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增
【內(nèi)容摘要】中學生處于身心快速成長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階段,思想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如何提高認識,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古典文學的精髓,是語文教學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以《孔乙己》《范進中舉》兩篇文章為研究范例,對文中兩位主人公的形象分析,從而引導學生剖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從而讓學生深入文本,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形象分析 ?人物精神世界 ?剖析
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基本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古典文學的精髓,從而形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材中《孔乙己》《范進中舉》兩篇文章為我們提供了可以研究的范例,其中對兩位主人公的刻畫更是繪聲繪色、入木三分。對于這兩個人物,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孔乙己和范進具有的相似之處
1.二人出身社會底層,深受生存煎熬之苦
對于孔乙己,文中雖沒有介紹其家境如何,但自從他出場后,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人。在魯鎮(zhèn),連“短衣幫”都取笑他,地位之低由此可見。除了寫字,別無所長,偷書被打后,連抄寫的工作也丟了,以至于經(jīng)常賒欠。范進在中舉前,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受人歧視,鄰里躲著他,連岳父都任意打罵他,羞辱他。文中“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這些話寫盡了范進家境的極度貧寒;而胡屠戶對他的輕侮更凸顯了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胡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一個“窮”字,讓范進抬不起頭來做人。一個被當作生活中的笑料,給人帶來的只是快活空氣,被調(diào)侃、被無視;一個忍辱偷生,被歧視、被侮辱,只能忍氣吞聲。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同樣冷漠無情的社會,生活上倍受煎熬。
2.二人生活倍受煎熬,精神上也屢受打擊
孔乙己生活的窘迫沒有人去同情,而且在讀書的成果上讓人百般奚落。沒有進學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這個傷疤被人一次次揭起,卻又不得不用“之乎者也”去搪塞,這塊最后的遮著布,又是多么一廂情愿!教小伙計認字雖有顯擺的成分,但也可看出他多么需要心靈的慰藉。然而,這也是徒勞的。他像個棄兒一般,踽踽獨行,孤苦無依。范進中舉前,胡屠戶對他的行為和態(tài)度集中足可以看出他精神上遭受的打擊。中了秀才本是好事,卻被前來賀喜的岳父一番“諄諄教導”,說得一文不值。接下來,想借錢參加鄉(xiāng)試,又被岳父一通數(shù)落,“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如此狠話,惡毒至極,不知范進顏面何存!自己遭人啐口水,母親也被說成老不死的,內(nèi)心該是怎樣的痛苦。
二、孔乙己和范進的一些不同之處
1.對待命運態(tài)度和做法不同
孔乙己逆來順受,雖有爭辯和抗爭,究竟敗下陣來,最終悲慘的離世。他是科舉制度最底層的犧牲品,而且自身迂腐透頂,一事無成,連死了也沒人關(guān)心。就如咸享酒店里寫在粉板上的名字一般,被人輕輕一抹便不復存在。范進在功名上有著超乎常人的追求和熱情,不乏毅力和堅持。他54歲中了進士,其間一次次落榜,他卻一直沒有放棄。面對冷眼、歧視、失敗等各種打擊,不改初衷、一如既往。這與孔乙己在短衣幫面前說些“之乎者也”的辯解要有力的多。他擁有更清醒的頭腦,最終的功成名就,與自己不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2.性格特點上存在明顯差性
孔乙己率性而為,不失真性情。有錢時便排出五文大錢;無錢時講求誠信,賒賬記在粉板上并及時還上。與人爭執(zhí)得面紅耳赤,無法掩飾自己的行為,只好絮絮叨叨。孔乙己善良。雖然潦倒,卻好為人師,希望幫到別人。孔乙己是一個矛盾體。在咸亨酒店里,他身份特殊,與眾不同:既藐視短衣幫,又希望引起短衣幫注意;既想高人一等,又不得不面對困窘的現(xiàn)實。“他是穿著長衫而又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彼霂椭鷦e人,但卻遭到拒絕。他想既喝酒又有菜吃,卻囊中羞澀。他想拿豆哄小孩,卻又惜豆“不多!不多”。他想讀書改變命運,卻連個秀才都沒中。在這些喜劇畫面的背后,我們不能不為他的遭遇嘆息,也不能不去思考產(chǎn)生這些現(xiàn)象的深層次原因。范進則更隱忍,更具欺騙性。面對羞辱和冷眼,范進從不去申辯和反抗,他卑躬屈膝、唯唯諾諾,只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翻盤。他向往上層社會,向往官場,他從讀書中學到了“忍胯下之辱”的力量。從中舉后老到的官派作風來看,這一日的到來,他可能在夢中演習了無數(shù)次,這也正是其諷刺之處的表現(xiàn)之一。
3.社會資源上有著多寡之分
孔乙己是孤獨的。他孤身一生,形影相吊,沒有家人,沒有朋友,社會上也沒有可以依靠的人。似乎他在世上唯一的舞臺只是定格在咸亨酒店里,他極力想在這個舞臺上獲得尊重,可現(xiàn)實是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把他當作可有可無的空氣。他是給人帶來快活的空氣。除了生活中的孤單,更重要的是他精神上更孤獨,身份高的看不起他,短衣幫取笑他,連小伙計也對他嗤之以鼻,不愿與之為伍。范進的貧困程度和孔乙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滓壹嚎梢浴耙蝗顺燥?,全家不愁”,范進不行,他有家室,社會關(guān)系也相對比較復雜。上有老母,內(nèi)有糟妻,外有岳丈、鄰里、師傅、學友等。向岳父借錢被罵出來,但終究還有地方借了來去參加鄉(xiāng)試,這一點孔乙己比不上。中舉后還依靠周進的薦引中了進士。這些說明范進書雖讀得愚,但還能充分利用自己擁有的社會資源。
4.兩人讀書的結(jié)果迥然不同
孔乙己最終悲慘離世。沒有人同情,人們只是覺得少了點什么,但也無大礙,日子總還照樣過。范進中了舉人,后來又中進士,再后來任職山東學道。這正是讀書人所夢想的結(jié)果,他完成了貧寒士人的逆襲。但這又是可悲的,因為這樣科舉出來的士人,竟然以為蘇軾是明朝的秀才,鬧出天大的笑話。由此可見即使科舉出仕的范進之流,也并不是真才實學。科舉制已日薄西山。
三、對二人形象的辯證分析總結(jié)
我們主張文學形象的典型化并不等同于簡單化。成功的文學形象必然是多側(cè)面的、全方位的展示,加之適當?shù)乃囆g(shù)化處理,這樣才能使之更豐滿,不違背生活真實,同時又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真實。首先,他們身上仍有可取之處??滓壹簤拿〔簧?,學業(yè)上也無建樹,但他仍不失善良和誠信;范進逆境中忍辱負重,不達目標不罷休,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其次,“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每個人物形象都是一面鏡子,它能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透過形象看到本質(zhì),提高對作品的認知和深入理解,進而上升到當下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最后,深入人物內(nèi)心,同呼吸,共命運,感受他們痛苦的心靈。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化,往往給人心靈的震撼,只有積極地體驗才能讓自己既能入得境,又能出得來。入境,你才能真正設(shè)身處地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樂。他哭,你為他哭;他笑,你為他笑。出境,你才能做到意高于形,上升到形象的再創(chuàng)造,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思想認識。
總之,通過分析孔乙己、范進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在感受其藝術(shù)魅力的同時,了解明清科舉制的沒落和腐朽,從而認識當前教育制度的優(yōu)越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有信心地進行個性化和趣味性的學習,以期達到與時俱進、全面發(fā)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居惠穎. 語文開放式教學初探[J]. 甘肅教育,2013(21).
[2] 賈龍弟. 對語文課堂文本迷失的理性思考[J]. 中國教育學刊,2015(11).
[3] 張建鋒. 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學方法[J]. 基礎(chǔ)教育論壇,2019(28).
[4] 崔新月.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活動探究單元教學的“變”與“不變”[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9(03).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文昌湖旅游度假區(qū)范陽中學)