.9 6±3.9 7 3 5.2 7±1 0.1 4 1 0.8 3±3.5 8研究組 4 2 1 4.1 5±2.3 9 2 2.8 4±7.2 3 7.6 2±2.5 1 χ 2 - 1 0.9 2 3 6.4 6 8 4.7 5 8 P-0.0 0 0 0.0 0 0 0.0 0 0
表3 兩組VAS評分對比 (±s,分)
表3 兩組VAS評分對比 (±s,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4 2 5.7 3±1.8 7 4.1 1±1.3 5 4.5 5 2 0.0 0 0研究組 4 2 5.7 6±1.8 9 2.1 5±0.6 8 1 1.6 4 8 0.0 0 0 t-0.0 7 3 8.4 0 3 - -P-0.9 4 2 0.0 0 0 - -
子宮肌瘤其機制尚未清晰,其治療多采取手術,疾病本身、手術治療等均會直接影響病患情緒,出現異常波動,不利于手術配合、后續(xù)康復[4]。現階段,其圍術期需輔以護理干預[5]。臨床路徑護理為有效干預模式,其具有以下特點:(1)計劃性;(2)針對性;(3)系統(tǒng)性;(4)目標性;(5)程序化[6]。 無論是干預路徑的確定還是具體實施,均強調標準化的干預程序,即針對疾病或治療方案,確定干預舉措,將特定的干預過程流程化,以控制病情、節(jié)約成本[7-8]。將其推廣至子宮肌瘤圍術期(即:入院起至出院),確定最優(yōu)護理流程,盡可能細化干預舉措,責任到人,嚴格執(zhí)行,護理效率高,醫(yī)療資源利用度高,且能預防護理干預疏漏,護理質量得以保證,更有利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SAS評分、SDS評分均小于對照組。與黃小瓊[9]研究結果相近,提示施以臨床路徑護理,將其用于子宮肌瘤圍術期,則能減輕患者焦慮、抑郁。原因分析可能是:臨床路徑護理以患者為中心,護理干預內容安排得當,同時能有效執(zhí)行,重視心理疏導、健康教育,信心樹立,焦慮、緊張消除,心理狀態(tài)佳。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與馬麗嫻等[10]研究結果相近,提示施以臨床路徑護理,將其用于子宮肌瘤圍術期,則能縮短患者下床、排氣、住院時間。原因分析可能是:臨床路徑護理以患者為中心,護理干預流程清晰,同時規(guī)范護理程序、行為,能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服務,因此能避免護理行為的盲目性、隨意性,醫(yī)療品質明顯提高,患者短時間內即可恢復、出院。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VAS評分小于對照組。提示施以臨床路徑護理,將其用于子宮肌瘤圍術期,則能減輕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可能是:臨床路徑護理其制定、實施,均以時間為橫軸,以具體護理干預舉措為縱軸,護理內容具體而細致,能準確把握干預重點、難點,大幅降低患者圍術期疼痛程度。
綜上所述,開展臨床路徑護理,將其用于子宮肌瘤圍術期,則能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疼痛,術后盡快下床、排氣、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