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摘要:《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娊?jīng)》是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能夠從《詩經(jīng)》的內(nèi)容中看到先秦時的社會和文學的情況,能夠從里面看到一個朝代的興盛衰亡,而且《詩經(jīng)》是詩歌的起源,又蘊含著詩歌之后的演化情況。因此本文就《詩經(jīng)》的內(nèi)容對先秦時代存在的社會情況和文學情況進行簡單分析。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先秦;社會;文學;透視作用
一、前言
《詩經(jīng)》共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在內(nèi)容上共分風、雅、頌三大部分。它描寫現(xiàn)實、反映現(xiàn)實的寫作手法,開創(chuàng)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歷代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詩經(jīng)》的影響。在《詩經(jīng)》之中有很多揭露當時社會的情況,更能看出當時文學的走向,能從《詩經(jīng)》內(nèi)容之中看到詩歌與整個社會的聯(lián)系,這就是其所遺留下來的文學遺產(chǎn),是需要進行研究的,通過對《詩經(jīng)》的研究,能夠探索出先秦時代的具體情況。
二、《詩經(jīng)》對先秦社會的透視作用
眾所周知,在初、高中甚至是大學的課本之中還會出現(xiàn)《詩經(jīng)》里面的內(nèi)容,這是因為《詩經(jīng)》中部分詩篇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當選入教科書供學生學習,而學生也能從中了解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等等[1]。但是對《詩經(jīng)》而言,它不僅僅體現(xiàn)出這兩方面,它的更深層次就是將作者的經(jīng)歷寫下來,對后世產(chǎn)生影響,這才是它真正的意義?!对娊?jīng)》的存在能夠幫助學者解決社會問題,這些學者將《詩經(jīng)》作為了解社會的一個渠道,借鑒《詩經(jīng)》之中的社會處理方式,并將之運用到現(xiàn)代社會當中。而在《詩經(jīng)》中同樣能看到當時社會的情況,以及為什么要利用這種方法進行解決[2]。《詩經(jīng)》的收錄起源于西周,而鼎盛時期是在春秋戰(zhàn)國,雖然其只是把平時的談話記錄下來,但是這會使得學習者掌握當時社會的話語體系,能夠了解到當時說話的狀態(tài)是什么樣子,與現(xiàn)在的話語體系有什么不同[3]。在《詩經(jīng)》當中有部分主要是描寫周始祖到武王滅商的一段歷史概貌,古時候的人將這段歷史利用詩歌的方式記錄下來,記錄在《詩經(jīng)》的大雅之中。其次就是反映當時社會勞動人民的勞作和苦難,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在當時也有奴隸進行反抗,從這些詩歌中就能看出當時的階級矛盾是非常明顯的。還有就是寫出周時社會的戰(zhàn)亂非常多,人們常常被抓壯丁,干徭役,在當時的環(huán)境之下無疑會加重勞動人民的負擔。接下來就是詩歌中愛情的部分,有對心愛姑娘表白的詩歌,有寫與情人相會的快樂,有寫夫妻之間恩愛,相敬如賓的幸福生活[4]。這一類的詩歌展現(xiàn)當時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但是愛情詩中還有一小部分是寫婦女的戀愛不自由,是包辦婚姻,無法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還有就是被丈夫所遺棄,婦女的命運和婚姻都不是很美滿。在《詩經(jīng)》當中還有描繪周時社會的漁獵、畜牧、農(nóng)作、風俗等情景,這些詩歌給后人提供了一些文獻資料,能夠研究在當時人們是怎么樣生活的?!对娊?jīng)》還有一部分就是揭露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對勞動人民無情的壓榨,并且他們只會貪圖享樂,從不會為百姓著想的情況[5]。
在周代之前是商紂,商紂的暴虐是世人皆知的,但是當西周取代商紂之后,奴隸制度就達到鼎盛,奴隸們沒有人權(quán),只能被統(tǒng)治階級壓榨,雖然奴隸制度使得西周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生產(chǎn)力,提高了生產(chǎn)力水平,但是奴隸制度卻將階級矛盾最大化,這就是走向沒落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詩經(jīng)》當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奴隸制度的不滿,也有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对娊?jīng)》將整個變化都揭露出來,不僅僅反映出周代五百年間的社會變化,也為后世呈現(xiàn)了周代的社會狀貌,因此,后世對于先秦封建社會的萌芽和興起等研究也是非常重視。
三、《詩經(jīng)》對先秦文學的透視作用
在國內(nèi)很少有資料早于《詩經(jīng)》,所以對于周代的研究仍舊不全面,尤其是對當時的文學研究更是難點。所以作為最早時期的資料,國內(nèi)大部分的學者都是通過《詩經(jīng)》入手去看以前的文學現(xiàn)象,這也是研究先秦文學的重要手段之一。
對我們來講最古老的文學就是上古文學,而對于上古文學的資料現(xiàn)在國內(nèi)少之又少,而在《詩經(jīng)》當中有一部分原始的歌謠和神話傳說。但是在《詩經(jīng)》當中有部分寫的是神話傳說和上古歌謠,這部分就能進行透視,看出上古文學的特點。其實《詩經(jīng)》大部分的篇幅都是非常成熟的,與后世的文學做比較,它具有發(fā)展階段的某些特點,主要是它對于詩歌的題材、構(gòu)思、所表示出來的語言、韻律等等都與后世有著一些區(qū)別,這就是它獨特的特點[6]。在后世的文學作品當時很少有采用《詩經(jīng)》的方式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這樣進一步說明它的承繼性,這也是去尋找上古歌謠向詩歌進化的鑰匙?!对娊?jīng)》中大部分都是人們口口相傳,然后被收錄的人員收錄進《詩經(jīng)》當中,而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人們會以最簡單的方式來進行傳播,那就是將詩歌進行傳唱,而傳唱的方式有可能就是上古歌謠。因為當時人們所能接觸到的就是上古歌謠,人們將上古歌謠與《詩經(jīng)》中的詩歌進行聯(lián)系融合,那么就會形成獨特的風格?!对娊?jīng)》中的詩歌并不是來自于同一個人,而是來自于不同的人,而且大部分的詩歌都是來自于民間,詩歌的種類也多,所以所涉及到階層也很多,這樣的《詩經(jīng)》就具有“集體性”,畢竟都是來自于同一個地方和時代。
《詩經(jīng)》對后世的文學也有著非常重要的透視作用。在《詩經(jīng)》當中,可以看到春秋中葉到戰(zhàn)國中葉的詩歌存在,可以從這些詩歌當中看出當時的文學流行是什么樣的觀點,也可以看出當時的詩歌韻律是什么。要想對當時的文學進行研究,就需要從當時的文學流傳和創(chuàng)作上進行相應的研究,所以可以從《詩經(jīng)》中的創(chuàng)作形式和成果研究等方面入手,進而研究其對于后世文學造成的具體影響。其次就是可以從《詩經(jīng)》當中看出先秦歷史的散文和諸子的散文。雖然散文和詩歌在體裁上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兩者所反映出來的事實或者是思想都是一致的,所以對《詩經(jīng)》進行相應的透視也能看出當時的散文主要的表達思想是什么。其實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是在《詩經(jīng)》結(jié)集之后才開始盛行的,而正是這兩種文學的時期非常相近,這樣對其中一種進行研究的時候,就知道其中一種文學同樣具有該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氛圍。在《詩經(jīng)》當中更多的是對當時社會的變革提出了一些征兆和線索,同時還攻擊當時的奴隸制度,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又在詩歌之中哀嘆這周代的局面的崩潰。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諸子散文實施了一定的變法改革。
四、結(jié)束語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的詩歌主要是從民間進行相應的收錄,并且在收錄的時候采用的口口相傳的方式,所以《詩經(jīng)》中的作者可以說是處于不同的階級,不同的環(huán)境,因此現(xiàn)在我們才能夠從《詩經(jīng)》當中真正地了解到當時的社會情況和文學特點,并且還能透過《詩經(jīng)》對后世的文學進行研究,對于后世文學的發(fā)展帶來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于衍存.論《詩經(jīng)》對先秦社會和文學的透視作用[J].東疆學刊,1995(01):35-38.
[2]陳鵬程,劉生良.先秦臺文化內(nèi)涵的演進與增衍——兼論《詩經(jīng)》“臺”詩的文化意蘊[J].文化遺產(chǎn),2013(05):132-138.
[3]黃德寬.清華簡《赤鵠之集湯之屋》與先秦“小說”——略說清華簡對先秦文學研究的價值[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5(004):81-86.
[4]趙自環(huán).先秦時期詩教作用與時代文化精神[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4.
[5]邵炳軍.先秦文學風格觀對劉勰“風骨論”的影響[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2(2):45-48.
[6]李川豫.《詩經(jīng)·七月》與先秦禮樂文化[D].河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